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父母育兒“黑曆史”,一個比一個離譜,後悔沒早看到!

小小包麻麻 2024-04-11 14:53:49

說真的,有些父母真的沒有做父母的樣子!

給娃買滑輪車不是爲了讓娃騎,而是爲了玩累了讓娃拉著自己走。

孩子買了貴的東西,不會第一時間指責,而是說:“你值得”。

怪不得有人說,新一代的父母不僅是在教育孩子,更是在治愈童年時的自己。

前段時間,翻看小紅書和新華網聯合發布的《小紅書父母觀察報告》時,

發現新一代父母們討論度比較高的話題和育兒方式,有很多都讓我覺得:學到了!

Z世代通常指1995年-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我並不是一昧的吹捧新一代父母有多會教育孩子,因爲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很難去評判到底哪種教育方式更好,

就像這位網友說的一般:

“(新一代父母)之所以與父母不同,很大程度是因爲我們接受到了比自己父母更好的教育,每一代人都在進步,沒有誰比誰更優秀。”

但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中,取長補短,完善自己。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種被新一代父母高討論的育兒方法,妞們速速了解起來。

精簡式育兒精簡式護膚大家一定不陌生了,但精簡式育兒是不是第一次聽說?

有些父母致力于給孩子各種買買買、報報報,也有些父母用“斷舍離”的態度去養娃。

社交平台上精簡式育兒的媽媽

對于孩子的成長,他們崇尚:

不過度買。理性消費,不跟風。

不過度吃。不用總擔心孩子的營養跟不上,俗話說

不過度穿。成長期的孩子基本一個季度就會來個大變樣,過多的衣服只會落在櫃子裏積灰,不如買幾件好搭配耐穿的,整理起來也省事。

不過度買玩具。同種類型的玩具買一兩個足矣,孩子玩玩具的本質是探索,並起到鍛煉大腦,開發智力的作用。

精簡式育兒可能不適用于每個家庭,因爲有些媽媽就是喜歡通過買買買緩解壓力,無可厚非。

但精簡式育兒讓我明白了養娃的另外一種可能,並且讓我打開了一種新的思路:

孩子不是吞金獸,父母的焦慮才是。

養娃其實和生活一樣,太多的信息會影響我們的抉擇,還會讓做父母的産生一定的心理壓力。

但精簡式育兒反其道而行,變成了一個緩解焦慮的過程:用最簡單的方法,富養著孩子。

追求質量也追求性價比,只減多余,不減關懷。

帶娃不費媽

不得不說,懂得“帶娃不費媽”精髓的媽媽們實在太聰明了。

不僅節省了自己的精力,還能讓孩子發揮自主成長的潛力。

我朋友就是典型的主張“帶娃不費媽”類型,她總能在養娃的路上找到比較輕松的方式。

一到周末,她和老公就會帶娃到戶外玩。參加社區內的親子活動或者野餐,

給孩子帶點書和玩具,和他們一起挖土、撿石頭。

電影《海蒂和爺爺》

玩累了,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安安靜靜地去看書或者自己玩。

她說:

“生了二胎之後,時間壓縮得更少了,我每天可支配的自由時間只有短短的兩三個小時。”“面對完工作,再面對孩子,真的會覺得自己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

“不費媽”主張的絕對不是偷懶和擺爛,而是養精蓄銳,爲了更好的出發。

就像他們說的那樣,

養娃是馬拉松長跑,而不是百米沖刺。懂得保存體力,才能打贏這場持久戰!

松弛感育兒

《中國家庭科學育兒洞察白皮書》曾做過一個調查,

有7成的媽媽因嚴格遵守育兒指標,步入育兒焦慮的怪圈。

比如:

“別的孩子都晚上8點准時睡覺,我家的怎麽不睡?”

“我家的孩子不愛看書,喜歡跑來跑去根本閑不住”

隨著孩子越長越大,可能會演變成:

“學習跟不上,以後還能考上個好大學嗎?”

“”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步伐一致的兩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過分地擔憂孩子,不僅會讓當媽的一直提心吊膽,神經緊繃。

孩子長大後,也會被這種負面的情緒所影響。

之前刷到過一則視頻,

一個小女孩本想替媽媽收拾桌子,卻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杯子碰掉,水灑了一地。

女孩停下手裏的活,蹲下來看著地上的碎片手足無措,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不安。

結果媽媽看到這一幕後,不僅沒有對她進行指責,反而拿起掃把開始清理垃圾。

雖然視頻裏沒有顯示孩子的反應,但在被媽媽理解的那一刻,相信她不僅是如釋重負,還感受到了“被理解”的滋味。

當晚,爸爸回家後把東西打翻,女兒二話不說直接拿來了掃把,學著媽媽有模有樣地打掃了起來。

那一刻,我終于明白,爲什麽“松弛感”被這麽多父母搜索和學習了。

因爲“松弛感”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言傳身教。

它不僅可以讓整個家的氛圍變得和睦、溫馨,更能讓孩子擁有放松、穩定的心態去應對突發問題。

不掃興父母2023年,“不掃興父母”在小紅書上的話題閱讀量在7500萬,是話題度最高的關鍵詞。

雖然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不能否認很多父母都想擺脫“掃興”這個標簽。

畢竟,掃興式父母太容易讓孩子壓抑了。

一個網友拿了三等獎學金,第一時間想和父母分享這個好消息,

當她充滿期待地把獎狀發到家庭群時,得到的回複不是“女兒真棒”、“你真優秀”,而是“怎麽不是一等”“爭取二等一等”。

這個女孩說:直接把我的心情全毀了,真的很難過。

就連我自己小時候,也是在掃興教育下“茁壯成長”的。所以十分清楚,當你滿腔喜悅分享卻被潑一盆冷水是什麽感覺。

很多人會覺得父母並沒有錯啊,只是想讓她更好。但是換位思考下,

當我們通過長期努力拿到一個成果分享他人時,想聽到的是不是認可聲?

這個女孩難過的不僅是沒有受到表揚,還有她沒被看到的付出。

之前有朋友問過我:咱們小時候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哪有什麽打壓不打壓一說?

確實,但正是因爲孩子過,才懂得跟父母分享情緒時,能被捧住的快樂有多珍貴。

身爲父母,我常常提醒自己:

教育要在合適的時機進行,否則再高超的技巧都沒有。

當孩子與你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時,要像個捧場王一樣先接住他們的情緒,而不是冷卻他們的分享欲。

我們不僅是孩子的父母,更是他們的朋友。

包媽碎碎念

不得不說,在互聯網發展的今天,

教育孩子,不再是關起門來的秘密,而是可以一起分享一起交流的話題。之前有朋友問我,爲什麽我總是會定期搜羅一些教育方法自己去學習和消化。因爲教育是流動的。社會在發展,孩子的特征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身爲父母,只有用對了教育方式,才會在娃的不同年齡階段,面對問題,應對自如。

天底下沒有絕對滿分的教育方式,但總有懂得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父母:

比起“什麽有用”,快不快樂更重要;

不盲從標准答案,看見孩子的特別,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

0 阅读:20

小小包麻麻

簡介:800萬父母關注!0-4歲前沿育兒知識全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