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上億套房空置,一邊是老百姓買不起房?老幹部提出解決方案

財經前瞻 2024-04-09 16:33:57

前不久,中指研究院發布了2024年3月全國房價數據。數據顯示,2024年3月,納入統計的百座城市中,二手住宅均價環比下跌0.56%,同比下跌4.80%,環比同比跌幅較2月分別擴大0.19個百分點、0.49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即使是“金三銀四”期間,依舊沒有挽救樓市的下行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屬于春節期間,樓市成交銳減,但即便如此3月還是環比2月出現了下跌。

那麽大家最爲關注的十大核心城市房價如何呢?同樣不太理想——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都出現了下跌:環比來看,南京、武漢、北京、杭州跌幅在0.7%~0.8%之間,重慶、上海、成都跌幅在0.5%~0.6%之間;天津、廣州、深圳跌幅在0.5%以內。同比來看,武漢跌幅最大,相較2023年3月下跌了8.42個百分點,南京、重慶、杭州跌幅也超過了5%。

不難發現,伴隨著樓市進入下行周期,新房與二手房都迎來了普跌,但是二手房的下跌幅度比新房要大得多。一般來說,二手房被稱爲反映樓市的“晴雨表”,原因在于相較于新房來說,二手房交易更爲自由,不容易受到調控的影響,二手房則是由個人賣家主導,一旦他們急于變現或者擔心價格會繼續跌,就可能主動降價出售,這樣整體的二手房價格就會比新房下降得快。

另一方面,由于過去房價大漲周期,無數群體都加入了炒房投資行列,導致住房資源過剩,這一點從整體空置率的情況就能看出來。根據西南財經大學發布的報告來看,2017年我國空置房數量爲6500萬套,空置率爲21.8%。有專家進行過測算,按照2016年以來,23%的空置率,疊加過去幾年的累計住房銷量來計算,我國整體空置房套數不會少于1.2億套。

但問題在于,即使經曆了長達三年的持續房價回落,當前我國整體房價依舊處于偏高的水平。諸葛數據研究中心發布關于百城房價收入比報告數據顯示,100個重點城市2023年百城房價收入比爲11.5,相比2022年下滑6.71%,降幅擴大2.54個百分點,房價收入比爲近5年最低水平。但根據國際標准,房價收入比的合理區間爲“3.0-6.0”,由此可見整體房價還是處于較高的水平,許多熱門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都高于標准一倍以上。

由此可見,當前我國樓市已經陷入了“一邊是上億套房空置,一邊是老百姓買不起房”的尴尬局面,如何破局?對此,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提供了解決方案:要建立完善的打擊炒房客和炒房團的政策體系和稅收制度。原因很簡單,炒房客和炒房團的存在,無疑加劇了房地産市場的供需矛盾。他們通過大量購買房産,推高了房價,使得許多普通百姓難以承受。因此,打擊炒房客和炒房團的行動,無疑是必要的,而建立完善的政策體系和稅收制度,就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事實上,盡管目前許多炒房客在抛售多余的房産,但仍有大量的投資群體,有恃無恐持有多套房,期望等待房價大漲的時候繼續盈利,並且二手房價格死扛不降,而建立完善的打擊稅收體系,有利于加快這類持房群體抛售多余房産,意味著房價泡沫能夠快速消除,二手房價格會更快降溫,同時帶動新房價格回落,整體房價也能夠加速回歸理性,恢複到過去親民的水平。

目前來看,有兩種稅收制度比較符合要求。其一是空置稅,在加拿大,不同省份可能會有不同的空置稅規定,但普遍是按照房屋價值的1%來征收空置稅。在法國,如果住宅空置超過1年,業主需要繳納相當于房屋總價值10%的空置稅。如果空置期進入第二年,那麽稅率將提高至12.5%,而在第三年,稅率將進一步提高至15%。

好消息是,目前我國房産稅已經到了實質性推進階段,有望在未來5年內落地實施。退休老幹部提出的建立打擊炒房客和炒房團的政策體系和稅收制度的建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要想讓這一建議落到實處,並真正惠及廣大普通百姓,還需要政策的精准設計和穩妥執行,以及對市場狀況的持續觀察和適時調整。只有這樣,房地産市場才能逐步回歸其本質功能,即滿足人們居住的需求,而不是成爲少數人財富增長的工具,從而實現社會的公平與和諧。

20 阅读:12511
评论列表
  • 2024-04-10 18:37

    太少了 至少在建6億套房

  • 2024-04-10 20:53

    先刪除公攤面積再談房産稅[點贊][點贊][點贊]

    E秒送劉永勝 回覆:
    房價主要成本就是地價高
    E秒送劉永勝 回覆:
    愛漲不漲反正我是買不起的那不是房子是奢侈品
  • 2024-04-10 17:23

    改陰宅!

  • 2024-04-11 06:57

    一套房免稅,2套房半價稅,3套全稅,4套1倍,5套2倍,6套4倍,這樣收應該就沒有炒房的吧

  • 我覺得解決房地産問題很簡單,房産證分兩類:居民房和商品房,居民房便宜但不可以交易,商品房貴可以交易,這樣可以讓那些炒房客徹底完蛋

    夢幻の白夜 回覆:
    居民房就無法成爲資産,搬家換房子的時候不能出租不能賣那就只能空置了,還要定期交物業費,有點腦子就不會買居民房
    話多的小韭菜 回覆:
    根本不可能
  • 2024-04-10 23:51

    那就等五年再看看呗

  • 2024-04-10 22:54

    許皮條早己哭昏在廁所[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網友 回覆:
    皮條哥已經出來了,不知道他的歌舞團還能用不
  • 魉耀 19
    2024-04-11 16:21

    一家一套放骨灰,反正都沒人住

  • 2024-04-11 01:26

    既然有這麽多空置房,爲什麽現在還要建房?真奇怪!

    天天天 回覆:
    不建了?即便是暫停建開發商就失去貸款資格了,你說是破産哪還是續命哪[呲牙笑]
  • xy 11
    2024-04-10 18:05

    到農村去

    至尊寶 回覆:
    農村不讓建的
  • 2024-04-11 17:33

    購房者直接從開發商手裏買房就不貴嗎?普通百姓就隨便能買得起嗎?

  • 2024-04-10 16:28

    好,支持。那我五年後再考慮買房

    baba 回覆:
    五年以後,新建房不會貶值,也不敢貶盾,貶值的是炒房客手中的二手房
  • 2024-04-11 09:49

    那些爛尾樓可以這麽搞,主體框架弄好了就行,整棟樓不裝電梯,不用可燃裝修材料。整個小區就是一個墓園,專人管理,一套房放幾十個位子,一位一年多少的管理費,房東分多少,其他歸管理的公司。

    123 回覆:
    爛尾樓不是這麽簡單說的[得瑟][得瑟],開發商雇傭建築蓋房子,房子蓋的差不多了,錢沒給,本質上還不是建築公司的
  • 2024-04-11 15:04

    穩定房地産,現在的房價很穩

  • 2024-04-11 23:08

    我也沒有房住,讓我這輩子先住,下輩子付房錢,怎麽樣?[呲牙笑][呲牙笑]

    林子易 回覆:
    如果真沒房子好辦,找個能零首付的買一套,一年以後斷供就行,只要你沒有其他地方住,法院也不能收你房子,誰收你房子你就跟誰住
  • 2024-04-15 09:53

    開發商:我不是建房子賣的,我是建一半爛尾的[得瑟]

  • 2024-04-11 17:03

    一方面銀行裏個人存款創新高,一方面有人想買房湊不出首付,怎麽破

  • 2024-04-11 01:40

    都弄成沒獨立廁所一層一個公廁的公租房

  • 2024-04-10 22:52

    收歸國有!!!

  • 2024-04-11 04:51

    等再多點直接搬進去住都沒人管了

  • 2024-04-16 03:22

    房地産沒有消化完之前永遠不可能出房産稅,只有房地産危機解除後才可能推出

  • 2024-04-16 11:17

    我覺得北上廣深的房價倆萬一平就是正常水平,二線城市一萬五一平,三線城市一萬,縣城的五千到六千一平。

  • 2024-04-11 08:45

    中指說的不准確,食指說就一套,還漏水

  • 2024-04-12 11:27

    一個人有多套房子的房稅加幾倍

  • 2024-04-12 15:06

    春天的鮮花開滿牆頭, 你是我的如願以償。

  • 2024-04-17 06:46

    事實已經很明顯,國家沒出手現在房子賣不出去加上房價大跌很多炒房客都哭暈在廁所了,現在明確國家就是在打壓炒房客,現在這種局面所以5年內很多房企都會倒閉,恒大是帶頭的,萬達斷臂求生,萬科也快了,碧桂園等等……緊跟隨後,大家沒買房了坐好准備看戲吧,會非常精彩

  • 2024-04-11 07:22

    看來房産稅真的要來了

  • 2024-04-11 03:58

    基本都是增稅[笑著哭][笑著哭]從不談減負

  • 2024-04-12 22:54

    回到真實價值,就買得起了

  • 2024-04-12 11:07

    好好幹

  • 2024-04-13 21:17

    爲什麽有些開發商,明明有房,即說沒剩幾套了,,??

  • 2024-04-15 09:28

    挺好的房子沒人住窮人家買不起

  • 2024-04-16 10:10

    國家批准建這麽多的商品房本身就是失策,錢都拿來玩房孑,農民、工人給點三瓜兩棗還讓人笑咪咪

  • 2024-04-12 12:24

    有錢人都在存錢,沒買房都是買不起的,所以開擺咯!一擺解千愁

  • 2024-04-16 08:57

    炸樓保價

猜你喜歡

財經前瞻

簡介:聚焦財經,解讀國家經濟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