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富裕的韋昌輝,卻被一句“進士夫人”,逼得舉族反清

閑趣記史 2021-08-09 08:09:38

如果要選一個對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做出過最大的貢獻的家族,那肯定就是廣西桂平縣金田村本地的韋家,也就是北王韋昌輝家族。

馮雲山早年在桂平縣紫荊山區傳教的時候,就已經結識了韋昌輝與他的父親韋元玠。韋家是金田村中每年“收租谷二百余擔”的小地主,田租雖然收得不算多,但地主就是地主。因此在某部電視連續劇中,剛出場的楊秀清、蕭朝貴都是窮苦人家的布衣短打,只有韋昌輝一出場就穿著一身闊氣長衫,頭戴瓜皮帽。

在“首義八王”中,韋昌輝家境排行第二,僅次于胡以晄這位田地橫跨三縣,每年可收租4800余石的大財主家二公子。

韋元玠總共生育了5個兒子,而且當時已經年過八旬,又衣食無憂。這樣的家庭,怎麽看都不可能造反。但爲何不僅僅是韋昌輝,而是整個韋氏家族都散盡家財加入拜上帝會,韋家成爲金田團營的指揮部、洪秀全的居所,更成爲起義最早的爆發點呢?

據說金田村當年有600多人口,其中最多的是謝姓,300多人,其次是黃姓,僅有100人出頭的韋姓不但人少,而且是外來戶,受同鄉大地主排擠和欺侮。謝姓地主謝啓發一家,就和韋家嫌隙頗深,明爭暗鬥,形同水火。金田村毗鄰的界垌村藍家也經常勾結官差欺侮韋家。和金田隔江相對的王谟村劉家,也憑著人多勢衆,而且“朝裏有人”,經常對韋家無理取鬧,欺淩侮辱。

受人欺負有什麽辦法對付?韋家首先想到的也是“朝中有人”,就是讓孩子考取功名。韋家也吃虧在這一點上,雖然有錢,但那麽多代居然秀才都沒有出過一個。韋元玠看看自己五個兒子,也沒有一個是讀書的材料,無奈之下,就走捷徑,用錢替韋昌輝捐了一個監生的功名。

功名到手,別人就不再欺負你韋家了?想得太美了!之後發生的事情,終于將韋家逼到了造反的路上。

據說韋元玠一高興,做了一塊“登仕郎”的匾挂在大門口,用意思告訴人們:我們可是有功名、有地位的人家,可不是好欺負的。不料,這塊匾不僅沒有把人嚇倒,反而帶來了一場災禍。在清代,登仕郎相當于九品官,而監生並不是官階,尚未入品。于是,有人控告韋家不守規矩,官府馬上來抓人。

另外一種說法,匾上的字是“成均進士”(也有說是“成名進士”)。有人存心找茬,夜裏將匾上“成均”二字鏟掉,只留下“進士”兩個字。“進士”離“監生”那級別可就差得遠了。第二天,“進士”匾被人當衆取下,控告韋家冒充進士,威脅要抓到官府治罪。

不管匾上到底是何字,反正這事韋家又受了當地大戶和官府的欺侮,花了300多兩銀才算擺平。

韋家並不是巨富,300兩可不是小數目。錢的數目還是小事,關鍵是這口氣怎麽吞得下去?功名買到手,還是要受人欺侮,甚至韋家婦女出門挑水,都被別人高聲挖苦“進士夫人”,氣得韋父痛不欲生。

就在此時,一直在附近傳教的馮雲山,了解到整件事,感覺可以趁機接納韋家,他所看中的,正是韋家的人力與財力。

馮雲山直接上門,遊說韋家加入拜上帝會後就可以得到保護,不會再受豪強欺負,並將洪秀全神化爲天父次子下凡。

韋家雖然一直以來信的都是儒門孔夫子,但到了這地步,爲了不再讓人蹬鼻子上臉,也管不了那麽多,雙方可以說是一拍即合。有了會衆的保護,韋家馬上反彈,甚至要上門找謝家報仇,謝家見對方有了那麽多外援,嚇得趕快跑路。韋昌輝懸賞捉拿仇人,賞金非常之高:一兩骨頭四兩金。

除了幫忙報仇,爲了讓韋家徹底入夥,經常玩“天兄”上身跳大神把戲的蕭朝貴,趁著韋元玠過生日的機會又玩了一把。用“天兄附體”的名義,正式“宣布”韋昌輝其實是“天父”的第五個兒子,與洪、馮、楊、石都是兄弟,同時向韋元玠贈了一首壽詩:

年宵花景挂滿堂,玢人此錢自由當;爲子監生讀書郎,正人子前二蕭涼。

這首連人話都說不利索的“詩”,卻讓韋元玠感動莫名,不單整個韋氏家族入了夥,還將所有家財用來資助拜上帝會,韋昌輝被確認爲領導核心的一員,洪秀全住進了韋家,韋家也成爲了拜上帝會的大本營。

可以說,韋家的財産完全是太平天國的啓動資金,沒有這筆錢,金田起義搞不搞得起來都是一個疑問。胡以晄雖然父親是大財主,但他本人早已經和兄弟鬧翻,完全是淨身出戶。同樣拉了一幫族人入夥的石達開,只是富農出身,家産並不豐裕。

有了韋家的財力支持,會衆全力爲起事做准備。爲打造武器,韋昌輝籌集了幾百兩銀子,在家裏造了十幾座鐵爐,表面上是打農具,暗中卻是打刀槍。爲掩人耳目,故意打出來一些質量低劣的農具,假裝拿到市場上去賣,農民十分嫌棄,自然也不會上門求購。他們再乘機在市場上收集破銅爛鐵。

打鐵的聲音很大,爲了不走漏消息,韋家在家門口水塘裏養了一大群鵝,讓一些小孩整天趕來趕去,鵝群的叫聲淹沒了打鐵的聲音,打好的武器全部悄悄藏到村外的水塘中。

1850年11 月4日,洪秀全、楊秀清發出金田團營令,兩廣各地數萬會衆開始聚集到金田村。這年的陰曆十二月初十(陽曆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生日,會衆在韋宅舉行慶典,正式宣布舉兵。

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後,數萬太平軍從金田出發,踏上了長達十數年的征途。金田村的韋家舉族從軍,參加者有數百人,金田村從此再無韋姓人。

韋家五兄弟全部從軍,韋昌輝的經曆很多人都知道,被封北王,天京事變後被處死。他的四位兄弟,韋志先與韋志能很早就戰死了,韋志俊、韋志濱與父親韋元玠一起到達天京,韋元玠在北王府中養老,韋志俊、韋志濱則被封爲國宗,其中韋志濱無甚能力,閑養在北王府中。韋元玠、韋志濱均死于天京事變。

只有韋志俊因爲能力卓越,可以統領方面之軍,曾參與前後三次攻破武昌,被譽爲“韋國宗三打武昌城”,天京事變時正守護武昌,並沒有受誅連,仍然被封爲右軍主將,同時封主將的還有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等太平天國後期名將。只是韋志俊始終對父兄被殺心中懼怕,于池州投降湘軍楊載福,官至副將,後長居于安徽宣城縣。

死于天京事變中的韋元玠,在1860年被追封爲“開朝王伯、爵同南(南王馮雲山)”,享受起和楊秀清、蕭朝貴父親同等的待遇,這等于洪秀全終于也承認韋家對拜上帝會的重大貢獻。

整場太平天國運動,在今天固然引起很多爭議,有很多人對其並不認同。但如果討論起爆發根源,所有人都會同意,就是源于清廷的腐朽黑暗和鴉片戰爭後地方經濟的崩潰。許多類似韋家這種小業主、小自耕農,都是被官府、鄉紳們一步步逼上絕路。即使沒有洪秀全,當年在兩廣多如牛毛的會黨起義,也是“官逼民反”的必然結果。

11 阅读:257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