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取消汽車項目再次彰顯任正非的偉大前瞻性!

婉瑜觀點 2024-03-05 11:17:38

馬克·古爾曼,這位世界著名的技術記者,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蘋果決定放棄他們已經持續了十幾年的純電動汽車項目!

據媒體報導,蘋果公司將會放棄其十年來發展電動車的規劃,轉而加大産生型人工智能的研發力度。

據知情人士透露,有兩位高層表示,汽車制造項目的很多人員將會被抽調到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並將重心轉移到産生型人工智能項目上。而這數百位軟硬件工程師,則可以從其它項目中跳槽,而裁員的可能性也很大。

古爾曼還透露說,蘋果原本打算把蘋果車的售價定在100,000美元,但是管理人員對這樣的售價是否能帶來他們認爲理所當然的高額利潤感到擔憂,而且他們也擔心,爲了一項可能無法實現的計劃,每年要花費上億美元。

看到這一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惋惜和難以置信。蘋果花費了幾十億美金,花了十年,仍然沒能把汽車造出來。對于蘋果這種世界上最頂級的技術公司,竟然舍得下這麽大的本錢,粉絲們都是唏噓不已。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也體現出了汽車制造的難度。

看著這則消息,師爺想到華爲“造車”,不由感慨華爲任正非的高瞻遠矚:華爲,不會做汽車!

2020年10月26日,華爲的創始人任正非簽署了華爲 EMT (2018)第139條決議:華爲將專注于 ICT,協助汽車制造商制造出更好的汽車。在這份聲明的結尾處寫著:“此文自發表之日起,三年內有效。”

這則消息一出,許多人都爲之惋惜,華爲因爲通訊領域受到了美國的限制,在歐美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很多人都以爲,以華爲的能力,想要進軍汽車行業,並不是什麽難事,而且這也是華爲擺脫經濟困境的最好辦法。任老卻執意不做汽車,還威脅道:“如果有人提出制造汽車的建議,影響到公司的利益,可以被撤職,另謀高就。”

從那時起,華爲就與衆多國産汽車企業展開了三種合作方式:一是華爲的 HI模式;二是純粹的配件供應商,三是華爲汽車智能選車的模式.

這也就意味著,華爲不生産汽車,並不意味著華爲沒有進入汽車領域,恰恰相反,這一次大規模的合作,在社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華爲要自己生産汽車”的呼聲,再一次被提了出來,因爲華爲的 EMT決議【2018】139號,在2023年10月26日到期,被認爲是給華爲留了一個“活口”。

然而,任老再一次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這一次,距離三年之期還沒到,華爲又發布了一份關于華爲公司的決定,這份聲明是以創始人和主席任正非的名義發布的。任老又一次強調了“華爲不會制造汽車”,並且把時限提高到了五年。另外,任老也強調了,華爲的 LOGO和外觀,都不能用“華爲問界”、“HUAWEI AITO”之類的字眼,這讓各大汽車廠商,都在忙著撤掉 logo。

那時候任老就覺得,華爲的汽車制造,不僅要有龐大的資本投入,還要有複雜的供應鏈,更要有紮實的物理工程知識,而這一切,都超出了華爲的能力範圍。盡管汽車業和 ICT存在某些交叉,但華爲並不一定要涉足這個領域。另外,汽車制造需要大量的廠房和生産線,這些都是一筆巨大的投入,並且是一個很長的周期。此外,在汽車産品的設計、測試、認證等方面,也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作。與此同時,汽車工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規章制度,對企業的遵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以上種種考量,任老認爲,華爲目前最好的做法,就是專注于已有的核心業務,加強科技力量與服務,創造出更有競爭力的産品及解決方案,而非進軍一個新的市場。華爲在智能互聯,人工智能,雲計算,5 G等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與優勢,能夠爲整個汽車産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與服務。華爲將一如既往地與各大車企攜手,攜手推動數字化、智慧化,爲推動世界數字經濟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如今回想起來,若華爲在2020年加入汽車行業,不但投入大、耗時長,而且進度與結果都不盡如人意,很可能會成爲壓垮華爲(那時華爲處境尤爲困難)的致命一擊。就算樂觀一些,華爲也能頂得住壓力生産汽車,但如果價格太高,銷售價格太高,消費者也不一定會買;如果價格便宜,華爲就承擔不起造汽車的損失,但華爲卻要花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去生産汽車,鴻蒙就不可能出現了。

而且,任老可能也想到了,華爲要是能造出一輛車來,以華爲的影響力,再加上國人對國家的熱愛,肯定會有很多人放棄別的品牌,轉而購買華爲,這樣華爲就能“富起來”,但其他車企也會失去大部分的生意,到時候,很多人都會失去工作。任老是個心胸寬廣的人,他不希望自己的合作夥伴,被華爲如此羞辱。

所以,任老並不想讓自己的汽車成功,這也是任老執意不做汽車的原因。

當然,他也有自己的猜測,比如任老是否認爲華爲才是人工智能的首選?華爲對智能手機的需求更大?華爲才是光刻機的首選?操作系統對華爲的需求更大?這一切,都是華爲要花大價錢、大人力去研究的,而且,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它的重要性,絕對要超過制造汽車。今日A股股市上,光刻機概念的暴漲,與華爲關于光刻機的傳聞脫不了幹系,市場上向來不乏各種小道消息,但師爺甯願相信,這篇關于光刻機的文章,就是真實存在的。

任老放棄汽車制造,其實就是在鴻蒙、人工智能、光刻機這些戰略性的東西上,做出了最大的讓步。放棄汽車制造,就相當于放棄了可能帶來的短期利潤;但,“鴻蒙”的出現,卻是給了華夏人最大的希望。從蘋果公司停止了十年的生産,到華爲與各大汽車廠商的合作,再到鴻蒙萬物互聯,所有人都能從中受益,任老“不造車”,絕對是高瞻遠矚!

這是任老的原話:華爲不輕易允許資本進來,資本貪婪的本性會破壞理想的實現。

我們只爲理想而奮鬥,不爲金錢而奮鬥。

或許,華爲的理念就是這個系統!

或許,華爲的夢想,就是光刻機!

或許,華爲的夢想,就是在芯片的制造上,實現自主控制!

或許,華爲有太多的夢想等著華爲員工去實現……

借此機會,我向傑出的戰略性創業者--任正非先生致敬!

2 阅读:766
评论列表
  • 2024-03-06 06:05

    資本是帶著血迹進來的,不會爲理想而奮鬥,華爲不允許資本進入,就是不破壞華爲的戰略任務和理想。 華爲不做短期收益與車企爭利的生産汽車,而是專注推動汽車智能化自駕化,而是專注研發鴻蒙系統,雲計算,大數據庫,物聯網,6G

  • 2024-03-05 14:32

    不要臉!

婉瑜觀點

簡介:歡迎大家給我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