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康導演史詩巨制《宣武門》熱播在玉雕國魂中共享文化大餐

影劇探秘 2024-03-10 10:49:24

由著名導演王小康執導,獻禮2024全國兩會的史詩巨制《宣武門》正在北京衛視、愛奇藝、騰訊視頻熱播,收視不斷走高,好評如潮。兩會期間,這部講述近代中國曆史風雲、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史詩力作不僅引發觀衆熱議,廣受好評。來自各地的兩會代表在京歡聚一堂,共商國是。同時也通過北京衛視觀看承載曆史文化和家國情懷的電視劇《宣武門》,共享文化大餐。

亂世風雲起,百年中國夢。《宣武門》以宣武門爲依托,以玉雕世家李天順守護國寶玉石榴爲線索,震撼展現了近年中國曆史風雲變遷和家國命運。該劇開播後,衛視收視第一、愛奇藝飙升榜第一、騰訊視頻傳奇劇榜第一。播出一周,隨著玉石榴國寶失竊、戊戌變法失敗、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城等事件層層遞進,劇情走向高潮,其跌宕起伏的劇情,精良的史劇制作和戲骨演員的精湛演技令不少觀衆大呼過瘾,紛紛點贊:“一座宣武門,百年風雲史!”“《宣武門》深入曆史深處,家族命運與國家命運交織,蕩氣回腸,直擊人心!”

該劇從1898光緒二十四年講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波瀾壯闊展現了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侵華、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衆多曆史事件。在王小康導演的鏡頭表現下,《宣武門》以人寫史,敘事重點並不在彪炳史冊的大人物身上,而把鏡頭對准北京一戶做玉器的普通人家,從一戶人家的命運變遷來講述北京城的曆史變遷,用一件玉雕國寶的抗爭守護史“以小見大”展現風雲變幻中的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宮廷廟堂、市井老街、京腔京韻、戲曲鼓點中流淌出詩意的史劇氣象和中國傳統文化韻味。快節奏的曆史事件和護寶傳奇交織于家國命運中,雙線並進,大開大合,回味無窮。”不少觀衆點贊《宣武門》是一部講述國寶與家國情懷的曆史巨制,還原了曆史,激蕩了情懷。

正如該劇劇名,“宣武門”是北京地標式建築,也是京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爲了再現宣武門的曆史風采和人文風情,王小康率劇組1:1搭建了一條宣武門老街,從八國聯軍進城、東北軍進城到侵華日軍進城,宣武門都見證了曆史巨變。不僅如此,劇中的市井風情都按曆史原貌,還原再現。導演王小康說:“劇中所有的風俗,包括葬禮、婚慶,包括街頭叫賣,各個曆史時期的軍人、政府,所有在宣武門下發生的這些故事,都是還原曆史最真實的面貌,告訴觀衆宣武門那段真實的曆史是什麽樣的。”

令觀衆稱道的是,劇中的服化道極爲考究。老街百姓服飾不一,八國軍隊的軍服也各不相同,慈禧太後、榮祿等清朝官員的朝服更是按身份等級全新制作,僅演員試裝就用了20天,新做服裝共計15000套,最大程度符合曆史原貌。比如斯琴高娃飾演的慈禧太後一出場,其扮相和氣質與曆史照片中的“老佛爺”極爲相像,引得觀衆驚歎“這是史上最像慈禧太後的神級表演”。而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清軍血戰的戰爭場面也尤爲壯闊真實,火槍齊發,炮火轟鳴,大刀弓箭的冷兵器上陣,兩軍近距離厮殺肉搏,血染宣武門,觸目驚心。有網友表示:“晚清戰爭大片既視感,整部劇在情節故事、服化道和戰爭表現上都展現出了極高的水准,頗有經典電視劇《康熙王朝》《大宅門》的風範。”

“甯爲玉碎,不爲瓦全”、“想做什麽人你們自己選,但我是中國人”。該劇片花中,這兩句話如雷霆之聲,振聾發聩,道出了全劇的主題格調和劇情走向。李雲棉入宮獻寶、國寶途中遭搶、玉石榴宮中被盜、玉工李天順蒙冤被發配、李天順挺身救“賽香妃”……前幾集衆多事件密集鋪展,一波三折,充滿傳奇色彩。而後的戊戌六君子血灑菜市口、八國聯軍進北京,火燒圓明園等曆史事件如泰山壓頂襲來,即便奢靡依舊的晚晴宮廷、熱鬧非凡的宣武老街、老北京的吆喝、豆汁張的叫賣、國粹京劇等京味兒十足的風情畫卷迷人眼,也力透屏幕浸潤出曆史的悲涼底色與國殇哀鳴。正如有網友所說:“曆史大潮中的安甯與動亂,戰爭與和平的反差張力,隔著屏幕都令人感同身受,心靈震顫!”

匠人匠心,戲比天大。在斯琴高娃、張豐毅、任重、王自健等實力演員的精彩演繹下,《宣武門》風采各異,充滿了文化韻味。比如李雲棉獻寶,一句“你現在還能雕嗎?”斯琴高娃將慈禧的多疑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李雲棉“眼已花,手已廢,再雕不了了”的謹慎回複,堪稱滿分答案,明確向慈禧太後表明玉石榴只此一個,保住了性命。此外,無論是巧奪天工,精妙無比的玉雕手藝,還是大武生登場,趙子龍孤身救孤的京劇表演帶來的視覺驚歎,抑或是面對一場又一場國難,老街人堅守的藝德、商道和人情,都展現出了千年老街特有的曆史文化底蘊。比如溥蘭亭和李天順合夥開辦玉雕作坊,取名“聚合齋”,寓意旗人漢人都能團結一心,聚在一起共同創業。父親李雲棉也拿出自己當年雕玉石榴弄壞的刻刀,告誡兒子有始有終,只要還有一口氣在,“聚合齋”的牌子就不能摘,其誠信天下,榮辱與共的精氣神可見一斑。

立文化傳承之意、立人物刻畫、立關鍵道具,導演王小康按此思路創作《宣武門》,其中“玉石榴”這一關鍵道具象征民族融合,寓意“中華56個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玉石榴在劇中是故事線索,也是中國文明的象征——中國人愛玉,因爲玉代表一種精神:“甯爲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爲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而這些中國人的精神、文化的傳承都在劇中深刻展現。對此,有網友表示:“無論是精致的雕刻工藝,還是深厚的文化內涵,都讓人感受到了中華傳統工藝的魅力與價值。通過這部劇,觀衆不僅能夠欣賞到一場視覺盛宴,更能深入了解玉雕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精髓與傳承。”

當曆史照進現實,王小康導演走進曆史深處,匠心打造的《宣武門》不僅是一部展現家族傳奇與曆史變遷的史詩巨制,喚起觀衆對曆史的記憶與思考,更是一部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藝術佳作,激發觀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自豪,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堅韌不屈、薪火相傳的精神力量。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