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粉絲才是最會“向上管理”的

娛樂硬糖 2024-05-25 19:28:47

作者|顧    韓

編輯|李春晖

“高馬尾的王林太帥了”,“這臉真是,怎麽看都好看”……

“頭發比現在長一點會更好看,頭發的蓬松度保持住,千萬貼頭皮 ”“劉海可以再長一點,有飄逸的感覺”……

這一波顔粉、事業粉的激情輸出,乍看還以爲哪家古偶又出路透了。不過事實上,這位“王林”並非新冒頭的真人流量,而是熱播國漫《仙逆》的主人公,一位紙片人。

高度男性化是國漫某個發展階段的事實,卻也是如今很多人對國漫最大的誤解。回顧各個平台近年披露的用戶畫像,年輕女性的占比無一例外都在奮起直追。2024年的V視界大會上,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馬延琨不無驕傲地宣布,中國動漫的內容用戶滲透率已經達到87.3%,覆蓋各個年齡段、各個興趣層,從此可以撕下小衆、二次元的刻板標簽。

而市場的成熟是方方面面的。過去十年間,國漫不僅佳作爆款頻出、産能技術升級、市場格局成型、商業模式豐富,依托于站內運營、社交媒體與短視頻平台的消費生態也日漸成熟,以各種想得到、想不到的方式深刻影響著上遊,改變著國漫的面貌。

新的用戶,新的消費習慣

國漫走向大衆化與産業化的一個鮮明結果是整體生態不斷豐富,不再是制作公司制作、視頻平台播放、觀衆單向接收這麽簡單,一方面,在圖文與短視頻領域誕生了專注國漫的媒體與自媒體,不斷豐富著中遊,另一方面,新的年輕女性用戶的進入帶來了新的消費習慣與訴求。

最核心的變化是,對于成長中受到同人文化與追星文化深度影響的新用戶來說,單純消費正片是不夠的,需要有更多的物料、更多的儀式來宣揚愛意。

比方說,補原著。衆所周知,小說改編占比高是當下這一批國漫的重要特征。許多國漫觀衆入坑某部作品之後會去補讀原著,加深對人物的了解。Z世代的小女生漫粉與三四十的老男人書粉有來有往地聊上十幾條,在國漫作品的微博超話裏不算新鮮事。

此外,TA們也會像小說、影視的角色粉一樣,用産出同人文、同人圖的方式表達愛意,以及配合站內的運營活動,一日不落地打卡送道具,爲喜歡的IP、喜歡的角色撐排面——只要願意投入,搞國漫的日常完全可以像搞真人熱劇、真人明星一樣忙碌而充實,情緒價值拉滿。

在諸多作品討論與同人二創的選題中,論武,即爲同一作品、同一作者甚至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進行武力值排序,是男性受衆十分熱衷的方向,而隨著新用戶、尤其是女性受衆的到來,論顔,即品鑒男性角色的顔值,或者用更專業的名詞來說——建模,成爲國漫的又一種熱門消費方式。

如此,國漫除了要卷打戲、卷氣勢、卷戰鬥名場面的呈現,還要開始卷男性角色的顔值。或者反過來說,“男色”在國漫破圈、吸引女性受衆方面居功甚偉——觀衆苦古偶醜男久矣,國漫恰好有許多是仙俠玄幻背景,于是收留了不少喜愛古風美男的消費者。

總而言之,今時今日,一個優越的、有辨識度的男性建模在作品安利出圈、熱度積累方面能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例如開頭提到的《仙逆》,官方物料完全滿足不了大家的胃口,許多粉絲會逐幀截圖修圖、共賞男主王林的美貌,令其微博超話活躍度與排行居高不下。

而在抖快B、小紅書這樣的平台,不僅有粉絲積極投放安利,也有自媒體大號抓住“選美”這一經久不衰的流量密碼進行群像盤點。主角若能像王林一樣橫空出世、頻頻入選,亦是招攬路人的良機。

以上這些消費方式在劇迷圈子都能找到同款,有一類情況卻是國漫獨有。我國真人劇集的模式通常爲一口氣拍完、先審後播、以日更或者一周幾更的方式在一兩個月內播完。而國漫受限于産能,目前的主流模式是一周一更、一次一集,做成季番或者年番長期陪伴。

這就讓國漫的觀衆評論並非以部爲單位,而是以集爲單位、以周爲節奏。大熱作品每播出一集,粉絲也好、垂直媒體也好,都會進行非常仔細的剖析與複盤,指出問題提出建議,鞭策制作組在未來的更新中加以改進。從這一點上說,國漫的內容互動性遠超真人影視。

粉絲“雲監工”,制作有考量

整體生態如此,基本有一定熱度的國漫作品都會擁有自己的粉絲群體,區別只在于規模大小、活躍程度以及有組織程度。

《仙逆》卻是其中非常特別的一例。作爲一部2023年9月才開播的新作,其微博超話的發帖量僅1.9萬、關注人數僅4.9萬,在國産動漫超話榜的實時排行卻在十幾位左右,甚至高過一些大IP或是長壽系列。按照微博的算法,這是超話真實活躍情況與用戶參與度雙高的表現。

有此結果並非偶然,而是因爲《仙逆》官方對用戶反饋的重視程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導致粉絲的凝聚力、上下遊之間的雙向奔赴也是空前的。用大家熟悉的事物來打比方:有些《仙逆》的觀衆可能是抱著三月劇粉的心態入坑,但在這樣溝通氛圍的感染下,心態逐漸轉變爲精神股東,參與感與相應的操心程度提升了不止一點半點。

根據硬糖君在互聯網上找到的“蛛絲馬迹”,《仙逆》團隊這樣的作風早在正片上線之前便存在。例如,動畫上線當天創作團隊相關人員在知乎的發言中提到,主創團隊一直有關注書粉的討論、觀察大家最期待哪些情節。此外,在“一次次的溝通和加班加點中”,主創團隊對“粉絲可能會擔心的制作、配音、改編等方面”都在做盡可能的還原。

2022年有資深書粉搬運了《仙逆》的首支PV到B站,在評論區一片人心惶惶中分享了與動畫制作組接觸的第一手感想,其中也提到了對方那令人安心的溝通態度。

而在正片上線之後,制作組更將提建議的權利向所有觀衆開放,包括在超話開辟“動畫建議”專區。創作團隊也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同觀衆交流,基本每次更新後都會單獨發一條微博接收留言,無形間同觀衆拉近距離。 當然了,對資深影迷最有效的激勵還是看到自己的聲音被及時采納。《仙逆》在吸收群衆意見上事無巨細,也並沒有什麽畏難情緒,小至服裝配色、五官細節,大至劇情增刪、更新方式,只要合理都會考慮修改。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國漫的産能,《仙逆》響應的速度也十分驚人。他們並非是在兩季之間的空檔正式重制早期集數,而是一邊制作未播出的,一邊默默修改已播出的,很多時候不會聲張,而是靠粉絲自己對比發現。

如此便有了開頭的一幕。《仙逆》的粉絲會第一時間爲男主的每一個新造型提供海量反饋,優化意見具體到劉海的形狀、指甲的長短,也會直言劇情改編哪裏令人舒適、哪裏可能欠妥,甚至還會從宣發角度出謀劃策。這屆國漫粉真是既卷官方也卷自己,誓要將這個“雲監工”當出水平、當出風采。

IP共創才是未來?

粉絲這邊是殷切期待,而《仙逆》也不負衆望,跑出了黑馬之姿:開播不到一年就從季番被提拔爲年番,年番日前豆瓣開分9.4,創下多個紀錄。有此成績,固然離不開對粉絲力量的合理妙用,但能讓人心甘情願勞神出力的前提,終究還是內容本身足夠優質,值得入股。

首先,衆所周知,男頻玄幻修仙在國漫市場已經是紅海。無論全網還是騰訊視頻單平台,該賽道已經湧現大量頭部作品,競爭不可謂不激烈。《仙逆》小說由耳根創作于2009年,經典地位得到資深網文讀者認可,但對于外界來說,其知名度並不及最早那批“小白文”,這是難點一。

其二,《仙逆》是耳根的第二本書,即便書粉也會承認,當時的情況屬于作者同作品一起成長,小說前期比較慢熱。因此,《仙逆》動畫開播前,看好它的人其實並不多。然而,制作組在改編中大膽“去水”,將其打造成了故事發展與主角修煉進程都突飛猛進的爽番。

如此一來,不僅熟知劇情發展的書粉不必幹著急,這種無論放在動漫還是影視都十分珍貴的快節奏也吸引到了許多路人觀衆。

可以說,在諸多有限條件下,《仙逆》動畫抓對了主要矛盾:讓核心受衆看到了制作組對原著的尊重與深度了解。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就是主角王林的刻畫。

盡管全劇是在往爽番方向打造,但並未跟風加入太多插科打诨的橋段消解男主身世的悲苦,以及整個修仙世界弱肉強食的殘酷氛圍,反而將男主殺伐果斷的“反派屬性”予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每次男主開大的畫面呈現、氣氛渲染與金句演繹都很到位,以至于它集數不多、名場面卻不少。

同時,正如前文所述,男主的“美貌”也得到了精心雕琢。而且由于劇情推進超快,他的皮膚數量、換裝頻率也遠多于同類角色。短視頻宣發時代,這些都成爲動畫安利、吸粉的突破口。

各平台《仙逆》二創內容 借助粉絲力量優化內容、維護口碑,則可以充分發揮當下觀衆的主觀能動性。要知道,Z世代生長的年代,同人文化已經開始走向大衆,創作工具也越來越普及、越來越無門檻。相比單向接收,爲喜歡的作品“産糧”,與同好、與官方有來有回才是今天年輕人進行文娛消費的常態。

再者,關注喜歡作品的改編,想在它封神的路上出一份力,收獲參與感、成就感,這是人之常情,只不過在傳統媒體時代難以實現。而網絡動畫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特別是,在騰訊視頻這類具有成熟運營經驗的平台的服務與引領之下,終于能做到這一點,讓粉絲感受到共創與養成的快樂。這可能會成爲國漫的獨家優勢,也更能彰顯動畫在整個IP産業鏈中的獨特能量。

0 阅读:35

娛樂硬糖

簡介:有溫度的泛娛樂産業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