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風翰墨丨濟甯書法名家寫李白詩詞之隸書

濟甯影響力 2024-05-06 11:03:37

李白的詩歌聞名遐迩

書法也別具特色

太白樓院內的“壯觀”碑刻遒勁潇灑

如今已成爲太白樓的靈魂

無聲地展呈著詩仙當年的筆鋒

李白在濟甯生活了二十三年

走遍了濟甯大地

留下了衆多的遺迹和不朽的詩篇

在他的詩中

既有對濟甯厚重曆史的感歎

也有對親情、友情的真情流露

既有抒發對大自然的摯愛情懷

也有對濟甯風土人情的詳細描繪

李白雖已逝去一千多個春秋

但是在濟甯的每一寸土地上

詩仙詩魂,生生不息

我們邀請濟甯書法名家

以真、草、隸、篆書法形式

同寫李白詩篇

領略書法魅力 追憶太白詩風

個人簡介

杜慶龍,山東金鄉人,濟甯市政協委員,自幼隨祖父學習書法,2008年畢業于曲阜師範大學書法系,2012年進修于中國美術學院,2013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爲國家藝術基金“書法評論班”、“齊魯漢碑隸書人才培養班”成員、全國八零年代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山東印社社員、山東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兼楷書委員會副秘書長、首批濟甯市簽約制文學藝術家、濟甯市青年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現供職于濟甯市孔孟書畫院。其書法作品曾獲《全國首屆臨帖展》優秀獎(中書協主辦最高獎)、山東省第十屆泰山文藝獎三等獎、山東省第六屆書法篆刻展最高獎、喬羽文藝獎等,並多次入展全國及省級展覽。

隸書發展簡史

隸書起源于戰國晚期,盛行于漢代。隸書的曆史遺存主要有兩大類:簡帛書(書寫在竹木簡牍和絲綢);石刻文字(包括碑刻和摩崖)。戰國時期的一些帛書和簡牍已可窺見篆書向隸書演變的迹象(如《長沙子彈庫楚帛書》《青川木犢》等等),並在字形和筆畫上呈現早期隸書的特征。秦代《雲夢睡虎地簡》突破篆書圓轉均衡的形態,結體趨于方正,筆畫多作方折,波浪筆勢明顯,可視爲隸書的雛形。漢代隸書可分爲西漢簡帛和東漢碑刻兩類。東漢時期,是隸書高度成熟的階段,尤以濟甯的“廟堂三傑”爲代表,達到了隸書藝術的顛峰。除碑刻外的摩崖石刻依山書寫和鑿刻而成,大氣磅薄,恣意天然,是東漢隸書的另一個典型。東漢末至明代,隸書顯露頹勢,以蔡邕所書《熹平石經》而論,雖有以隸書正體規範文字的作用,但筆畫刻板,形態僵化,成爲隸書的“館閣體”。清代因碑學蔚成風氣,漢代碑刻得到空前推崇,書家直取漢隸法度,促進了隸書的中興。這一時期有鄧石如、伊秉绶、西泠諸家、趙之謙等人,在繼承漢隸的基礎上,匠心獨運,寫出了極具個性的隸書,使隸書得到了發展和創新,並成爲中國書法藝術園地中形態獨具的奇葩。總之,隸書的演變概括來講,起源于戰國,盛行于漢,複興于清。

成熟時期隸書的分類

1、方整樸拙,代表作《張遷碑》《鮮于璜碑》等,筆畫方整,刀味森森,字形或橫或方。

2、中庸典雅,代表作《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具有典雅之氣,規矩森嚴。

3、端莊秀逸,《曹全碑》《韓仁碑》等,嚴謹而飄逸,左右開張。

4、恣肆奇逸,《石門頌》《楊淮表記》等,有山林之趣,隨形布勢,錯落有致。

隸書的基本特征

——以濟甯東漢名品《乙瑛碑》爲例

01

用筆特征

(1)藏起順出,左右回環;

(2)中鋒爲主,側鋒爲輔;

(3)重起輕收,提按適度;

(4)敢于鋪毫,沉著果斷。

臨摹《乙瑛碑》

02

點畫特征

(1)蠶頭雁尾,尾少雙飛;

(2)一波三折,姿態優美;

(3)筆斷意連,左右呼應;

(4)轉折多變,方圓並用。

03

結體特征

(1)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結體呼應避讓有序;

(2)半包圍、全包圍結體空間分配合理;

(3)中宮緊收,四周延伸;

隸書的常見章法

1、中規中矩、有行有列。

李白《東魯泛舟其一》

2、恣肆飄逸,有行無列。

李白《東魯泛舟其二》

3、散點隨性,無行無列。

王鑒《詠運河詩二首》

學習隸書的重難點

1、從篆而來,方圓並用,化繁就簡;

2、適宜書寫,入門容易,融會稍難;

3、應避時風,勤追漢韻,書從隸出。

杜慶龍作品賞析

李白《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臨摹《禮器碑》

李白《題元丹丘山居》

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诏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莺百啭歌》

李白《送儲邕之武昌》

《老桧 斷碑》對聯

《鍾聲 塔影》自作聯

來源:濟甯文旅

0 阅读:5

濟甯影響力

簡介:關注社會熱點,追蹤新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