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賞析:失意宦遊的敏感心理與思鄉之情

無心隨墨 2024-05-17 09:19:40

唐高宗鹹亨元年(670)杜審言考中進士,然而他的仕途卻沒有想象中的一帆風順,而是一直充任縣丞、縣尉之類的芝麻官。永昌(689)前後,他任職江陰縣。此時,他已經失意宦遊近二十年,雖有文名,卻只能遠離京洛,在這個小小的江陰縣當個小小的小官,他的心情自然不會很好。他在江陰縣任職時,與鄰縣的縣丞陸某相識,成爲好友,他的這首《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很可能就是寫于此時。這是一首和詩,陸某的原作應爲《早春遊望》,但原作已佚,內容已經不得而知,或許也是描寫風光,抒發羁旅愁思之作,這首是杜審言的唱和之作。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詩歌一開篇便說“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詩人以“獨”字起筆,無法掩飾地道出自己此時的孤獨處境,爲我們營造出一種孤寂之感。“偏驚”二字,則透露著詩人對時序更叠與自然變化的敏感感知。可能正是來自他鄉的“宦遊人”,才能有這樣的敏感。這兩句實際是詩人以異鄉人的視角對此地進行的感受。這兩句詩傳達出詩人宦遊生涯的孤獨心境,也表達出對春天到來、萬物更新的驚喜,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颔聯“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兩句,詩人帶給我們的則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描繪的是一幅絢麗的早春畫卷。雲霞從海平面苒苒升起,新的一天要開始了;梅柳仿佛帶著勃勃生機,濃濃春意,跨越江河,將生機帶到了江南大地之上。這一聯用詞很是精准,而又色彩鮮明,雲霞之斑斓,柳之綠,梅之白,帶給讀者以視覺上的美感享受,意境優美。同時,這兩句還隱含著時間與空間的變化,增加了詩歌的意境感染力,把江南早春的氣候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

頸聯“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詩人運用“淑氣”與“晴光”這兩個充滿暖意的詞語,進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溫馨與和諧。黃鳥本是因和煦之氣而歡唱,作者卻賦予它們以人格化,似乎春天的暖意在催促黃鳥的歌唱。“晴光轉綠蘋”,詩人化用江淹的詩句“江南二月春,東風轉綠蘋。”(《詠美人春遊》),描寫綠蘋在明媚陽光下的變化,富有生機。這樣的景物刻畫,注重細節,使得畫面生動且富有生命力,展現了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颔聯與頸聯,都是在爲我們展現早春江南的美麗景色,我們的視覺與視覺被牽引著共同變化,心情也在美麗春光的描繪中有了一絲絲的喜悅。可是要知道,詩人此時身在他鄉,仕途又不順遂,怎能真正愉悅,他不過是驚于江南景色與故鄉之異,他真正的情感,都積攢到最後一聯,豁然爆發給我們。

尾聯“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直抒胸臆描寫鄉思。詩人在享受春光之時,忽然聽到古曲,觸發了他深藏心底的思鄉之情。這一轉折,正把整首詩的情與景融爲一體,既自然又深刻,將全詩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古調勾起了故鄉的回憶,歸鄉的思緒如同淚水般濕潤了面頰,詩人宦遊在外無盡鄉愁,不覺中也流進了讀者的心中。

在杜審言的時代,律詩已經經過了初唐幾十年的發展。到了“文章四友”和“沈宋”的時代,律詩最終最終定型完成。而杜審言的這首詩,作爲一首五言律詩,格律工整、語言精煉、情感深邃,可以說展現了杜審言五言律詩的成就,這也說明,律詩此時已經走向逐漸成熟。

1 阅读:29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2:31

    初夏晚行》 一鈎月西升, 蛙群東溝鳴。 玄鳥巢歸去, 蝙蝠翻來迎。 南堤健走衆, 急騎北岸叢。 微涼初四夜, 我步是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