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第一戰:帶領百余學生,勸降3000人軍隊

年代的回憶 2024-05-10 16:17:56

行軍作戰,裝備是一方面,作戰人數也是決定戰鬥成敗與否的重要指標。試想想這樣一個場面,一個裝備齊全擁有近3000人的武裝部隊即將經過你的學校和城市,而你只是一個學校的學生,你該怎麽辦?

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想都不用想,打仗是軍人的事,學生一沒槍,二沒裝備,三沒經過訓練,怎麽可能對的上3000人的武裝部隊?

對啊,任何一個人看到這樣的情況,估計都躲得遠遠的了,但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毛澤東的人生第一戰:面對3000人的武裝部隊,他帶領100多學生,成功勸降了對方。

事情要回到1917年,清朝滅亡後的第6年,張勳帶領著辮子軍擁護溥儀複辟,不過鬧劇很快結束,段祺瑞擊敗張勳重新掌握了北京的局勢。但是段祺瑞心懷不軌,他拒絕《臨時約法》,意圖躲避國會對他的權力限制,于是孫中山再度開展“護法運動”。于是段祺瑞下令,鎮壓這一場運動。

北洋軍和護法軍的對戰就此開始。兩軍在湖南境內交戰,由譚浩明率領的護法軍在衡山、湘鄉一帶擊敗了北洋軍主力,北洋軍將領傅良佐聽聞後立馬逃離長沙,長沙變得無序和混亂。此時,段祺瑞立馬派來3000人北洋軍第八師混成旅來支援,按說,傅良佐和這支混成旅彙合,好好守一下長沙,客觀上對長沙是有好處。但此時傅良佐已經跑了,混成旅3000人也是無頭蒼蠅,護法軍眼瞧著就要包圍長沙,混成旅的小心思也是司馬昭之心:到長沙待一兩天,能搶點東西是一點。畢竟是舊時軍閥,那年頭他們可不會把老百姓當人。這種事,在那時候,幾乎天天在中國上演。

當時毛澤東所在的第一師範,剛好就在鐵路旁,這支3000人混成旅進入長沙的第一站就是第一師範,學校因爲宿舍多,儲備足,也是軍閥最愛的駐紮地。學校的領導也深知這些軍閥的尿性,爲了保全師生,學校決定讓全體師生棄校到山裏躲一陣。

這個本是無可爭議的決定被毛澤東知道後,立馬找到學校,說臨時躲避不如保衛學校,因爲你躲避,軍閥還是會把學校洗劫一空,只有奮起反抗,才能保證學校真正的太平。反抗?對方可是有3000人的武裝部隊啊,他們有槍啊,咱們第一師範有什麽?有一些圍牆就行?

可是這事就是這麽玄乎,當時的學校居然被毛澤東說服了,同意他去組織護衛隊,同對方軍隊正面硬剛,全校師生不離校,共同護校!

這……

不管怎麽說吧,號召一發出,100多位熱血青年立馬請纓,毛澤東找來一些軍服給他們穿上,每個人手裏拿一根木棍,這就是要面對3000大軍的護校隊了!在電視劇《恰同學少年》裏,編劇還原了這100余手持木棍的護校隊。

是的,沒錯,此時的毛澤東24歲,這就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支軍隊。他和學生們一起在學校做了一些工事,想以此來防禦。可是,對手是3000人武裝,僅憑一些簡要工事,還有這100多人木棍軍,怎麽也抵擋不住對方啊?

毛澤東並不是一時沖動,他當然也知道這裏面的懸殊。在和老師、學生們充分討論後,毛澤東大膽作出決定:主動出擊,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毛澤東是這麽考慮的:北洋部隊肯定不敢貿然進城,因爲他們知道主力部隊已經不在,護法軍部隊就在周邊,貿然進來很有可能被護法軍部隊殲滅,因此他們肯定只會派一些人來偵查城內情況。一師範學校的工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迷惑他們,待他們未搞清楚情況前,借助一些手段讓他們誤以爲被護法軍包圍,以此來促成他們投降。

不得不說,這想法很大膽很冒險!但毛澤東就這樣幹了,他深夜去了警察局借了20多條槍,然後叮囑其他師生准備一些鞭炮、鑼鼓和司號。他讓20多名警察埋伏在高地,把100多位護校學生分成了四隊,潛伏在路途的四周,布置好後,就等著混成旅行動。

北洋軍混成旅經過幾天偵查,似乎搞明白長沙城並沒有大規模部隊,于是他們決定向城內進軍!就這樣,3000多人進入了100多人的“包圍圈”,到達指定位置,毛澤東一聲令下,埋伏在高地的警察立馬鳴槍,四路學生隊伍把鞭炮、鑼鼓、司號同時拉響,一時間,聲音若雷,似乎千軍萬馬來襲。

然後,100多名學生軍齊聲大喊:“傅良佐逃走了,桂軍已經進城,繳槍不殺!”

混成旅本就狐疑,一聽這響動,立馬就慌了。他們舉著槍不知道該向哪邊回擊,只好呆呆地站在原地。這時候,一個軍官模樣的人,自稱毛副官,是桂軍派出來談判的,聲稱只要北洋軍投降,那麽就繳槍不殺,每個人還可以發5~7塊錢路費,所有人遣散回家。混成旅本來就是一群烏合之衆,他們搞不清形勢,就在1分鍾前還以爲自己就要被殲滅,現在自己不要死,還可以領一些路費回家,何樂而不爲?

就這樣,3000多人的混成旅放下了武器,跟著毛副官和他的警察部隊進了學校。第二天,毛澤東從長沙城的商戶湊齊了銀元給混成旅的所有人,有的當晚回家,有的繼續北上尋找主力部隊。總之,就這樣,毛澤東率領100多名只有木棍的學生軍,全殲了3000多全副武裝的北洋軍,還收繳了3000多條槍。整場戰鬥,一人沒死。

此時的毛澤東,24歲,完成了近乎不可能“以少勝多”的壯舉。這“100人勸降3000人部隊”雖然在數量級別上算不上多波瀾壯闊的戰鬥,但卻是他開啓日後“雖不扛槍 但決勝千裏之外”的軍事偉績的第一步。

謹以此文,緬懷偉人,願偉人光輝思想永恒!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