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巨頭紛紛敗退!國産品牌崛起背後的3大“殺手锏”

十二與車 2024-03-18 10:32:16

曾幾何時,它們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寵兒,以優異的性能和口碑贏得消費者的青睐。然而如今,這些曾經的"神車"卻逐漸失去了光環,銷量直線下滑,甚至面臨退出市場的窘境。本文將以現代名圖和福特福克斯爲例,剖析合資車的興衰之路,探討其背後的深層原因。

現代名圖,曾經的"空間王者"

2017年,現代名圖在國內的銷量高達129051輛,十多萬元的價格就能享受到寬敞的中型車乘坐空間,加之品牌可靠穩定的口碑,一度成爲消費者的"越級"之選。連續44個月銷量破萬,累計銷量達到75萬輛,名圖的輝煌一時無兩。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名圖已然今非昔比。面對動辄將近5米的主流中型車,以及達到4700mm以上的國産A級車,名圖的空間優勢蕩然無存。動力總成上,競品大多采用2.0L甚至2.5L發動機,而名圖僅有1.5T和1.8L可選,匹配7速幹式雙離合+CVT變速箱,顯得底氣不足。

內飾方面,雖然采用了時下流行的雙連屏設計,但在顯示效果和操作便利性上難以令人滿意,用料也相對粗糙,無法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2月,名圖的銷量僅爲25輛,對比2017年的輝煌,不禁令人唏噓。

福特福克斯,曾經的"國民家轎"

福克斯曾是國內爲數不多提供兩廂、三廂、獵裝版三種車身形式的緊湊級車型,代表著福特純粹的運動性能初心。憑借紮實的底盤和標配8AT變速箱,福克斯一度與朗逸爭奪轎車領域銷冠,單月銷量超3萬輛都是常規操作。

然而,當福克斯換裝國人排斥的三缸機後,"良辰美景"戛然而止。雖然長安福特在去年中期改款時又匆忙換回四缸發動機,但爲時已晚,競品早已搶占了用戶和市場。近半年來,福克斯的月銷量僅維持在1千多台,2023年2月更是跌至1205輛。

1.5T四缸發動機+6AT變速箱的運動化調校,賦予了福克斯出色的操控感,但同時也犧牲了一定的乘坐舒適性。11.98萬-14.58萬元的指導價,相比合資車略顯力不從心,而在配置等方面又難以與同級國産車抗衡。低配車型甚至連倒車影像、無鑰匙進入等基本配置都阙如,這對消費者而言顯然難以接受。

現代名圖和福特福克斯的興衰,折射出部分合資車在中國市場的縮影。馬自達昂克賽拉、大衆高爾夫、別克君越等車型無不面臨類似的困境。

究其原因,首先是國産車的迅猛崛起。領克03、長安UNI-V等國産車型在動力性能、豪華感等方面不斷進步,對合資車形成了強力沖擊。其次,合資車在産品力方面未能及時跟進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在性價比上也逐漸失去優勢。再者,部分合資品牌在定價策略上缺乏靈活性,未能充分利用品牌溢價。

面對困境,合資車亟需反思與變革。在未來的改款中,名圖若能換裝途勝L的1.5T+8AT動力總成,並在內飾用料和品牌年輕化方面多下功夫,或許能重拾市場;福克斯則需在配置方面有所誠意,並在燃油經濟性上有所作爲,方能喚回消費者的"情懷"。

中國汽車市場瞬息萬變,唯有在産品力上精益求精,以消費者需求爲導向,在性價比上精打細算,合資車方能重返"神壇"。品牌溢價雖可利用,但絕非長久之計,産品力才是立身之本。站在新的起點,期待每一位車企從業者砥砺前行,爲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産品和服務,共同書寫中國汽車工業的新篇章。

在這場合資車與自主品牌的角力中,我們看到了中國汽車工業的蓬勃生機。自主品牌的崛起,爲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倒逼合資車企加快創新步伐。而合資品牌多年積澱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價值,也爲自主品牌樹立了標杆和目標。

未來,合資車企與自主品牌將走向更加良性的競合關系。一方面,自主品牌要向合資車企學習先進的質量管理體系和技術研發能力,不斷提升産品品質和性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另一方面,合資車企要向自主品牌學習貼近市場、快速響應的敏捷基因,在産品規劃和營銷策略上更加靈活多變。

同時,雙方還應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合資車企可以利用自身的全球化資源和渠道,幫助自主品牌開拓海外市場;自主品牌則可以爲合資車企提供本土化的市場洞察和政策支持。通過深度合作,雙方可以實現共同成長,爲消費者帶來更多元、更優質的選擇。

汽車行業的未來,絕非零和博弈,而是合資與自主攜手共進的藍海市場。面對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浪潮,雙方唯有抱團取暖,開放合作,方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砥砺前行,共同開創中國汽車工業的新紀元。

作爲汽車行業的從業者,我們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以消費者需求爲導向,以創新進取的姿態,勇于突破自我,敢于挑戰未知。讓我們攜手並肩,爲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偉大轉變而不懈奮鬥,爲中國汽車工業的騰飛貢獻自己的力量!

0 阅读:63

十二與車

簡介: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