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滴滴

孟老獅 2024-05-16 09:16:18

如果用「驚弓之鳥」來形容現在的滴滴,或許是一點都不爲過的。

這並不僅僅只是體現在滴滴的低調上,同樣還體現在滴滴本身的各種自我規範上。

即使如此,滴滴依然還是發生了它並不願意發生的事情。

5月11日,用戶反饋「一覺醒來突然收到滴滴天價訂單」,平台客服未能及時處理好相關問題,我們對此非常慚愧,並向用戶真誠致歉。乘客所述訂單時間在2017年10月22日,預估裏程1.588km,金額應爲14元,但賬單金額爲1414元,賬單是未完成狀態。

對此,滴滴出行官方微博發文稱,經核查,該筆訂單費用存在異常,初步判斷是當時司機誤輸入2遍導致。非常致歉,客服已再次聯系乘客,並已修改訂單金額。

滴滴會持續完善和改進相關産品能力。目前,當出租車司機輸入車費與實際行駛裏程、預估價之間存在異常時,平台會進行攔截並提醒司機核對車費。此外,開通免密支付的用戶也無需擔心,如果車費異常,滴滴會攔截賬單不會自動支付,須乘客手動確認並支付。

此外,滴滴「車費衛士」覆蓋繞路、未坐車收費、多收附加費等八大場景,當乘客使用網約車發生上述場景的車費異常問題時,「車費衛士」會分級啓動攔、退、賠三大功能,確保用戶打車費用透明合理。再次向用戶誠懇致歉。也歡迎大家反饋問題,幫助滴滴更好改進用戶體驗。

可見,當時當下的滴滴,對于乘客的消費體驗關注,並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口頭上,同樣還體現在具體的措施上。

透過這樣一個事件,我們則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滴滴的「驚弓之鳥」的精神狀態以及移動出行市場,正在發生著的暗流湧動。

按照很多人的理解,經曆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此起彼伏的大戰之後,滴滴業已成爲了名符其實的移動出行領域的「老大」。

縱然是滴滴遭遇了相關的調查,它在市場當中的份額和地位,依然是無法低估的。

然而,如果僅僅只是因此就斷定滴滴在移動出行領域可以高枕無憂,其實是爲時過早的。

當滴滴被調查,我們看到了以百度、高德、美團爲代表的玩家們開始觊觎移動出行市場,並且開始通過實際行動,試圖在移動出行市場的新格局下分得一杯羹。

于是,我們看到了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開始上線打車的功能,我們看到了美團開始開辟出打車的版塊,一場久違的移動出行市場的大戰,開始被擺到了牌面上。

雖然這樣一場全新的大戰,並沒有像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滴滴和快的之間的大戰那樣聲勢浩大,但是,透過這樣一種現象,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所謂的移動出行市場的格局,並未真正確定。

縱然是業已處于行業頭部的滴滴,依然如此。

不得不說,對于廣大的用戶和消費者來講,移動出行市場再度出現以往此起彼伏的大戰景象,對于他們是相當有益的。

這代表著他們多了一種選擇,並且在這樣一種新選擇的背後,更多地是新的福利的釋放。

雖然他們無法像以往那樣靠著薅羊毛來獲得福利,但是,他們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之間進行選擇,從而找到一種更加適合自己的打車出行新方式。

對于滴滴來講,雖然它依然可以靠著以往積累下來的「遺産」,繼續在移動出行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但是,如果它想要再度恢複以往的榮耀,僅僅只是靠以往的模式和打法,肯定是不行的。

放棄以往互聯網時代的簡單粗放的發展模式,真正找到適合當時當下的發展新模式,並且在這樣一個階段取得領先,或許是擺在滴滴面前,必然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看到了滴滴圍繞著打車進行的一系列的優化和升級。

滴滴出行在致歉信中所提到的「車費衛士」,正是滴滴優化乘客的體驗所進行的一次有益的嘗試。

事實上,「車費衛士」,僅僅只是滴滴在優化移動出行服務方面所做的諸多工作的代表,滴滴方面有關安全、體驗等方面的優化和提升,同樣將自身的發展帶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如果對滴滴這樣一個階段的發展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我更加願意將其看成是一個滴滴完善自我,優化自我,自我革命的發展階段。

在這樣一個階段,滴滴不再僅僅只是將關注的目光聚焦在外部的競爭對手上,不再僅僅只是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外部用戶的拓展上,而是更多地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存量用戶上,更多地將關注的目光聚焦在自身産品和服務的優化和提升上。

不得不說,滴滴當下所開啓的這樣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其實是與當下的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同頻共振的。

我們都知道,當下的互聯網玩家們,正在開啓一場新的自我革命。

玩家們對于以AI爲代表的新技術的布局,自然是不必說的。

無論是阿裏、百度,還是騰訊、京東,無一不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了AI上,並且試圖找到自身與AI結合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然而,在互聯網玩家們布局以AI爲代表的新技術、新模式之外,我們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互聯網玩家們對于自身業務的優化和升級。

比如,拼多多就開始了一場平台治理,對于平台上的假貨、虛假宣傳、低俗內容進行了一系列的治理,通過這樣一場平台治理,保證了拼多多可以爲廣大的用戶和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産品和服務。

對于滴滴來講,我們看到的,它對于自身的産品和服務,特別是它對于乘客的體驗進行的優化和升級,其實正是這樣一種發展邏輯的延續,更是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進入到新常態的必然。

說到底,現在的互聯網行業,早已過了僅僅只是依靠簡單粗放的燒錢和補貼爲主導的發展階段,進入到了以精耕細作爲主導的發展階段。

在這樣一個階段,真正比拼玩家們的,不再是競爭對手們之間「打仗」的能力,而是更多地比拼玩家們之間優化和提升自我的能力。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才看到了如同「驚弓之鳥」般的滴滴。

其實,與其說,滴滴是「驚弓之鳥」,還不如說,滴滴開始關注用戶體驗,開始關注自身,而非將目光聚集在以往的發展模式上。

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或許才能理解當下的滴滴緣何會越來越低調,我們或許才能真正把握當下的滴滴究竟正在開啓一場怎樣的發展。

事實上,滴滴之所以會開啓這樣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模式,正在越來越多地給滴滴的發展帶來消極且負面的影響。

說到底,僅僅只是依靠傳統的互聯網模式,非但無法給滴滴的發展帶來良性的驅動,甚至還開始給滴滴的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這一點,並不僅僅只是體現在以往滴滴所發生的一系列的安全事件上,同樣還體現在滴滴在新業務拓展上的折戟沉沙上。

我們都知道,雖然滴滴遭遇到了調查,但是,滴滴卻一直沒有放棄對于新業務的試水、拓展和實踐。

無論是滴滴加入到社區團購的新戰役裏,還是滴滴在金融科技業務上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都可以看出,滴滴其實都是試圖通過延續以往互聯網式的以規模和效率爲主導的發展模式,獲得新的發展。

然而,實踐證明,僅僅只是依靠以往的互聯網模式和打法,業已無法真正獲得有益的發展增長,業已無法讓滴滴再度獲得更多新的發展新機會。

這一點,並不僅僅只是體現在社區團購的被叫停上,同樣還體現在了以金融科技爲主導的新業務的被規範上。

當以往以規模和效率爲主導的發展模式難以獲得持續的發展,並且真正給滴滴的發展帶來新的動能,對于滴滴來講,如何保證其在移動出行市場當中的地位,如何讓它可以在移動出行市場保持領先,無疑是一個必然需要解決的痛點和難題。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才看到了如同「驚弓之鳥」般的滴滴,對于用戶的每一次反饋都是異常地上心。

說到底,只有服務好現有的存量用戶,並且不斷讓他們成爲滴滴的「基本盤」,才是保證滴滴可以真正維持自身在移動出行市場的當中的地位的關鍵所在。

否則的話,滴滴非但會遭遇到更多外來競爭對手的聯合圍剿,甚至還將會把自身的發展再度帶入到新的困境之中。

結語

用「驚弓之鳥」來形容現在的滴滴,或許是再合適不過了。

然而,透過滴滴的這樣一種「驚弓之鳥」的狀態,我們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滴滴本身真正遭遇到的腹背受敵的發展狀態,我們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當下互聯網行業正在發生著的潛移默化的變化。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或許才能真正理解一個如同「驚弓之鳥」般的滴滴,我們才能真正理解當下的互聯網行業的真實狀態。

當滴滴成爲了「驚弓之鳥」,特別是當滴滴不再具備「爾要戰便戰」的豪情,情況已經開始起了變化。

對于滴滴來講,找到可以與新情況同頻共振的方式和方法,或許才是唯一的出路。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行業觀察家,知名KOL,數字經濟學者。

0 阅读:393

孟老獅

簡介:資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