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調味品行業科學技術交流大會在宜昌召開

聚集熱訊說 2024-04-29 15:26:52

2024年4月25日,由中國調味品協會指導,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辦,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4年全國調味品行業科學技術交流大會在湖北省宜昌市順利召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高級顧問朱蓓薇,中國調味品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湖北安琪生物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熊濤,天津科技大學教授、副校長王敏,湖北省調味品協會會長談應剛等嘉賓以及來自調味品相關生産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食品專業媒體等近五百人出席會議。

會議致辭

中國調味品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出席大會並致辭

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消費者對調味品的需求日益豐富,行業規模穩健增長,各種新産品和新技術不斷湧現。調味品行業的科技研究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生産工藝及制造的相關環節,而是要進行全面系統性的思考與研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新質生産力。新質生産力並不僅限于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領域,同樣適用于調味品這樣的傳統行業。科技創新可以爲調味品行業帶來差異化的産品,並提升産品品質和確保食品安全。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調味品産業的新質生産力離不開科技的賦能,協會願與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促進産業與科技的進步和融合,推動調味品産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孫寶國通過視頻的形式在大會上致辭,他提到: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自2012年成立至今,一直將推動調味品行業的科技進步和向社會公衆科普調味品知識作爲重要的工作內容。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在促進調味品産業科技水平的整體提升,搭建産學研轉化平台,開展並推廣科普教育及健康科學的飲食理念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調味品行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需要依托科技創新,加強行業內外科技資源對接,在注重行業企業和科研機構相互合作的同時,也要向社會大衆進行科普宣傳,從而推動調味品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湖北安琪生物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熊濤在大會致辭,他表示:調味品行業作爲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重要使命。安琪酵母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産學研合作;始終堅持市場導向,做大做強主業專業,加快産品創新;始終堅持綠色和智能發展方向,大力推進數智化改造和綠色化轉型,以高質量發展服務滿足消費者需要,努力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

院士論壇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高級顧問朱蓓薇以《調味品與健康産業的交叉融合與創新發展》爲題,分享了健康調味品産業發展的時代背景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內容。

主要觀點:

健康觀念提升,少糖、低鹽等需求增長。

功能多元化是健康調味品産業的新亮點。

風味與功能雙導向是健康調味品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高級顧問陳堅通過視頻的形式在大會上以《調味品産業:前沿技術發展新質生産力》爲題,分享了生物制造與前沿技術等內容。  主要觀點:

生物催化劑設計創制(細胞與酶)是核心,高效制造過程是關鍵。

合成生物學應用研究從高附加值向大宗産品(澱粉、蛋白等)轉變。

調味品逐步入“大時代”:大規模、大業態、大市場、大龍頭、大集群、大安全、大品牌。

大賽頒獎

自2012年至今,全國調味品行業“安琪酵母抽提物”杯科學技術成果創新大賽已經走過12年,已成爲調味品行業頗具影響力的科技賽事。大賽在引導行業企業科技創新、行業科技進步和産業升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大賽設有技術和工藝創新成果、産品創新成果、設備和包裝創新成果、優秀組織等多個獎項。經專家組初審、複審和終審,確認了2023年全國調味品行業“安琪酵母抽提物”杯科學技術成果創新大賽各獎項結果,並舉行了頒獎儀式。

2023年全國調味品行業“安琪酵母抽提物”杯科學技術成果創新大賽頒獎儀式

2024年全國調味品行業“安琪酵母抽提物”杯科學技術成果創新大賽將正式啓動,大賽宣講將在雲南、貴州、廣西進行。大賽將繼續在推動調味品行業科技進步,科技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行業技術交流等方面做出更大貢獻!

爲整合調味品行業科普資源,鞏固和擴大調味品行業科普宣傳陣地,推動我國調味品行業科普事業蓬勃發展,由中國調味品協會指導,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辦,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支持的2024年全國調味品行業科普微視頻大賽,自2024年1月正式啓動,共收到來自食品類高校及科研院所、企業、個人參賽作品34部。在協會視頻號播出16部大賽入圍作品,經評審,確認出大賽金、銀、銅獎和優秀組織獎,並舉行了頒獎儀式。

2024年全國調味品行業科普微視頻大賽頒獎儀式

主題分享

天津科技大學教授、副校長王敏做《食品合成微生物群落的創建與應用實踐》的主題報告。

主要觀點:

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是傳統發酵食品釀造及其風味與健康屬性的基礎。

生物技術+AI技術+大數據(新質生産力),實現食醋釀造技術的轉型升級。

西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院長張宇昊做《基于定向轉肽技術的減鹽和厚味配料創制》的主題發言。

主要觀點:

γ-谷氨酰肽是含有γ-谷氨酰殘基的一類小分子肽,能夠與食品中的基本味覺物質相互協同增效。

定向合成方法成爲制備濃厚味γ-谷氨酰肽的重要發展方向。

技術交流

揚州大學旅遊烹饪學院教授、副院長孟祥忍以《傳統菜肴工業化“烹”與“調”的發展與應用探索》爲題,分享了技術創新與開發等內容。

主要觀點:

中式烹饪強調的是各種調味料和食材的融合,通過將不同的調味料和食材搭配在一起,使它們相互滲透、交融,味道統一。

西式烹饪則更注重味道的層次和平衡,通過調配不同的食材和調味料,創造出複雜而有層次感的味道。

煙台欣和企業食品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侯慶雲以《攻堅減鹽專利技術 推動健康生活浪潮》爲題,分享了減鹽技術及成果等內容。

主要觀點:

以現代生物發酵技術爲基礎,研發減鹽生産集成技術,實現減鹽不減鮮,減鹽不降級。

逐級減鹽,走向輕鹽的生活方式。

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遲原龍以《郫縣豆瓣傳統釀造的科學認識與理性調控》爲題,分享了郫縣豆瓣功能微生物減鹽協同強化發酵技術等內容。

主要觀點:

提高郫縣豆瓣醬品質,對于提升市場競爭力、促進餐、調融合與川菜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

郫縣豆瓣風味特征指紋數據庫,解析了風味物質在發酵過程中的演變與富集規律。

南京師範大學常州合成生物學産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徐晴以《合成生物學助力新一代生物基酸味劑》爲題,分享了酸味劑産業現狀等內容。

主要觀點: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需創新綠色制造和清潔生産技術,提升資源利用水平。

采用工程化設計理念,對生物體進行有目的的設計、改造,突破自然生物的能力局限。

四川天味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開發總監李镓以《火鍋香味解碼——火鍋炒制過程中的風味成分研究》爲題,分享了火鍋底料中的關鍵香氣物質等內容。

主要觀點:

香辛料中大部分風味物質都保留在成品中,對火鍋底料整體香型影響較大。

炒制過程中醇類、烯烴類和醛類物質含量占比較大。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蛋白質營養與技術中心副總經理李庫以《天然鮮味科學與技術探究》爲題,分享了鮮味物質協同增鮮研究以及鮮味庫等內容。

主要觀點:

在終端産品中,合理的使用鮮味可以使産品風味更佳。

鮮味庫是根據不同鮮味物質的呈味區別,將鮮味物質轉化爲不同的鮮味模塊,最終應用于不同鮮味需求的産品中。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教授、副院長王德良以《智能消費者神經科學助力調味品的美味》爲題,分享了調味品行業的機遇和挑戰以及智能消費者實驗室等內容。

主要觀點:

消費者神經科學以消費者群體爲研究對象,用更客觀的指標、更少的人數、更短的時間來測量消費者在飲食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

用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助力企業精准産品開發與市場推廣。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馮笑笑以《食品鮮味的秘密》爲題,分享了鮮味感知機制等內容。

主要觀點:

鮮味敏感性是個體感知差異的首要表型。

鮮味提高了消費者對低鹽飲食的接受度。

本次會議上,行業內産、學、研專家齊聚一堂,圍繞調味品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科技創新成果進行深入探討,分享推動行業發展新思路。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將一如既往地發揮自身職能,與時俱進,在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調味品及相關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助推行業科技進步。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聚集熱訊說

簡介:聚集熱訊說爲你帶來很多的知識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