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號將赴太空養魚,主養斑馬魚和金魚藻!爲何選這兩種生物

科普大世界 2024-04-25 09:34:34

去太空養魚?這事可能大家之前從來沒有想過,但是神舟十八號及其乘組,在4月25日前往太空,將去完成這一創舉。

在4月24日進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公布了這次載人航天任務的一些特征,其中有90余項科研實驗項目,這些實驗涵蓋了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航天醫學和航天技術等多個領域,將爲人類深入探索宇宙提供寶貴的科學數據。

而太空養魚就是其中的一項。

這是我國科學家們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航天員們將攜帶一個叫做“小型受控生命生態實驗模塊”的裝置及相關物品進入太空,其中的主要水生生命體就是斑馬魚和金魚藻。

該項目也是以斑馬魚和金魚藻爲太空水生生態研究的主要對象,在太空中嘗試建立穩定運行的空間自循環水生生態系統,實現我國在太空培養脊椎動物的突破。

魚種方面爲什麽選擇斑馬魚呢?這種魚是鯉形目鯉科短擔尼魚屬的魚類,又名藍條魚、花條魚、斑馬擔尼魚,個體較小,體態呈紡錘形,比較美觀,所以也是一種觀賞魚類,它的壽命一般在2-3年,最長達5.5年。這種魚類適應性強,不易生病,容易養殖,且繁殖周期短、産卵量大、胚胎體外受精、體外發育、胚體透明,已成爲生命科學研究的新寵。統計顯示目前全球範圍內有超過1500個斑馬魚實驗室。

那麽斑馬魚爲什麽這麽受科學家們的歡迎呢?主要是因爲利用斑馬魚,可以研究生命科學的基礎問題,揭示胚胎和組織器官發育的分子機理;構建人體各種疾病的産生和演變模型;建立藥物篩選和治療的研究平台。還可以建立毒理學和水産育種學模型,也可以研究和解決環境科學和農業科學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水生植物方面選擇金魚藻,主要是因爲這種植物可以完全沉浸在水中生存,在空間站的微重力條件下,水生生態養殖項目不可能敞口進行,而是在一個密閉的水容器空間內,那麽金魚藻的生長特性就能適應這種環境。

金魚藻是金魚藻科金魚藻屬多年生沉水草本,別名細草、魚草、軟草、松藻。全株深綠色,莖細長且有分枝;葉多輪生,堅果寬橢圓形,花期6-7月,果期8-10月。有資料顯示金魚藻産于我國新疆莎車,但在全世界廣泛分布,其適應性極強,溫帶地區能以有性生殖的方式繁育後代,熱帶地區則可以長年生長,還可以無性生殖——利用分支繁殖的方式以任意莖發育成長。

大家都知道在一些觀賞魚養殖生態中,金魚藻也常被放在水中,有光條件下它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氣,爲水生動物提供氧氣。此次我國空間站中進行的這次水生生態項目研究,也是想以金魚藻在led燈條件下制造氧氣,爲斑馬魚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氣,而斑馬魚産生的二氧化碳則可以爲煎魚藻提供呼吸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並且兩者有養分上互相利用的循環,可以形成一個簡單的共生的水生生態。

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中將有人專項負責這一水生生態項目研究,對其精心照料和觀察,記錄實驗數據,爲科學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其實,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輻射、溫度等因素都可能對生物體産生影響,這使得太空生物學研究成爲探索未知、揭示生命奧秘的重要途徑。而科學家們通過此項實驗,有望揭示太空環境對水生生物的影響機制,爲未來的太空生態系統構建提供理論支持。

同時,太空養魚實驗的成功實施,還將爲我國在太空農業、生態循環等領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在未來的深空探索中,人類可能需要建立起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太空養魚實驗的成功,將爲這一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消息來源:《北京日報》4月24日報道《在太空養魚!神十八將實施國內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項目》

1 阅读:88

科普大世界

簡介:普及科學知識,增強科學能量,擴展科學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