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播收視登頂?事實已證明,中國影視劇需要“大鵬”

令狐伯光 2024-05-10 21:46:05

文|令狐伯光

5月7日,這個滕叢叢導演、滕叢叢、彭奕甯編劇,馬伊琍、周依然、于適、蔣奇明等主演《我的阿勒泰》正式播出了,這部劇看預告就和那些流水線,工業糖精劇不一樣。電視劇播出成績和口碑也非常不錯,由于劇沒有播完這就不分析劇本身了。

今天主要還是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寫寫,那就是如果你有留意的話,你會發現這部劇片頭的時候,是不是監制“大鵬”非常的明顯。沒錯,就是你以爲的那個大鵬,《吊絲男士》《煎餅俠》《縫紉機樂隊》《年會不能停》那個大鵬。

這部劇就是他監制並且扶持的一部劇,性質類似徐峥,甯浩扶持《我不是藥神》那種。也類似吳京對于郭帆《流浪地球》扶持,還有郭帆對于《宇宙探索編輯部》那種扶持。

說句實話,中國影視劇未來就靠“大鵬們”這樣的電影人了,真的。

主演拿影帝,導演電影票房大爆?大鵬怎麽就“崛起了”

可能很多不關注的網友,對于大鵬的印象還停留在《屌絲男士》和《煎餅俠》時期。這個有些熟悉的看過《年會》知道今年元旦他主演這部電影不錯,隱約還能說出幾部作品,但實際上大鵬已經經曆第三個階段了。

如果《屌絲男士》成名,《煎餅俠》拿到10億票房,再到《縫紉機樂隊》反噬是他的第一個階段。那麽之後他主演的《铤而走險》《受益人》《大贏家》就是第二個階段,他沉寂了幾年,沒有導演什麽電影,一直主演電影在沉澱自己。

第三個階段就是從導演文藝片《吉祥如意》開始,然後2023年可謂是大鵬分水嶺的一年。年初主演《無名》打破形象,導演兩部電影《保你平安》《熱烈》票房都在10億上下,主演的《第八個嫌疑人》拿到了上海電影節影帝,最後就是元旦檔主演的《年會》票房小爆了,口碑也非常不錯。

緊接著就是首次監制扶持新導演迷你劇《我的阿勒泰》,又小爆了。

其實之前我個人看到關于這部劇有過采訪,就是今年北影節期間,大鵬又以項目創投委員會評委的身份幫助青年電影人圓夢。媒體專訪大鵬表示雖然他的身份在轉變,但想爲觀衆提供好內容的電影初心始終不變。

他在創投現場遇到需要缺乏後期資金的項目,看過片段後即決定用實際行動給予支持,幫助項目完成後期,推動成片面世,《我的阿勒泰》也差不多有這個意思。

我認爲大鵬這種電影人才是中國電影未來的希望,除了他自己本身進步很快,交出不少優秀作品。也因爲他和吳京,甯浩,徐峥,黃渤,郭帆等電影人一樣,喜歡扶持青年導演,爲中國影視圈貢獻新鮮力量。

比如甯浩扶持了《繡春刀》《刺殺小說家》的路陽,《我不是藥神》的文牧野,《孤注一擲》的申奧等等青年導演。

徐峥扶持了《超時空同居》《幕後玩家》《愛情神話》等青年導演。

吳京扶持了《流浪地球》的郭帆,郭帆扶持《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導演孔大山。

陳思誠本人的爭議雖然很大,但國內懸疑推理商業片一票青年導演都是他扶持的,比如《消失的她》兩名導演,《誤殺1》導演柯汶利,《誤殺2》《三大隊》《球狀閃電》導演戴墨,再到《唐探網劇》幾名導演等等。

連《小紅花》《搖太陽》的青年導演韓延都扶持《人生大事》的導演。

韓寒扶持了《長空之王》《揚名立萬》等等青年導演。

《我的阿勒泰》離不開大鵬?中國電影,也離不開“大鵬們”

國內青年導演扶持青年導演的例子還有很多,現在又輪到大鵬開始扶持青年導演了。當然,從上面列舉的青年導演,如果從作品上來看肯定是良莠不齊的,但它們是不是優秀作品數量遠大于爛片。

最關鍵還有一點,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你都會發現一件事。

中國自第五代導演以降(港台導演不是一個系統不提),你應該聽過張藝謀有謀女郎,馮小剛有剛女郎,其它像陳凱歌也好,姜文也罷,他們優不優秀或者人品如何都不提,你可曾聽過他們扶持某個青年導演?接班人?

事實上就是張藝謀他們出位是得益于當時環境,國企改制(電影制片廠也一樣),像吳天明等老一輩人對于他們的扶持,但他們出位成名過後,尤其是地位崇高過後,至少在扶持青年導演這一條上。

除了對于他們的子女那種直系晚輩,確實沒有出過多大力氣。這點第六代的賈樟柯和刁亦男都還要好些,但總體來講遠不如被劉德華扶持起來的甯浩,再到吳京,徐峥,黃渤,郭帆,陳思誠和大鵬這一代。他們自己一步一步崛起過後,做的事情都是扶持青年導演。

(我一直感覺是舊的資本電影圈子太過封閉頑固,不扶自己的體系根本無法混久遠)。

所以,這個時代內地青年導演勢力崛起態勢非常明顯。當然缺點也非常的明顯,商業大片層面明顯沒有達到當初香港商業片輝煌,而文藝片藝術上面又沒有當初第五代,第六代在中國電影藝術上面的成就。

比如商業大片,如果從時代換算,《戰狼》《流浪地球》,很大程度就是80年代香港電影的《警察故事》和《英雄本色》。其實在電影工業角度走得遠得多了,但是從電影角度,後者還有一定代表性,但是也不成熟。

總體而言,我們感覺《流浪地球》《戰狼》多多少少還是差點什麽。

文藝片這裏就講了,反正你推到國産劇《去有風的地方》《平原上的摩西》《漫長的季節》《顯微鏡下的大明》《三體》《繁城之下》等等;動畫《靈籠》《凡人》《長安三萬裏》等等;最後是遊戲《原神》《黑神話》等等。

新時代內地青年創作者崛起態勢越來越快了,而且有種勢不可擋的味道。雖然目前整體上面確實還是有點上不上,下不下的。

演員好,口碑強,《我的阿勒泰》爲何脫穎而出?

這幫青年導演確實和老一輩混吃等死,以及2010年後金融與互聯網資本媾和,拍出來的影視劇不同。就像《我的阿勒泰》這部電視劇,你是不是開始看預告的時候,就明顯感覺到這部劇和國産劇市場上那些妖豔J貨不一樣。

看過幾集過後,你就會發現每一集都拍得很好,不僅僅是鏡頭語言好,風景好,配樂好,鏡頭好,演員真實,人物關系和事件沖突真實又有趣,最關鍵的就是相當的自然,每個人物都立得住,而且能感同身受。

當前中國需要的難道不就是這種作品嗎?多點真誠,少點減肥營銷的套路。

我認爲當前中國影視文化,審核的影響見仁見智,但資本媾和真的是電影業最大的敵人。我們想看到更多導演有作者性的表達,這跟電影工業化關系不大,而是跟國家對各大小“電影節”的扶持有關。

就算我們沒有像戛納威尼斯那樣舉世矚目,但至少要有克萊蒙費朗,或棕榈泉那種優秀的短片節,這些才能培養和發掘出那些優秀作者導演,想讓他們直接走商業院線競爭,就是在摧毀他們的作者性。

說白了,電影節是一個提供交流和藝術創作氛圍的地方,電影院只提供觀衆與作者溝通的機會,但電影節可以提供作者與作者,觀衆與觀衆,策展人與發行人投資人等多維多向的交流與溝通,這種土壤才能夠産生我們期待的作者影視作品。

也就是不套路,有風格,有自己的創作表達和藝術風格的作品。

這個影視劇都是適用的,像先前所講當初如果吳天明他們不扶持張藝謀等人。當然他們也有可能闖出來,但這變故就大了,而這些年輕人成長起來,才會扛起一個行業,國外大量優秀的商業片導演,像《指環王》系列彼得傑克遜都是從國際電影節出來的窮小子。

《我的阿勒泰》這種作品證明,中國現在並不是什麽迷影群體和大衆的兩極化,在迷影群體和大衆之間有一個過渡態,我稱之爲僞精英和次大衆。這個群體其實更喜歡看商業片,對電影理論了解得很少,喜歡看的影評基本都沒什麽專業性。

但相比大衆更願意稱自己爲電影愛好者。也即,他們的水平比大衆高不了多少,但很喜歡鄙視大衆,長籲短歎觀衆審美水平真低,這什麽爛電影居然這麽多票房。但是,遇到那種小衆電影看不懂,有一些影迷跟他講這部電影好在哪裏的時候,他又要說你這破電影都沒人看能好到哪裏去了。

也即在大衆面前表現出精英範,在精英面前又扛起大衆旗了。

實際上迷影群體跟大衆之間並無多少隔閡,小衆電影沒有大的電影市場是無法生存的,沒有小衆電影去探索和實驗,商業電影也很難發展。其實我們就非常稀缺《我的阿勒泰》這種作品,影視劇都是這樣的。

電影拍攝前年輕演員並不出名,導演是青年導演,它還實實在在把演員拉到阿勒泰生活了幾個月,全部草原實景拍攝。查了一下沒有查到這部劇的投資,但是說是投資一個億,兩個億你也不信對吧。

你再對比3.5億的《熱辣滾燙》和5億的《滿江紅》,這個意思你懂了吧。

最後,如果大鵬自己能再前進幾步,比如主演更多《年會》這樣的作品,導演更多更好的優秀電影。同時再扶持幾個類似的青年導演,拍出更多《我的阿勒泰》這樣的作品,中國影視劇是不是有希望?

5 阅读:2630
评论列表
  • 2024-05-12 01:09

    我只知道蓋房子,剛畢業的工程師便宜,時間就的工程師貴,只要不是市政等的大項目,樓房按部就班的幹不會塌的,裏面有監理方,施工方還有技術人員,還有質監局等一大批,又不是造飛機大炮原子彈,沒是高科技含量。最重要的是工作不久的工程師好管理,沒啥脾氣[笑著哭]

  • 2024-05-11 14:22

    爲啥現在都願意設置看廣告解鎖了?差評素質三連

令狐伯光

簡介:遊戲模型師| 動畫愛好 | 影視産業分析 | 網絡小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