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溫驟升8℃!5600萬年前,或有恒星闖入太陽系,帶來了滅絕

姿勢分子knowledge 2024-02-21 11:34:46

今天的地球在發燒!和工業化之前相比,地球的平均氣溫升高了1攝氏度,一旦超過1.5攝氏度,恐怕將會導致不可挽救的危機。

地球的氣溫確實決定著無數生靈的安全,但你可能不知道,地球在45億年曆史上經曆過無數次的氣候驟變。就比如5600萬年前,地球的氣溫一度升高了5~8攝氏度,並迎來了一輪嚴重的地球生物滅絕事件。

地球的環境曆史是可以追溯的,氣候的變化都會記錄在地質層面上。根據地質學的調查,在距今大約5600萬年前,也就是古新世和始新世交接的時期,地球經曆了一次突發性的全球氣候異常事件,溫度驟升,這次事件被稱爲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

關于這次事件的産生原因,目前還沒有定論。有人認爲,或許是當時發生了北大西洋火成岩省事件,以至于大量的溫室氣體被排出,從而導致地球升溫。也有人認爲,可能是有一顆彗星撞在了地球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和溫室氣體,從而升高了地球的溫度。還有人認爲,是太陽系行星幹擾了地球軌道,從而引發了氣候劇變。

不過,還有人提出,這次事件的肇事者還可以追溯得更加遙遠,那就是太陽系以外——或許是其他的恒星導致了地球的氣候劇變!

這事聽起來好像有點離譜,其他的恒星那麽遙遠,怎麽可能會影響地球的氣候呢?別急,咱們慢慢說。

在對這段曆史進行地質研究的時候,科學家不僅發現了氣溫的劇變,還發現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地球軌道偏心率的變化。我們知道,行星的公轉軌道是橢圓,偏心率越小就意味著越接近正圓;如果偏心率很大,就意味著近日點和遠日點差得多。

根據目前的研究,在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期間,地球軌道的偏心率有著明顯的升高。

其實,行星的軌道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畢竟它不止受到來自太陽的引力,還有太陽系其他大行星的引力幹擾,確實不可能保持永遠不變的軌道,地球也不例外。

既然找到了原因,只要我們不斷地回溯,反向計算,是不是就能反推出當時地球軌道的運行狀態,從而確定這次事件到底是不是因爲軌道變化導致的呢?

對不起,不能。因爲這裏涉及到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N體問題。很多人在科幻作品《三體》裏已經大致了解了這種理論,當一個天體體系內存在三個或以上的天體時,每一個天體的運行軌道就無法計算至遙遠的未來,更不用反推遙遠的過去了,何況太陽系有8顆行星。

因此,太陽系行星通過引力幹擾地球,導致軌道發生變化,進而引發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的理論,目前還只停留在猜想階段,因此也難免會遇到其他猜想的挑戰。

比如來自行星科學研究所的行星科學家Nathan Kaib和波爾多天體物理學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Sean Raymond認爲,當時影響地球軌道的不僅有太陽系行星,還有太陽系外的恒星!

我的天,太陽系外的恒星還能影響地球?咱們現在會不會也受到影響?

別擔心,現在的地球還算是比較穩定的,因爲其他恒星還挺遠的。只不過在5600萬年前的那個時期,或許有一顆恒星闖進了太陽系,才會造成這麽大的影響。

恒星不“恒”,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別看恒星之間直接碰撞的概率近乎于0,但擦肩而過的事件還是時有發生的。在曆史上,太陽系多次迎來過其他恒星的光臨和匆匆離去。

遠了不說,就在僅僅80000年前,一顆名爲WISE J0720-0846AB的恒星就很有可能曾經靠近過太陽系,最近距離僅1光年,比今天的比鄰星還要近得多。要知道,太陽系的半徑被認爲在1~2光年之間,按照這個數據來看,這顆恒星真的已經闖進太陽系範圍內了。

還有大約280萬年前的時候,有一顆名叫HD 7977的類太陽恒星,也曾經闖進了太陽系最外圍結構——奧爾特雲。最近的時候,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僅有31000個天文單位,也就是46500億公裏,不到0.5光年。和其他被認爲“極有可能”飛掠過太陽系的恒星相比,這是目前唯一一顆確認曾經闖入過太陽系的恒星。

包括目前最靠近太陽系的恒星比鄰星,也在繼續靠近著。預計在3000年後,它將最靠近太陽,雙方的距離縮小到3光年,隨後雙方揮手作別。

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測,平均每隔100萬年左右,就會有一顆恒星來到距太陽僅50000個天文單位的位置;平均每2000萬年,就會有一顆恒星闖入到距離太陽僅10000個天文單位的範圍內。

換句話說,按照最早的人類少女露西出現的時間開始計算,可能已經先後有3~4顆恒星曾經闖入過太陽系;從恐龍滅絕開始計算,可能已經也有3~4顆恒星來到不足1/6光年的位置上!

因此,Kaib和Raymond相信,5600萬年前地球的軌道發生變化,有可能是闖入太陽系的恒星造成的。雖然這樣的恒星不足以直接掠奪走太陽系行星,卻有可能造成嚴重的軌道變化,從而深刻地影響行星氣候。

不過,在這項發表于《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的論文中,兩位研究人員並沒有明確指出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就是由其他恒星引起的,畢竟追溯這麽久以前其他恒星的位置也不容易。他們認爲,我們不應該把目光完全局限在太陽系內,畢竟在銀河系中,太陽系不是一個孤立系統。

至于罪魁禍首到底是太陽系其他行星,還是某個隱藏在銀河系內的恒星,還有待未來的研究去發現。

0 阅读:103

姿勢分子knowledge

簡介:知識不會,只是姿勢不對;科學凡此種種,用人話才能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