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MH370忽然公布最新進展:消失10年,如今他們找到了麽?

小小包麻麻 2024-03-13 10:40:33

2024年3月3日,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陸兆福表示,將重新啓動對10年前失事的MH370航班的搜索工作。

部分家屬懷揣著嶄新的希望前往馬來西亞,他們仍然相信會有奇迹扭轉:

“是他們主動提出來的,可能有重大事項發布,(因爲)往年沒有這個環節。”十年過去了,這輛飛機上的23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仍然沒有下落。找不到飛機的遺骸,找不到乘客的身影。馬航H370的失聯逐漸演變爲離奇的故事,不可言語的陰謀。對于大多數人來講,馬航H370失聯只是隨時間模糊的意外事件。可對于那些失蹤乘客的家屬來講,這十年的每一天,時間如同被凝固,都像事發那天一般刻骨銘心的煎熬。他們的生活,因爲這場突襲的“意外”,被重寫、被暫停、被掩藏...

2018年11月,馬航調查組宣布解散。也就意味著這兩百多名乘客和機務人員到底去了哪裏,將成爲沒有答案的死結。六十多歲的李秀芝聽到這個消息後,情緒激動當場昏迷,因爲她的女兒就在這架失聯飛機上。李秀芝是一位來自東北的單親媽媽,與丈夫分開後,她獨自撫養女兒長大。

女兒沒讓她失望,大學畢業後,留在大城市成爲了一名高級翻譯。感情上也有了穩定的歸宿,本打算這次從馬來西亞飛回北京後,就和另一半舉辦婚禮,家裏的人還都在爲這樁喜事忙前忙後。誰知道,這一飛,好消息卻變成了壞消息。起初,航空公司提出向飛機上所有乘客的家屬賠償252萬元,但有一個附加條件:放棄追究責任。李秀芝果斷拒絕:“如果得到賠償,就意味著我的女兒徹底沒了。”于是,李秀芝便和許多失聯家屬一樣,開始獨自踏上尋求真相之路。那幾年,她常常往返于北京和馬來西亞之間,只爲換回女兒的一線生機。但每次都失望而歸,同她一起回來的只有一沓調查報告。那些報告都是純英文,李秀芝根本看不懂。在無盡的思念和折返路途的消磨之中,身體本就不好的李秀芝狀態越來越差。即便如此,只要和事故相關的任何調查會發布會,她還是在家人的陪同下達到現場。

然而當航空公司宣布“停止調查”“解散搜查組”時,李秀芝心中那根緊繃著的弦瞬間斷了。不到一個月,她就離開了人世。李秀芝爲了女兒奔波了一輩子,就連咽下最後一口氣時,她還在愧疚:“對不起,女兒,媽媽快撐不住了,我等不及你回來了……”是啊,沒有媽媽會放棄自己的孩子。無論什麽時候,無論發生什麽,她都會永遠守候。除非有一天,她不在了。

如果不是兒子栗延林在MH370航班上失聯,栗二友或許沒有太多的機會去北京。在那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河北邯鄲的農村,兒子栗延林是村裏人都知道的高材生,畢業就留在北京工作,還被公司外派到了國外。兒子失聯後,鮮少進城的栗二友幾乎每月都會往北京去一次,一開始就睡在火車站、地下通道。他買了智能手機,自學拼音和英語,只爲能第一時間獲得兒子的進展。時間一天天過去,和兒子相關的動態卻幾乎沒有。妻子卻因刺激患上抑郁症,經常在半夜驚醒掐著栗二友質問:爲什麽當時給兒子選了馬來西亞?

栗二友不反駁,也不說話,只會一根接著一根的抽煙。因爲當時兒子被外派,是他一直說馬來西亞好。如今卻只剩後悔,他常常寫詩,字字都是對孩子的思念:“天高雲淡,怎不見南飛的雁?捎一封家書,送到子午線。春暖花開的時節,馱上我的孩兒,回歸鄉關。”

2016年,有人說馬達加斯加有消息,栗二友便和其它家屬一同前往。馬達加斯加的雨林裏,栗二友生吞果子,躺在海水拍過的沙灘上,

同行的人提醒他,果子可能有毒,要小心,他不在乎:“如果我兒子漂到這樣的島上,他只能吃這樣的果子,只能睡這樣的地。我替我兒嘗嘗,看看這樣能不能活下來。”踏遍千萬裏仍然毫無線索,栗二友卻仍然懷揣著兒子活著的希望,這十年來,他一直給兒子的手機充話費。好多人都告訴他不用了,他就會反駁:“萬一我兒子要用電話怎麽辦?”在農村生活的栗二友信息面很簡單,他沒聽過“失聯”兩個字,也不相信這兩個字的存在,他把所有的疑問寫在詩裏:我沒有真正考究過文字,我在呐喊裏發現了文字。有人說是象形文字,有人說是形意文字,我踏遍亞、歐、非的山川、大海、沙漠和戈壁,都沒有找到“失聯”二字。

與其他家屬不同,謝修萃接受了航空公司的賠償。但這十年間,孩子馮棟的去向卻依然牽挂在她的心頭。起初,爲了打探兒子的下落,她和丈夫從農村來到北京,熟悉這個碩大城市的一切。她當過洗碗工、花匠、保潔員,因爲流了太多眼淚,淚腺遭破壞患上幹眼症,生病後只敢吃藥店裏最便宜的藥。

後來,她與馬航簽署協議,領取了賠償金,回到了老家。某種程度上,謝修萃好像“放棄”了兒子馮棟。事實上,她沒有一天不活在孩子的影子之下。

每年到了馮東的生日,謝修萃都會買回家一個蛋糕,給兒子過生日。還會定時把馮棟的衣服拿出來清洗,擔心兒子回家後沒有幹淨的衣服穿。

馮棟姐姐結婚時,謝修萃也在大合照和親友席間單獨爲馮棟留了位置。無論兒子是否能感應到,她都想和他一同分享家裏的快樂與幸福。

過後,她還會覺得有一絲遺憾:“如果兒子還在,今年就31歲了,真希望能看到他成家。”

我忽然意識到,這世界上最殘忍的事不是說再見,而是還沒有說再見就分別了。因爲這種傷害帶來的痛苦,永遠都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愈合。

等一個永遠不會回來的人是什麽感覺?微博上有個名爲“漫步魚”的賬號,作者是個女孩,曾經這個賬號用來記錄兩個人的戀愛日常。飛機失聯那天起,便成了女方對老公傾訴思念、憤怒、遺憾的地方。起初,她倒數著日子,只希望老公能早點回家,“將近70個小時過去了...”“100多個小時過去了”“已經11天了”

她也十分堅信,總有奇迹出現,另一半肯定會回來的。然而消息,越等越不盡人意。她吃不下睡不著,患上抑郁症,體重掉到了七十多斤。她還抱怨:“你想永遠照顧我,讓我幸福一輩子才娶我的,顯然照顧得不周啊...”

曾經的她,是被家人被愛人寵壞了的小公主,但在那兩年裏,學會了一個人面對生活:開始工作、學交水費、一個人回家...

但她仍然無法開心起來,她的身體和精神越來越差,需要靠打激素維持。

2019年12月5日,漫步魚更新了一條微博:“那個跟我說"承君此諾,必守一生”的人,可能,真的,不會回來了....”這是她最後一條動態,至此後再也沒有見她傾訴自己的日常。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有人猜測她因思念過度走了,也有人說在某個城市的街上偶遇過她,她的身邊已站著新人。若是新生活和新的人可以讓她健康開心,真希望是第二種可能。那樣那些在遠方深愛著她的人,也一定會爲她開心的吧!

每當提起馬航事件,很多人都會說:

向前看才是對這些“失去聯系的人”最好的交待,畢竟生活還要繼續。但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明白,找出真相,才不辜負這兩百多個乘客和家庭。

有位家屬曾在采訪時說到爲什麽過去10年了,自己爲什麽堅持:“其實我們心底都知道結果,但一旦我們選擇接受這個事實,那意味著他徹底地走了,我們一直等下去,至少讓我們有著一份念想,哪怕永遠也不會有結果……”十年,對于有些人來講是一眨眼,對于這些在一夜間失去家人、愛人的人來講卻是難以跨越的一輩子。當漫長的痛苦侵蝕著清醒的肉身,只有一個笃定的答案才能撫平他們的傷痕。

0 阅读:68

小小包麻麻

簡介:800萬父母關注!0-4歲前沿育兒知識全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