米飯二次加熱會致癌?提醒:4種食物不建議隔夜吃,減少健康風險

營天下 2024-05-02 17:49:28

“我發誓,再也不吃一粒米飯了,再吃的話,衣服都要穿不下了!”小麗(28歲,化名)摸著自己腰間新長的贅肉,下定決心地說。

就在不久前,小麗無意間發現自己的體重飙升,這讓她感到非常不安。她在網上看到很多關于戒掉米飯能減肥的帖子,于是也決定試試看。

堅持了半個月不吃米飯,小麗驚喜地發現自己真的輕了3斤。這讓她更加堅定了不吃米飯的決心。

當朋友關心地問她,這樣極端的飲食改變會不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時,她不屑一顧地回答:“你懂什麽,網上專家都說了,米飯其實就是最沒營養的主食,吃多了反而對身體不好。”

在不少人的觀念裏,米飯似乎已經成了“健康殺手”,會導致肥胖、加速衰老,甚至被認爲是糖尿病的“罪魁禍首”。

在這個健康飲食日益受到重視的時代,“好好吃飯”這句老話似乎變得有些諷刺,白米飯的名聲也一落千丈。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白米飯真的就那麽不堪嗎?小麗也開始疑惑,自己的決定到底是否正確。

01

米飯是最垃圾的主食?

白米飯被指責爲“垃圾食品”起源于一篇名爲《白米飯是垃圾食品之王》的文章,該文指出精加工的白米飯只含有糖和澱粉,食用可引發多種身體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的“限糖令”進一步助長了這一觀點,認爲米飯易升高血糖,因而也應少吃。

然而,這種觀點有待商榷。古代人的飲食習慣可能會使我們對米飯的認知産生偏差。

早在七千多年前,就有人類開始栽培大米。古時,大多數人喝米粥,而白米飯則是富貴人家的奢侈品。

但與現代白米不同,古代米飯並未去殼,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如今,現代工藝使白米飯喪失了這些營養成分,但並不意味著它就成了“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通常指的是提供熱量但缺乏其他營養成分的食品,或者提供超出人體需要的成分。

相比之下,米飯雖然主要成分是澱粉,但最終會在體內轉化成葡萄糖,爲大腦提供必要的能量。

戒斷主食可能帶來健康風險。主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能量來源,長期戒斷可能導致代謝紊亂,甚至影響大腦功能。因此,主食是否“垃圾”應該更加謹慎地評估。

02

米飯二次加熱會致癌?

有一種說法認爲,經過二次加熱的米飯會滋生大量細菌和病毒,長期食用可能引發腹瀉、腹痛,甚至導致消化道癌症。然而,這種說法並不完全准確。

事實上,米飯在常溫環境下放置時間過長,可能會滋生一些細菌,但這些細菌並不會致癌,最多可能引起輕微的腹瀉。

如果米飯保存得當,用保鮮盒裝好後放入冰箱冷藏,並在一天內食用完畢,是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威脅的。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食物在二次加熱後可能會産生不利于健康的物質,因此也不建議二次加熱食用:

隔夜海鮮,如魚類、螃蟹和貝類,因爲隔夜後會産生蛋白質降解物,可能對肝腎造成直接損害。

鹵味,在密封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包裝盒的保質期建議存放,但散裝的鹵味放入冰箱容易滋生黴菌,不宜食用。

雞蛋,特別是未完全煮熟的溏心蛋或半熟蛋,因爲這些蛋未經徹底殺菌,加上雞蛋本身營養豐富,隔夜食用可能滋生細菌。

豆漿,新鮮榨的豆漿應在2至4小時內飲用完畢,否則菌落數量會大幅增長,導致變質。

03

主食吃多吃少都減壽,怎麽吃好?

一項發表在《柳葉刀·公共衛生》的研究指出,主食的攝入量與壽命存在一種“U型曲線”關系,即吃得太多或太少都會影響壽命。

研究追蹤了1.5萬名美國成年人25年的數據,發現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與預期壽命呈現這種關系。具體來說,熱量占比在50%至55%的人,其平均預期壽命最長。

因此,如何健康地攝取主食成爲了一項重要課題。以下是一些建議:

1、適量攝取主食是關鍵。

根據膳食指南的建議,每天攝入250克至400克的谷類和薯類食物即可滿足正常人的能量需求。

對于工作量大或運動量大的人,適當增加攝入量也是可以考慮的。

2、多樣化選擇主食。

精米和精面的加工過程可能會導致部分營養素的流失,因此除了米飯和面食之外,五谷雜糧也是很好的選擇。

膳食中應注意粗細搭配,可以在煮米粥時添加一些紅薯或燕麥,煮米飯時加入大麥或藜麥等,以豐富主食的營養成分。

3、注意烹饪方式。

不正確的烹饪方式可能會導致主食中營養素的流失。

因此,在烹饪主食時,要適度清洗食材,盡量選擇清水蒸煮飯,避免過度淘米以及油炸或翻炒等高溫烹饪方式。

此外,煮粥時不宜加入堿性物質,發面也不應該使用小蘇打。

0 阅读:98

營天下

簡介:廣迎天下客 必贏天下心 共盈天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