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某診所按摩床上最震撼的1張照片流出:病態的父母,絕望的孩子

嗨豬的家庭 2024-04-21 20:30:48

01

古有關羽刮骨下棋,今有小孩正骨做題。這個新梗,來自一張全網流傳的圖。廣東一家私人中醫館內,一個孩子正在接受正骨治療。正骨很痛,孩子疼得哇哇大叫。旁邊母親急了,就掏出計算器,逼孩子背乘法口訣。一來轉移注意力,二來不耽誤功夫好好學習,提升成績。

看到這張圖我震驚了。想幫孩子轉移注意力,用播放動畫片效果不是更好嗎?連看病都得做題學習,這到底是爲了孩子,還准備逼瘋孩子?評論區一些留言分享,更是刷新雞娃的極限。“當時在兒科重症監護室知道的,一個14歲男孩跳樓沒死。住院期間身體腹痛,去檢查,途中他媽媽就拿著手機讓他看看,群裏布置了多少作業。”有網友分享自己教書經曆。“有個孩子打著點滴上課,但我作爲科任老師不好說什麽。”“當班主任當著全班,大肆宣揚這個同學打點滴堅持上課時,我就知道,我們教育問題很大。”每個熱衷雞娃的父母都是應試教育的狂熱信徒。他們堅信,考試分數決定孩子畢業後的工資,多考一分,幹掉千人,成爲人上人。這很熱血。但,也只是熱血,是某些父母的意淫——就像我們小時候總覺得自己很不一樣,長大後發現,自己終歸是普通人。我想說幾個被忽視的教育真相。真相一,分數不能決定孩子命運,性格才是。比如神童張炘炀。10歲上本科大學,16歲讀博士,被譽爲“全國最小碩士生“。智商高達140,碾壓絕大多數人。

但十年過去,這位神童過得如何?啃老。不願意搞學術,也沒有穩定工作,靠父母救濟爲生。他理直氣壯說:每個兩三個月(父母)就會主動給我打一萬塊錢。我現在沒有固定工作,我不工作一輩子都可以。張炘炀之所以産生巨嬰心態,這根源,就在于父母的雞娃教育。在張炘炀成名爆紅那會,張父出過一本書《神奇的學習》他以上帝視角敘述自己跟張炘炀的教育。裏面有這樣兩段話。“爲避免影響張炘炀學習,父母在他十歲前不看任何電視,也不再家裏接客。”“張炘炀只有自我。他(張炘炀)說,我最佩服的就是張炘炀,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關于這本書觀後感,錢江晚報編輯曾這樣評價:此書只談學習,不教做人,估計在他們眼裏看來,博士是一個人成功的標准。對于張炘炀的成長,其導師評價:“你這啥事情都是他父親包辦的,你每天三頓飯都吃不到嘴裏去,你還研究什麽呀。”

張炘炀父母就是唯成績論。只要孩子成績好,什麽都可以忽視,什麽都可以無條件滿足。這最終結果,就是培養出一個只會考試,但缺乏自我負責能力的“巨嬰”。02我不是支持讀書無用論。讀書有益,學曆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只是,當所有人都在吹鼓考試成績重要性時,各位,別忘了,比這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塑造。情商,逆商,自我覺醒,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等。這些,遠比孩子分數多少,班級排名多少,更值得每個父母去關注。真相二,人活著的意義,不是爲了和別人賽跑,而是遵從本心。作家梁曉聲分享過一次座談經曆。某高校,梁曉聲受邀,跟大一新生座談。場內有四五百人。其中一個學生講到自己對成功的渴望:“如果在三十歲以前,最遲在三十五歲以前,我還不能使自己脫離平凡,那麽我就自殺。”梁曉聲說:“可什麽又是不平凡呢?”“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具體說來。”“就是,起碼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車,起碼要成爲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吧?還起碼要有一筆數目可觀的存款吧?”“要有什麽樣的房,要有什麽樣的車?在你看來,多少存款算數目可觀呢?”“這,我還沒認真想過……”梁曉聲在書中總結,足以窺見當下年輕人對平凡的恐懼。把出人頭地視爲人生終極意義,否則就感到羞愧——抱有這種執念,其實就是孩子內化雞娃教育後的結果。我能理解。但依然覺得可悲。因爲,實現階層逆襲本身就是極小概率事件。以此爲人生意義,你幾乎注定會失望。江蘇來龍鎮光明村出了劉強東,很了不起,那村裏其他人呢?難道就沒有活著的意義了?都是失敗者?當然不是。成功不應該被定義。如果非要有,便是那句耳熟能詳的話:這世界只有一種成功,按自己意願過完這一生。每個孩子都是帶著自己使命來到這世界的。可能是成爲下一個劉強東,但更可能是歸于平凡,成爲一個文員,一個護士,一個不被寫進曆史的人。你要允許如其所是。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平凡的人,也可以活出精彩人生。

0 阅读:171

嗨豬的家庭

簡介:本號主要以分享親子教育、育兒、家庭關系等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