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20分鍾理論”爆火!來看公園回憶中的都市生活變遷→

上海靜安 2024-04-16 09:15:09

“即便不做運動,只是每天到公園待上20分鍾也能讓狀態更好”,這是最近在社交平台爆火的“公園20分鍾理論”。

公園,似乎從一開始就與城市中每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公園裏的古樹見證著歲月的流轉,每一處新景又都透露著時代的印記,靜安人在公園裏的回憶也反映著都市生活方式的變遷。

靜安的公園裏流淌著許許多多個幸福瞬間,都是屬于上海小囡們的童年回憶。

上個世紀80、90年代,靜安公園裏的“電馬”頗受上海小囡們的歡迎。每逢禮拜天,跟著爺娘去兜兜轉轉,馬路是狹的、公園是大的,“乘電馬去伐?排隊要排了打轉彎了。”電馬場三層外三層排滿了開心的小朋友,這是屬于許多老靜安的公園回憶。

靜安公園電馬場 上圖 《上海市靜安區地名志》 下圖 謝偉民(攝)

許多上海小囡家裏的老相冊集裏,應該都有和閘北公園“大茶壺”的合照吧!小時候你們有沒有被爸媽帶著去看過恐龍展呢?有沒有吃過公園對面的那家麥當勞呢?

公園裏往往還有茶余飯後的松弛惬意。2000年,保德路1200號的三泉公園,湖光山色、園林清幽,健身、下棋,不失爲上海人的一種雅趣。

2003年,汾西路600號的嶺南公園迎來了整體改造,兒童活動場見證了無數家庭平凡而溫馨的幸福日常。

中國人講究“一張一弛”,如今,在忙忙碌碌的都市生活中,如果要找一個地方徹底地休閑、放空,你會選擇哪裏呢?

對于現在生活在上海的年輕人來說,工作之余尋一處靜谧之地,讓身心得到放松與“充電”,公園便是這樣一處理想的場所。

延安路高架下的廣場公園(靜安段)在這個春天成爲“打工人午休充電好去處”

越來越多公園打開圍牆、免費進入,讓居民能夠在工作間隙與大片綠地親密接觸。你可以在獨自漫步或坐在其中舒展疲憊的身心,可以享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從陌生到親密;或者僅僅是停下來享受自然呼吸,獲得純粹的快樂……

公園還被探索出了更多的功能,有戲劇,有體育,有雕塑……“公園+”讓市民遊客的多樣活動得以在大自然中進行,能夠更好享有生態文化資源提供優質的服務。

靜安雕塑公園

靜安青年體育公園

被利用起來的,還有城市的“金角銀邊”。如今,靜安各處已湧現21個口袋公園,這些袖珍公園,是綠化部門利用城市較小地塊建設而成的“家門口的小確幸”和鬧市裏的“世外桃源”。

南京西路永源路口的永源浜綠地,成爲靜安寺商圈白領和周邊居民的休憩之所

它不僅如同一塊塊璀璨的寶石鑲嵌在車水馬龍的繁華街角,還兼具了實用性,使得人們可以進入並休息,成爲身邊最近的“公園20分鍾理論”實踐地。

公園城市,不只是公園數量的增長,更是城市形態之變。

80年代的老照片裏,靜安的街邊已有精美的綠化。

南京西路銅仁路口綠化  圖源《上海市靜安區地名志》

如今,靜安更是著力讓春華秋實的好風光融入都市空間。

今年春天南京西路沿線的郁金香景觀綠化

這個春天,如果你想在靜安親身實踐“公園20分鍾理論”,無需特意步入某個公園。因爲在這裏的舉目所見皆是美景:道路兩旁的巨紫荊、櫻花浪漫如畫,綠化帶裏的郁金香爭奇鬥豔,工作的園區裏就可見到水清岸綠……這些觸手可及的美景,都足以在瞬間將你的幸福感填滿。

公園曾是小時候與家人留下難忘回憶的遊樂場,如今23座在冊的公園兼具不同特色,散布靜安的各處,被搬到了靜安人的“家門口”,成爲城市生活的主角之一。

當處處已是綠意盎然時,當大自然已在都市中觸手可及時,公園與城市已融爲一體。生活在這座城市裏的人們,已將公園綠地作爲日常放松的首選地之一,也享受著“住在公園”裏的詩意棲居體驗。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