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又來了2個消息,今年的小麥,遠比市場想象的要“麻煩”

聰明小農人 2024-03-26 16:25:55

民以食爲天,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一句名言,雖直白,卻也足見糧食對于百姓而言,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我國的主要糧食就是小麥,國民的日常飲食中,小麥制品占了一大部分。因此,每到收割小麥的季節,大家就會格外關注小麥的收成和行情。然而今年,在小麥收獲前期,卻有不速之客進入市場,這給今年的小麥市場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小麥事件的後續走向,究竟如何呢?

麥芽問題,麥農何去何從?

早早的就開始關注小麥行情的人都知道,今年,小麥在種植的過程中遭遇了持續的降雨。

然而,降雨只是這一事件的開始,後續面臨的麥芽流向,麥價幾何的問題,才是這一事件中最需要關注的。

小麥在成熟期遭遇了持續降雨,這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小麥出現了黑麥和麥芽等情況。

黑麥的出現導致小麥質量直線下降,甚至一些地區由于持續降雨期間對于小麥收割工作的安排不到位,甚至讓不少小麥有了萌發出芽的情況。

雖然總體來看,因爲小麥本就已經進入了成熟期,所以持續降雨並沒有對小麥的産量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卻嚴重影響了小麥的質量。這必然也會讓麥農的收入減少。

而關于麥芽的數量,各地受到降雨影響不同。

麥芽的增多就等同于合格小麥的數量下降,所以這也是即使小麥的質量參差不齊,小麥的價格依然沒有斷崖式下跌的原因。

再說發芽的小麥,究竟還有沒有價值,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對于一些好的、沒有變質的麥子,只是因爲空氣濕度增大、溫度較高發了芽,而且發芽後也沒有出現發黴、發爛的情況。

那麽此類麥芽通常是可以食用的,也沒有有毒成分。

不過因爲發芽過程中消耗了麥芽的營養,所以麥芽也是不建議食用的。

但對于一些已經發黴變質的麥芽就需要另作處理了。

有食品安全專家指出,麥芽只要經過檢測達標,或者進行專業的脫毒處理,是可以用于做飼料、也可以用于釀酒的。

甚至一些擁有成熟流水線的企業,還可以用麥芽來做醋或者味精等。

再加上麥芽的價格普遍偏低。所以願意用麥芽做原料的企業還是不少的。因爲嚴重超標的麥芽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性價比較高的普通麥芽。所以麥芽進入其他領域並沒有太大的阻力。

所以持續降雨,引發的一系列小麥問題,正在逐步解決,小麥的行情也在逐步趨于穩定。

進口問題,市場再起波瀾

但是,這樣的穩定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小麥市場就再一次遭受了新的沖擊——進口小麥的數量激增。

去年1月至5月,小麥的累計進口數量在442噸左右,其中5月份我國的小麥的進口數量有67萬噸。

今年5月份的小麥進口數量將近是去年的1.72倍,僅5月,這一個月的進口量就達到了115萬噸。

不管是看前半年總的進口數據,還是看5月份一個月的數據,其中的漲幅都是顯而易見的,這無疑不是讓剛平靜不久的小麥市場再一次風雨飄搖起來。

之前的進口小麥其主要的用途在于用于生産飼料,以及食用兩方面。

而今年國內麥芽數量的突然增多,並有大量麥芽主要流入飼用,這就形成了麥芽流入和飼用壓力的惡性循環。

現在雖然是處于小麥的購銷旺季,但小麥市場同時也處于行情未穩的敏感時期。所以此時進口小麥的大量流入,必然會引起不小的反響。

麥價回調,價格分化明顯

總的來說,考慮麥農、糧價的多方因素,小麥的價格雖然漲勢不太喜人,但斷沒有大跌的可能性了。

當然小麥的價格因會因爲其質量不同出現明顯的價格分化,優質小麥價格居高不下,也可以更好的穩定整個小麥市場。

小麥收割初期,因爲連續降雨導致出現大量的麥芽,以及進口小麥的激增,這兩者都給小麥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面對兩者的雙重打擊,麥價的變化必然會一石激起千層浪。

年初,小麥的價格在每斤1.6元以上,在三月的時候麥價急速下跌,這個時候讓很多糧食貿易商都感到了恐慌。

到了四月初,麥價在經曆了探底式回升的短暫“跳漲”後再一次繼續下跌。

價格的變化除了與小麥本身有關,麥芽增多,進口小麥增加也對其有影響。

再有就是小麥的價格出現小幅度變動時,會帶動市場上的企業也作出應對策略,而企業的行爲也會反過來影響小麥的價格。

但是小麥作爲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爲了維持民衆生活的穩定,國家也不會允許麥價出現太不合理的變化。

但是麥子參差不齊也是現實問題,所以,小麥價格分化就是很好的一種解決方式。

總之,小麥市場的波動是一直存在的,只不過是因爲今年麥芽數量增多和進口小麥數量增多,使今年的小麥市場顯得格外有壓力。

但是對各方面綜合考量,我們也能得到麥價基本不會大跌的結論。

不過今年的事情也給很多麥農帶來了深刻的教訓,相信以後他們會更加注意氣象變化,會用更加科學的管理爲自己增産創收。

斯關于小麥市場連遇難題一事你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堅持原創不易,記得點贊關注,分享更多精彩內容!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