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大事:榕山長江大橋主橋合龍

橋梁雜志 2024-04-23 17:34:57

01

榕山長江大橋主橋合龍

2024年4月22日,泸州市榕山過江通道工程(榕山長江大橋)主橋順利合龍,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關鍵進展。

大橋全長1554.3米,主橋長1055米。設計單位綜合考慮通航、急流灘險、工業園區建築等多種建設條件限制,進行了系列設計創新:

一是采用200米+530米+325米高低塔組合梁斜拉橋方案。橋塔爲寶塔型,高塔高206米,矮塔高162米。主梁則選采用雙邊工字鋼-混凝土組合梁,橋寬24.5米,梁高3.2米。

二是爲破解兩岸邊跨差異懸殊,設計難度較大等難題,打破將短邊跨做成混凝土結構形式的常規做法,轉而在長邊跨設置無索區,並統一主梁形式,爲施工創造便利條件;結合在大橋應用280型鋼絞線斜拉索,極大減少了兩岸輔助墩設置。

三是采用填心式全斷面組合梁用于壓重段構造,既提高了結構動力性能,又滿足受力需求。

榕山長江大橋是國家《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和《泸州市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也是川江幹線主航道的17座過江通道之一,建成後將徹底消除當地渡運安全隱患,進一步助推泸州交通與重慶毗鄰地區互聯互通,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來源:四川省公路院)

02

燕矶長江大橋“拔節生長”

近日,在湖北鄂州市的長江之畔,燕矶長江大橋主塔屹立風中,正“拔節生長”。

在主墩工區施工現場,10余名工人在38.5米高的塔頂平台上正有序進行鋼筋對接作業。爲了“搭好”這首個重約75噸的“鋼積木”,施工團隊已經籌備了近10個月,馬上就能驗證結果了。經曆兩天一夜,700余個錐套被安在了“鋼積木”的“腳”下,這個高達6米的鋼筋部品穩穩地在塔頂“安家”,融進了主塔的“脊梁”。

燕矶長江大橋主塔采用鋼筋部品進行施工,即將整體橋塔鋼筋沿塔柱的高度、方向,劃分爲多個節段,預制完成後,再如同“搭積木”一般在空中進行吊裝。

由于大橋主塔塔柱爲漸變型,隨著高度的增加塔柱逐漸變細,且整體結構爲內腔圓形中空、外側八邊形,形體複雜,導致作爲主體受力結構的鋼筋骨架結構異常繁複。

據介紹,鑒于鋼筋加工廠距離施工現場較遠,考慮到施工時間、運輸成本,技術團隊決定在現場爲鋼筋制造出一個“輔助神器”——鋼筋綁紮胎架。

由于主塔結構的特殊性,胎架無法完全“固定”。他們還設計了一整套智能“伸縮”系統,通過行走電機使操作平台實現逐漸收縮。

據悉,爲了精准控制鋼筋部品的大小和整體傾斜度,技術人員在胎架的底部和頂部分別放置了兩個定位系統,通過放點測量、梳齒板卡位、鋼筋定位裝置等,保證鋼筋精准排布,達到設計使用標准。

據了解,燕矶長江大橋已突破130米,31節鋼筋部品全部成功在主塔上“搭好”。大橋以平均每9天6米的速度在快速‘成長’,項目團隊仍然在不斷調整施工組織,爭取年底完成大橋封頂。(來源: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03

貴州六枝特大橋主橋左幅上下懸箱體合龍在即

4月19日,納(雍)晴(隆)高速六枝特大橋施工現場,400余名大橋建設者正爲主橋左幅上下懸箱體合龍做最後的准備工作。

據介紹,納雍至晴隆高速公路是貴州省"678"高速公路網第6縱—畢節至興義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路線全長162.167公裏。納晴高速全線通車後,將加強貴州西部地區南北向的交通聯系,形成貴州與四川、廣西間的快速通道,進一步爲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和動力。

六枝特大橋是納晴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橋全長2023.5米,最大墩高196米,主跨單跨跨徑320米。其中主橋墩高度、單跨跨徑、全橋長度3項指標目前在同類型空腹式連續剛構梁橋中位居世界前列。主橋采用的五跨連續(三主跨)預應力混凝土空腹式連續剛構梁結構形式,在全球範圍內尚屬首次。(來源:人民網)

04

合新鐵路懷洪新河特大橋、淮河特大橋全部架梁完成

4月18日,在五河縣境內的合新鐵路安徽段站前二標建設現場,隨著最後一榀箱梁就位,該項目箱梁架設全部完成,合新鐵路的兩個控制性工程懷洪新河特大橋、淮河特大橋全部架梁完成,高鐵建設進入新階段。

合肥至新沂鐵路安徽段站前二標位于蚌埠市五河縣境內,線路全長25.888公裏,橋梁占比93.3%。橋梁工程主要有懷洪新河特大橋、淮河特大橋,共有簡支梁676榀。項目箱梁架設線路長,沿線需跨越安徽省省級沱湖自然保護區以及系杆拱、連續梁、框架橋、站場路基等多種特殊結構物。據悉,合新鐵路設計時速350公裏,全長324公裏,其中安徽段新建線路198公裏,共設泗縣東、明光西、定遠東、新合肥西等6個車站。

合新高鐵建成開通後,將進一步完善國家高速鐵路網布局,加強皖江城市帶、長江中遊城市群與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等沿海地區的經濟融合,對建設淮河生態經濟帶,促進沿線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來源:安徽日報)

05

海船擦碰九江大橋防撞墩後沉沒:7人獲救 4人失聯正在搜救

4月22日晚,一艘海船擦碰G240國道九江大橋防撞墩,在擔杆洲尾水域搶灘不成功沉沒,船上共有11名船員,其中7人獲救,4人失聯正在搜救,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目前,交警部門已對G240國道九江大橋雙方向進行交通管制(時間爲4月23日6時到4月24日6時)。海事部門實施通航管制,除應急搶險船艇外,其他船舶禁止駛入G240國道九江大橋上下遊三公裏水域,請過往船只注意繞行。

有關方面第一時間請專家對G240國道九江大橋進行初步鑒定,主體結構未見明顯受損,但橋梁防撞墩有擦痕,需對橋梁安全做進一步鑒定。

據了解,佛山九江大橋,是一座橫跨廣東西江的橋梁,位于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與江門市鶴山市傑洲之間,全長1682米。于1985年9月開工,1988年6月正式建成通車。

截至4月23日6時,佛山、江門兩地公安及省、市海事部門派出幹警、海事救援人員300余人次對失聯人員進行搜救。藍天救援隊也派出專業隊員攜帶設備赴現場協助救援。目前,救援行動仍在進行。(來源:央視新聞)

06

沈白高鐵第二特長隧道長青隧道進口至1號斜井段3.714公裏順利貫通

4月20日9時58分,沈白高鐵第二特長隧道施工再迎新進展——長青隧道進口至1號斜井段3.714公裏順利貫通,距打通隧道“最後一公裏”目標僅剩452米。此舉,將爲加速推進該特長隧道施工進度,以及後續無砟軌道施工贏得寶貴時間。

沈白高鐵吉林段TJ-6標長青隧道既是沈白高鐵第二特長隧道,也是全線控制性工程之一。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全長11.3公裏,爲單洞雙線隧道,最大埋深320米。其中設有斜井和疏散通道各兩座。

該隧道開工建設三年來,施工單位不斷強化施工組織,全力推動高標准施工、高效率推進、高質量完成。繼3月28日隧道2號斜井至出口段的4.129公裏貫通後,4月20日隧道進口至1號斜井間3.714公裏再傳貫通捷報。據了解,本次貫通的長青隧道進口1號斜井段,穿越多處斷裂及其影響帶,地處III、Ⅳ、Ⅴ級圍岩區和Ⅰ、Ⅱ類高風險區,斜井坡度達12%爲全線之最,也是該特長隧道地質條件最複雜、施工難度最大的區段。

項目部克服不良地質條件影響,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優化了高寒地區高速鐵路大斷面隧道標准化濕噴施工工法,以及高寒地區隧道保溫、防排水工法。在國內隧道開挖施工中,首次使用了雙曲臂鑿岩台車等特種設備。同時嚴格安全質量管控,采用三台階法及台階法施工,嚴格做到“先探測、管超前、短進尺、弱擾動、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他們不斷優化循環時間,各工序齊頭並進,確保安全順利如期貫通。該隧道預計將在6月30日前實現全部貫通。(來源:中國吉林網)

0 阅读:23

橋梁雜志

簡介:促進科技發展,傳承橋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