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對不起,河海大學,984.5的含金量,非普通211可比

博學的小扒菜 2024-04-26 00:00:12

在民間說法中,武漢理工大學被評爲“984.5”,顧名思義,距離985高校只差0.5,可見它的實力有多強。

不過,比起一線城市的工科211,在錄取分數方面,武漢理工大學還是吃虧的,畢竟它位于華中地區,沒有沿海地區更具吸引力。

不過,工科院校要看行業認可度,它由三校合並,武漢汽車工業大學便是其中之一,因此在車企行業內,校友不少。

同時,華爲公司裏有不少校友,因此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不少人會選擇華爲。同時,它的材料工程是a+學科,全國頂尖水平。

還合並了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因此土木/交通等傳統工科也不錯。

河海大學,位于江蘇南京市,前身是華東水利學院,水利工程全國頂尖水平,水利系統內校友遍布。

從錄取分數來看,兩者位于一檔。

那麽,放棄河海大學,選擇武漢理工大學的那些人,後悔了嗎?

一種觀點認爲“材料學院。

其他專業不清楚,就說說材料學院的。

材料學院主要就是在馬房山校區。

首先大一,材料學院是住在南湖最西北角,原來北面小門出去是一條小吃街+網吧,不需要多解釋。

走點路西門出去有大型購物街+餐飲,麥當勞/肯德基什麽的。

學校裏面因爲在最西北角,去哪裏都遠,建議至少買個自行車否則每天走的累死了。

首先進校是軍訓,軍訓期間還有選拔考試,記得不太清楚了,所有人都要考英語,根據英語成績分班,快班少學一門英語必修多學一門英語選修(大概)。

然後又本碩博連讀,本碩連讀的選拔,好像是考數學,我沒參加不清楚具體情況。

都是在晚上考的。

軍訓結束之後直接開始上課。步行的話從宿舍走到教學樓大概要20分鍾,如果有實驗課。

實驗樓在南湖最東邊,我一般提前四十分鍾出門。材料專業按大類招生,大一的課程除了國際化示範學院都是一樣的,高數兩學期,大學物理、工圖、心理健康教育、計算機基礎+c語言加起來兩學期、英語兩學期、軍事理論、思修、近代史、體育兩學期、無機化學+無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專業導論。大一上是沒有選修課的。

大一下開始有選修課,選修課畢業有學分要求,還分藝術類音樂類選修啥的,畢業標准老變就不具體說了,大一應該會發培養計劃說明需要選什麽課。

大一的時候白天基本是滿的,應該就周四下午沒課,選修課都在晚上或者周六上午。應該下學期選輔修學位來著,但是時間安排滿的基本沒人有心情選,我反正沒選所以不清楚。

沒有記錯的話還可以選其他學校的輔修,當然要出校門去其他學校更沒心情了。

大一其他方面嘛,對于想保研的或者想拿優秀畢業生什麽的,推薦加數學建模社,不是特別摸魚的話,拿幾個獎把保研加分搞滿了還是沒問題的,但是周末比較忙就是了。

然後每年有個大學生英語競賽,應該是校內排行,一年去一次,混3次三等獎,畢業要的課外學分就夠了。

大一的時候,應該會有人說非要做志願活動才能畢業,學生會的也會來說你不去志願活動以後沒法畢業,那是唬人的,做120小時志願者算的課外學分=摸一次英語競賽二等獎,所以根本不需要去,當然學累了去志願活動挺好的,但是如果是怕畢不了業不情不願的話,我可以明確的說不去也能畢業(期末考試前舉行志願活動就離譜,坑了挺多人的)。

大一晚上是有晚自習的,部分學院如經管還有早自習,大二就沒了,所以熬一下就行了。

南湖圖書館位于實驗樓和教學樓中間那個距離,說近不近說遠不遠,圖書館是新的環境挺好,周末沒有其他安排走過去看看書也挺好,看書坐沙發在書架之間,外側靠窗就全是書桌了,要做題的話也挺好,後來新加了預約的討論室和多媒體室。

新建的圖書館書非常非常多,自然也有app查圖書在館情況和圖書位置,除了一部分比較專業的書和英文原著在各學院資料室,絕大部分都在南湖可以找到。

借書本書挺多的,期限是一個月,可以網上續借一次,跑去圖書館還了借(借書還書都是自助服務)就可以一直占有(雖然這麽幹不太合適)。

部分課程需要的習題集和參考書也能借到,但是數量不夠多,基本都是五六七八個人合看的。

當然了因爲學生比較多,所以去晚了搶不到位置了。

順帶一提雖然材料學院大二開始不在南湖了,但是因爲考試大部分在南湖考,所以考試周常駐圖書館也挺正常的。

圖書館一樓有咖啡+西式小蛋糕店,複習的話也可以在那裏待一天。

大一下學期有兩個比較關鍵的事情,一個是導師制選拔,一個是專業分流。

先說專業分流吧,畢竟導師制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

專業分流主要是根據大一的GPA和綜合測評(GPA+課外活動加權)算的,我那年是複合材料最高,然後是高分子,之後不太清楚了。具體的專業有複合材料,高分子,無機非金屬,新能源,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下面還有細分什麽卓越工程師班什麽的,已經不記得了。什麽專業上什麽課,同樣在培養計劃上明說了。

至于導師制,則是有出國保研等需求的人必須要考慮的。

具體就是先根據gpa篩選,然後去實驗室面試,看能不能本科進實驗室參與科研項目。

當然了,像我這種水平一般的就幹不了什麽,主要就是在合成、燒爐子和測試,也因爲感覺不到快樂所以後來不去了,我是失敗範例,就不多說了。

本屆的話,成功人士本科期間獲得n篇論文一作/共一成功保研或者國創大創保研或者獲得老師賞識出國交流獲得推薦信,一般情況都能混熟了解決畢業設計問題,在前幾年做一部分數據能極大的減輕畢業設計最後半年的壓力。

實驗室基本都在東西院,就是南湖往北走穿過鑒湖校區就到了。物理距離上來說鑒湖<東院<西院。大二開始分完班,但是其實還是沒有專業課的,繼續是通識課,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的導論,然後線性代數概率論還有思政課什麽的,這類課基本都在南湖上。

大二的話,材料學院全住搬到鑒湖去了,然後在鑒湖呆到畢業。

宿舍樓在鑒湖最南邊,去南湖校區是最近的(然而由于教學樓在南湖校區偏中間所以還是很遠)。

由于鑒湖南湖來回需要經過地下通道,電動車不太推得動,還是建議用自行車。大二的時候,課程安排還是比較滿的,空一兩個下午吧。

鑒湖食堂是比南湖好一點,東西院由于有研究生更好一點(但是遠)。

比較厲害的同學大二就開始有論文出來了,建議不用焦慮,反正焦慮也沒有用。

大二下或者大三上開始有專業課,除了材料物理的專業課,其他專業基本都是背誦內容,課程考查方式也從閉卷考試向課程論文/開卷考試轉變。不是追求保研和優秀畢業生以及國家獎學金的同學們這個時候就可以躺平了。

課也變少了,某成功畢業同學大三大四steam遊戲累計時長快兩千小時。

當然大三也是大部分努力的同學出成果的時候,記憶沒有出偏差的話大三申請到專利或者發sci一區共一/一作的我認識的就有五個以上,有的人還有好幾篇,加上國創校創反正看別人qq空間和朋友圈看的眼花。

大概是努力不努力同學分水嶺,我屬于看別人出成果焦慮但自己又幹不出東西的,不多說了。

考研保研出國的同學也趁著大三事兒不多的時候把該幹的幹了,因爲之後有個東西會擠占掉時間。

大三到大四之間的暑假是一個大實習,根據專業不同有幾個星期到倆月的區別。實習地點都是材料廠,從高大上的到北京航天相關企業到跑山東接地氣企業都有。

累不累取決于去的企業,和工人一起去車間上班和進行參觀然後寫心得體會都有。

總的來說應該都不太累,就是會把考研複習和保研面試的時間擠占掉(此處不明確我都沒參加)。

卓越工程師班由于實習是兩個月(八周),因此如果來讀了進了卓越工程師班的尤其要注意。大四上學期就最後幾門課,然後聯系畢業事宜,該申請申請該保研保研該考研考研,都在忙自己的事情,然後部分上進的同學會提前進實驗室,然後先開始走畢業設計流程,鹹魚繼續躺平。我是躺平到大四下直接進行畢業設計的,就不好說正常畢業設計應該咋樣了。

雖然對于一般同學來說,畢業論文要求老改,答辯也搞得有點不愉快,沒有做線下實驗,成爲最差的一屆。

但是對于努力的同學,上學期或者更早之前導師制做過實驗有數據的,今年沖優秀畢業論文更簡單。總的來說平平淡淡,除了停水停電+課多以外沒啥特別大的缺點。

鹹魚的話,大一大二努努力,到大三開始天天打五小時遊戲也能順利畢業,努力的話,由于材料專業特點論文好發,加上有交流項目和老師寫推薦信,挺積極的,保研也好申請,還是挺容易的。我是躺平的,和大佬們也沒特別多的交流,前排升學就業情況不太清楚就不瞎說了。

其他專業我不太明確,愛奮鬥的話 報我校材料應該還行(不浪費高考分數的情況)。對于如果就讀了武漢理工特別是材料專業的話應該幹啥,我鹹魚就不談了,沒有高度自律+奮鬥情懷的同學,讀材料有點累,我燒爐子做合成做的都轉專業了,是失敗典範 ,也就不瞎指點了。”

另外一種觀點認爲“

余區必須要有牌面,作爲武理曆史悠久的校區,余區常常因爲地理位置和其他校區隔得有點遠而存在感有限。(其實和南湖比起來,我們才在二環裏面啊 )因爲各種活動經常去馬區,但總覺得新校區少了那麽一些韻味。

校區沒有天壤之別,不管在哪,武理的整體體驗是人生中濃墨重彩的美好記憶。簡單來說,武理提供了很大的平台,變成什麽樣的人,要看自己的選擇。

武理可能算不上全國頂級,但離開以後即使遠在海外也足以讓人驕傲。武理五個校區雖然是名副其實的四分五裂大學,但個人感覺只是專業不同,選什麽專業還是要靠興趣志向。

這幾年有太多我作爲高中生從沒想過的事情,但武理提供了機會,所以我認爲關鍵還是靠自己探索。

相信學弟學妹能在這裏找到自己想要的大學生活。進入正題,學習這部分不分校區,前兩年主要是通識課和專業大類課程。

還有很多公選課,之後就都是專業課和實習之類。

公選課基本可以隨便選,好多有趣的課是真的很難搶,什麽書法/笛子/飲食/影視/愛情/PS都有。

各種專業理論課程考試的難度其實跨度挺大,想過的話期末挑燈夜讀沖刺一個月也能過。

想拿滿分,從開學第一課學到期末也能不一定實現。

上課考試什麽的,我感覺大學之間應該都差不多,武理300人的大課和30人的小課都有,大一被高數/工圖/計算機折磨相信是每個工科學子的共同體驗。

升學方面,國內清北複交浙C9之類年年去不少,國外帝國理工南洋理工UC伯克利普林斯頓都有學長學姐,可見水平還是不錯的(全校保研率好像是15% )。本科就有班主任和各個實驗室的老師招學生去實習做項目,此外也有各種社團競賽提供各種機遇,覆蓋面還算廣。

余區主要是船舶和交通方面,什麽港機實驗室燃燒實驗室智能交通實驗室之類,馬區那邊不是很了解,聽聞材料/通信/汽車之類也有實驗室實習機會。

競賽就基本都一樣了,什麽大創/國創/數模之類,經常聽說哪個同學假期又去西安沈陽比賽,好像武理在東院還有自己的賽車隊。好多同學包括我上了大學以後就沒有暑假了。

當時百團大戰,我能想到的和我沒想到的社團都有,什麽觀星社團/舞蹈社團/志願者協會,總之很豐富。大一大二活動也很多,我也在社團中認識了很多朋友。學風也不錯,學習備考是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投入多少時間看個人規劃,因此體驗因人而異。

在武理既可以忙前忙後挑戰自己發現新興趣,也可以平平淡淡的一步步規劃未來。學習上的實踐機會還是很多的,各種實驗報告有時也挺頭疼。

想拿高分,泡圖書館/自習室是必不可少,圖書館在線管理系統還不錯,線上預定座位很方便,考試月還有考研那段時間都得一天提前搶才能搶到(年均在館六百小時的我表示圖書館書很多,不只是專業書還有各種文學藝術之類,有機會一定要多看看)。

教學樓/實驗室/圖書館/宿舍是生活的主題,這部分硬件設施上,武理還是不錯的。學校的交流機會也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各種講座,輔修,留學等等。

經常可以在圖書館的報告廳聽到各種講座,如果留意會發現學校經常會從各地請學者來交流。

我在余區就聽了五六場,有代爾夫特理工的船海大牛還有西南交大的高鐵領域奠基人等等,感興趣就多了解,大學很多東西真的要靠自己自學。

馬區也有很多,坐校車去新圖書館聽也不是很麻煩。還有七校聯盟的雙學位,很多同學都會選擇周末去其他學校輔修第二學位,很羨慕大佬們拿著超高績點又是雙學位畢業保送各種高校。

武漢高校衆多加上武理和華科財大華農比起來位置還算市中心。

學校之間社團交流也不少。

住宿:余區主要是海虹宿舍和老幾棟。

一般都是四人間,不過海虹是獨立衛浴,老幾棟是大澡堂但是位置更好。

飲食方面武理食堂感覺很不錯,不知道坊間傳言玩在武大學在華科食在武理愛在華師有什麽淵源。

個人覺得余區食堂最好吃,全校都是一頓飯十塊錢左右,少則三四塊,多則二三十。

你們覺得呢

0 阅读:2

博學的小扒菜

簡介:帶你了解高校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