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起源何處:三星堆重大發現,難怪山東四川衆多地名相同

諸史 2024-04-07 15:23:36

上個世紀,依據中國古代的文獻記載,比如唐朝括地志“故鄩城在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裏,蓋桀所居也”,學者徐旭生在河洛之間、今天的洛陽偃師發現“二裏頭遺址”,該遺址在時空上與夏桀之都斟鄩高度吻合,故而普遍被認爲是夏都斟鄩。

需要說明的是,括地志中還提到“斟灌故城在青州壽光縣東五十四裏。斟尋故城,今青州北海縣是也”,因此夏都“斟鄩”並不固定于某地,夏朝遷都之後,將新都也命名爲“斟鄩”。更爲重要的是,夏人遷居新地之後,似乎依然喜歡使用過去的地名。

但問題是,作爲都邑性質的二裏頭遺址,距今不超過3800年,因此只能算“後半夏”,那麽“前半夏”何在,夏朝龍興之地何在?對此,四川發現“奇怪”現象,或許有助于破解“前半夏”之謎。

四川地名奇怪現象

如果比較韓國與中國湖北地區的地名,就會有許多驚人的發現,比如韓國的漢江、江陵、黃州、谷城、鹹安、利川等地名,在湖北可以一一找到。因此,必是一批古代湖北人遷居于韓國,帶去了相關地名,否則無法解釋這一現象。而四川的不少地名,也存在這一“奇怪”現象,比如以下三個:

首先,四川被稱爲“蜀”,但山東魯國境內也有蜀地。左傳記載“楚師侵衛,遂侵我,師于蜀”,就是山東魯國的蜀邑。如今,山東濟甯汶上縣西南四十裏處還有“蜀山湖”,清代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中說 “ 《爾雅》 ‘蜀者,獨也。’ 四望無山,挺立波心,因名”。

除了山東濟甯之外,當時山東很多地方都叫“蜀”,比如《逸周書·世俘》記載武王滅商後“新荒命伐蜀”,被古人考證爲在山東泰安;還有《班簋》中也記載有蜀,考證爲在山東益都、壽光一帶等。此外,河南、山西也有“蜀地”,後世安徽、浙江等地,都有“蜀山”。

那麽,先有四川之“蜀”,還是先有山東或河南、山西之“蜀”?或者說,是山東河南之蜀傳播到了四川,還是四川之蜀傳播到了中原?

更爲有趣的是,“蜀”與“禹”的字形,似乎存在一些聯系,詳情見上下圖。問題是,是“禹”演化出了“蜀”,還是反過來?

其次,山東濟甯蜀山湖所在叫“汶上縣”,大汶河古稱汶水,泰安至今還有大汶口,出土的上古遺存叫“大汶口遺址”,而四川岷江古稱叫汶水,當地也有汶川縣。

第三,四川有巫山,山東泰山西面、肥城西北也有巫山;四川有蒙山,而山東也有蒙山;禹貢中的梁州包括四川、陝西等地,而山東有梁山、梁丘、梁山泊等地名。

總之,山東與四川在地名上存在很多重合現象,而兩地相隔甚遠,不可能是簡單的文化交流,理應是人員大量遷徙導致的,即或四川部落遷到山東、或山東部落遷到四川。問題是,到底誰才是源頭呢?三星堆考古取得意外重大發現。

三星堆的重大發現

上個世紀,三星堆遺址橫空出世後,人們就發現三星堆與二裏頭文化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經過多年研究,如今基本已經可以確定二裏頭爲源、三星堆爲流。

中國社科院考學者杜金鵬在《三星堆文化與二裏頭文化的關系及相關問題》一文中指出:“三星堆文化中的盉、豆等陶器,璋(二裏頭王權象征)、戈、圭等玉器,最初系從中原二裏頭文化中傳來,是大體可信的”,傳入時間大約在商湯滅夏前後數十年。

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學者李競恒,在《三星堆文化與中原文明的關系》中指出:“三星堆文化受到了來自二裏頭文化的影響,接受了二裏頭文化的某些文化因素,主要有封口陶盉、青銅牌飾以及玉器中的牙璋等”,三星堆所在的古蜀,是接受“夏禮”覆蓋過的方國。

以考古事實來說,顯然是二裏頭影響了三星堆,考慮到三星堆有二裏頭夏都的王權象征——玉璋,因此顯然應有夏人王族遷徙到了三星堆,與當地土著結合形成了三星堆文明。有網友認爲三星堆爲源、二裏頭爲流,但以目前考古事實來看,的確是二裏頭傳播到三星堆,這是事實判斷。(上圖,三星堆出土的玉璋)

可見,所謂“禹生石鈕,今之汶山郡是也”等,認爲大禹源于四川,應該是顛倒了因果關系。實際上,應是二裏頭夏人遷徙到了四川,將大禹傳說也帶去了,于是出現“禹生四川”之說,猶如東夷少昊因爲秦人西遷而變成“西方白帝”一樣。

最後

由于四川與山東重合的地名,早在周代時已有,因此肯定不是後人遷徙四川帶去的,必然發生在更早的時期,而以二裏頭與三星堆的關系來看,更應該是二裏頭夏人帶去的。問題是,洛陽的二裏頭夏人爲何要把山東地名帶到四川?

其實,史書記載與大禹關系密切的颛顼、伯益都是東夷人,因此大禹理應臨近東夷,甚至就是東夷一員。也就是說,大禹與夏朝初都應在山東或在河南東部一帶。其中,颛顼之父“昌意娶蜀山氏女”,而今考證颛顼在河南濮陽縣,可見作爲颛顼之孫的大禹,相距蜀山應該不遠。因此,最早的蜀山可能在濮陽附近或菏澤濟甯一帶。

據此,大禹與夏朝起源于東部,或是躲避水災,或是其他什麽原因,然後逐步西遷到洛陽二裏頭。在遷徙的過程中,夏人將故地之名也帶到了新居所,由此導致四川地名與山東存在重合的現象。至于二裏頭周圍爲何沒有什麽山東地名現象,大概是商湯滅夏之後,爲了消除夏朝存在的痕迹而更改了地名。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地方的“蜀山”,其中一些極有可能夏朝滅亡前後遷徙導致的。因此,“蜀”應該是一個非常神聖的地方,故而“蜀”與“禹”字極爲相似。或許,考證“蜀山”,可能也有助于探尋夏人蹤迹。

參考資料:《括地志》、《三星堆文化與中原文明的關系》、《三星堆文化與二裏頭文化的關系及相關問題》等

28 阅读:15947
评论列表
  • 老五 19
    2024-04-10 01:01

    倒果爲因,以偏概全!三星堆出土文物之精美,種類之多,層次之高,試問什麽地方可比?倒不如說火星人留下的算了。沒有嚴密考證就妄推妄斷,拙劣!

    賽爾江 回覆:
    ”三星堆出土文物之精美,種類之多,層次之高,試問什麽地方可比?”能說出這句話就說明你沒去河南湖北這些地方的博物館好好看過。仔細對比三星堆和中原的青銅器你會發現,三星堆的真不算精美,只能說風格獨樹一幟。
    冬冬塊 回覆:
    器物越精美,層次越高,與當地原生文明的承載能力差距越大,就越說明可能是外遷所致!
  • 北海 11
    2024-04-13 11:21

    三星堆的文物就是夏王權的遺物,現在這個政權怎麽到三星堆的還值得考證。皇帝當時在三星堆,引進點二裏頭的工藝不行嗎?怎麽就非要說成三星堆是二裏頭的傳承呢?

  • 2024-04-09 23:14

    山東臨朐(古代屬于青州府管轄)有朱封、朱堡、朱位、朱陽、西朱、朱虛,有河名丹河,等衆多與堯子丹朱有關的地名,這與夏朝的起源息息相關。望中國曆史學者進一步研究。[捂眼睛][捂眼睛][捂眼睛][捂眼睛]

    無法理解 回覆:
    朱丹被放逐,沒毛病!
  • 2024-04-18 03:13

    新奧爾良,新墨西哥州,新南威爾士,是還有老,

  • 2024-04-10 08:35

    都沒有斷定的事,小便比磚家還磚家

  • 2024-04-13 16:48

    雲南安仁縣藥王鎮,山東德州禹城有安仁鎮,下轄好幾個藥王村[笑著哭]

  • 2024-04-10 23:00

    小編所言沒有任何說服力,邏輯不通!颛顼之父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怎麽就能得出蜀山可能在濮陽菏澤一帶了?既然大禹最早在蜀山一帶,現今蜀地之蜀山、巫山、汶山汶水以及夏定九州之梁州在整個曆史進程中比山東相似相同地名有更大的曆史影,難道不更能說明誰主誰次誰前誰後的關系嗎?我感覺小編反過來論述,可能更有說服力和參考價值!

    用戶16xxx80 回覆:
    你以爲古代跟現在一樣有高鐵,演出北京人在上海?在一定範圍內、一定距離內選婚才是合理的!
    無法理解 回覆: 用戶16xxx80
    你反問我不是證明我說的正確嗎?[大笑]
  • 2024-04-09 15:02

    中原派始終不肯承認長江文明久遠于黃河文明

    GBxiang 回覆:
    中原文明是師傅發現的,徒兒怎能違師訓?
  • 2024-04-20 01:33

    四川很早以前是海,據說大禹開夔門才形成盆地[鼓掌][鼓掌][鼓掌]

  • 2024-04-09 08:36

    古代生産水平低下,確定古人遷徙從低處往高處遷?從平地往山裏遷?

    從前有座山 回覆:
    可能是洪水只能往高處逃
    東仔 回覆:
    非正常遷徙,應該是避難或避禍或戰亂,方實行的遷徙!
  • 2024-04-10 07:59

    有個問題解釋清楚就可以了。爲什麽三星堆有這麽多精美的藝術品?原因是什麽?這集合了多少的能工巧匠。要麽三星堆是夏都是文化政治中心,要麽蜀就是祖地用于祭拜先人。

  • 2024-05-07 21:22

    好家夥,這下棒子國自古以來的領土一下子從黃河以北串到了長江以南了!

  • 2024-04-12 15:24

    因洪水遷移到二裏頭,後又遷回三星堆。

  • 2024-05-14 15:08

    看看這些學者的醜陋,是如何混揺曆史的!無恥之人在學界!!!

  • 2024-06-01 08:39

    安徽合肥有大蜀山小蜀山

  • 2024-04-09 14:44

    梓潼縣,。山東也有個梓潼,。估計還有不少

  • hr 1
    2024-04-12 13:34

    何無文化之言

  • 2024-04-20 01:16

    地名這個相同沒意義,那個城市沒有人民路?護國路 北京路上海路[笑著哭]

  • 2024-05-21 07:56

    這麽說山東是中華文明起源地?

    滄浪之水 回覆:
    山東的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至少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