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白日夢:尖波漣漪如何塑造我們富有想象力的頭腦

知新了了 2024-05-22 18:55:40

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走神,尤其是當與不太愉快、更生動、更富有想象力的自我産生的想法聯系在一起時,與記憶和睡眠相關的特定大腦活動模式有關。

使我們成爲人類的部分原因是,我們能夠思考目前不存在的人、地方或事件,但我們仍然不知道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現在,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一種與這些想法有關的特定類型的大腦活動,例如,當我們做白日夢或走神的時候。

尖波漣漪與記憶

當我們思考一些沒有發生的事情時,比如做白日夢時,大腦本質上是在編造信息,而不是接收和處理信息 —— 因此,研究人員將其歸類爲“自我生成”的大腦狀態。

在5月22日發表在科學雜志《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這些自我産生的狀態與一種被稱爲“尖波漣漪”的特定大腦活動模式有關。這些漣漪從海馬體開始,海馬體是大腦中産生和提取記憶的關鍵區域。

腦活動研究方法

爲了研究這些尖波漣漪和不同思想之間的關系,研究小組利用了耐藥性癫痫患者即將接受手術(去除大腦中癫痫活動的起點)時收集的信息。在這些患者的海馬體中植入顱內電極,並持續跟蹤大腦活動,這樣外科醫生就可以識別癫痫區域,並確保他們沒有切除大腦的一部分,從而産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岩田隆敏說:“我們要求接受腦電圖監測10天的患者每小時完成一份有關他們思想和情緒的調查問卷。我們主要是想看看我們是否能確定記錄的大腦活動與患者當時的感受和思維之間的聯系。”

關于大腦活動和思維模式的發現

一般來說,患者在夜間(可能是在睡眠期間)會産生來自海馬體的尖銳波紋。此外,研究小組注意到,銳波活動的增加與更生動或更有想象力、不太令人向往或與任務相關的想法之間存在聯系,即當他們的思維漫遊時。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柳澤拓文解釋說:“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我們的研究完全是針對癫痫患者進行的,但我們盡了最大努力去除與癫痫相關的數據,以便結果適用于健康人群。我們的許多結果與以前使用其他物種或方法的研究結果之間的相似性表明,我們的方法效果很好。”

對理解大腦功能的啓示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自我産生的大腦狀態,包括走神和侵入性思維,與智力、自閉症、注意力缺陷障礙和快樂/幸福有著複雜的聯系。因此,更好地了解導致這些狀態的大腦區域和活動,可能會幫助患有一系列不同疾病的人。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0 阅读:10

知新了了

簡介:專注于新知、科普及趣聞的傳播,日耕不辍,天天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