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藝術文脈展新時代風貌“羅浮山下四時春”大型美術作品展啓動

惠州PUB 2024-02-02 17:07:27

嶺南兩廣一帶在宋時一直是蠻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遷客逐臣到這裏,往往頗多哀怨嗟歎之辭,而蘇東坡則不然。所以有了《惠州一絕》,有了千古流傳的“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詩句。這種樂觀曠達、隨遇而安的精神風貌,感染了無數人,直至今日。

羅浮山

據悉,被譽爲“仙山”的中國道教名山羅浮山,涵養出經世致用的文化品格,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自漢代大文學家司馬遷將其稱爲“粵嶽”之後,曆代詩人如陸賈、謝靈運、李白、杜甫、李賀、劉禹錫、韓愈、柳宗元、蘇轼、楊萬裏、康有爲等都曾留下經典詩文。同時,曆代描繪羅浮山的繪畫作品更是名家輩出。東晉著名醫學家、道教學者葛洪移居羅浮山時,更是有衆多知名畫作問世,其中元代畫家王蒙就畫了7幅,最知名的莫過于2011年在北京保利春拍中國古代書畫夜場中以4.025億元天價成交的《稚川移居圖》。

儀式 “羅浮山下四時春”大型美術作品展啓動

厚重的藝術文脈積澱是印迹,更是今天藝術發展重要的文化資源。承前人之成就,發現代之輝煌,來自惠州畫院及部分特聘畫家本著對羅浮山的深情厚意和執著探索精神,近日盛大啓動了一場以“羅浮山下四時春”爲主題的美術作品展。下來,大批畫家將深入羅浮山,走進大自然的懷抱,采集羅浮山的四季常青、曆史文化、山水景色、民俗風情和中草藥等豐富素材,進一步對羅浮山的文化進行溯源,致力于通過美術的力量,讓羅浮山的文化藝術得以激活和傳承,讓作品更具文化厚度與情感力度。同時融合惠州的綠色環境、藍色海洋以及紅色革命題材,通過作品說話,呈現出藝術創作對于地域文脈的接續和延展,以及對新時代新風貌的反映與表達,爲建設惠州文化大市貢獻力量。

惠州畫院肖加鴻講話

據介紹,本次展覽將于2024年推出,預計將展出百幅精品力作,包括中國畫、油畫、水彩、版畫和漆畫等,以期以新形式和新思維,爲觀衆呈現出一個多元、立體的羅浮山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深入研究羅浮山美術風格和學術思想,助推嶺東地區曆史的研究進程、增強人們對當地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散發的新時代魅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