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西藏未滿1歲男孩舌頭驚現藏文,5年後認定轉世靈童:活佛是他

菲菲的信箋 2024-05-22 21:30:04

1990年,在西藏,人們發現一位未滿一歲的男童,舌頭上竟長有藏語“甕”字,並常伴有彩色羽毛的飛鳥在屋頂盤旋。

令人更驚奇的是,五年後,這位孩子在面對故去“十世班禅”的畫像時直言:“不需要自己拜自己,自己就是‘十世班禅’的轉世”。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他真的是“轉世靈童”嗎?

《———【•語出驚人•】———》

1995年,一道神秘的訪客隊伍悄然出現在一位小男孩的家門口。男孩早已預感到這一天的到來,他站在屋門邊,平靜地微笑著說:“你們來了。”

這群訪客是一隊身著僧侶服飾的修行者。他們帶著疑惑和好奇,走近小男孩,然後指向牆上懸挂的一幅照片,那正是十世班禅大師的肖像。小男孩瞥了一眼,淡然地回應:“那裏面的人是我自己,誰會向自己鞠躬呢?”

接著,僧侶們轉向了另一側牆上,那裏挂著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畫像。小男孩的目光在這張畫像上停留片刻,他的聲音變得莊重而深情:“毛澤東主席是我的朋友,我應當向他致敬。”話音剛落,他恭敬地朝著毛主席的畫像深深鞠了三個躬,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敬意和真誠。

這一幕令在場的僧侶們無不感到震撼。他們原本帶著教化與探秘的目的而來,卻在小男孩的言行中看到了一種超越常理的理解和對世界獨特的認知。

這個故事在村莊裏流傳開來,村民們對小男孩的智慧和獨特性格感到驚奇。人們開始意識到,這個小男孩或許並非他們想象中的簡單。

但想要揭開謎題,就要從十世班禅的離世說起。

《———【•不幸離世•】———》

1989年初,一場黃風席卷拉薩。西藏的十世班禅大師,站在佛塔頂,他心中預感自己大限將至。不出所料,次日,大師沉浸在誦經的甯靜之際,那雙洞察世事的慧眼突然失去了光彩,身體無力地傾倒,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黃風的降臨,被解讀爲大師靈魂升天的神秘預兆,仿佛是上天對大師離世的莊重告別。而此刻,尋找新班禅的使命變得刻不容緩,如同一道無聲的命令,喚醒了整個藏區的期盼。

在這片土地上,信仰的種子深深植根,班禅大師的離世後,藏傳佛教的信徒們,無論遠近,都迫切地等待著新班禅的降臨,以延續那份永恒的智慧與和平。

在十世班禅去世不久,在西藏北部,一個平凡牧民的家庭中,所有人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一個男嬰降臨人間。他的父親,一位粗犷而虔誠的牧羊人,緊握著妻子的手,感激上天的恩賜。男嬰的雙眼如同清澈的湖水,閃爍著好奇與智慧的光芒。所以家人給他取名叫:堅贊諾布

隨著這位孩子的長大,有人驚奇的發現他那稚嫩的舌頭下,竟赫然印著一個“甕”字,與此同時,一只擁有孔雀般絢麗羽毛的小鳥出現在男嬰的搖籃上方,它輕盈地揮動翅膀,似乎在傳遞著某種神秘的信息。

《———【•脫穎而出•】———》

與此同時,藏區的僧侶們都沒有忘記尋找新班禅的任務。僧侶們從藏區範圍內廣泛搜集線索,尋找那些可能的靈童。國家聽聞也特意撥款500萬幫助他們。他們穿越雪山,跨過湍急的河流,尋找那些出生在特殊地點、在特定時刻降生的孩子。

除了地點、生辰符合要求之外,被選中的候選者們也需要通過一系列嚴格的考驗。他們的記憶力被考驗,看能否快速記住複雜的經文;智慧被挑戰,看能否理解深奧的佛法;道德品質被衡量,看是否具備一顆純淨無私的心。僧侶們會通過遊戲、對話甚至夢境解析,去洞察這些幼小的靈魂中是否蘊藏著先知的智慧和慈悲的種子。

在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後,那些展現出非凡特質的男童,他們的名字被慎重地刻在竹簽上,每一片竹葉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一個地區的祈願。

在衆多候選者中,堅贊諾布如同一顆璀璨的明星,他的智慧與直覺超乎常人。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他不僅能迅速領悟深奧的教義,還能在短時間內將之運用到實踐中。

一次,僧侶們提出了一道關于因果律的難題,其他孩子還在困惑不解時,堅贊諾布已經給出了深刻而准確的答案。

堅贊諾布與十世班禅的聯系,在他與前世法器的互動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那是一套神聖的法器,曾伴隨十世班禅度過一生,如今靜靜地躺在寺廟的寶庫裏。當堅贊諾布第一次見到它們,他沒有表現出孩童般的陌生與恐懼,反而流露出一種深深的親近。

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在夢中與十世班禅大師進行了對話,那些對話的內容後來被僧侶們記錄下來,成爲了尋找新班禅的重要線索。夢境中的交流,像是跨越時空的橋梁,連接了過去與未來,讓人們對堅贊諾布的身份産生了更深的信念。

《———【•古老儀式•】———》

1995年的冬季,拉薩的天空湛藍如洗,大昭寺的金色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座千年古刹沉浸在一種前所未有的莊重氛圍中,爲即將舉行的金瓶掣簽儀式做准備。

是金瓶掣簽。始于18世紀的金瓶掣簽,如同藏傳佛教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見證了無數轉世靈童的誕生。它不僅僅是一種選拔方式,更是對神聖與公正的莊嚴承諾,讓每一個可能的轉世靈童都有平等的機會,接受上天的旨意。

金瓶,由珍貴的檀香木制成,瓶身鑲嵌著寶石,猶如一座微縮的宮殿,承載著千年的智慧與信仰。每一次掣簽,都是一次對命運的探尋,一次對靈魂的呼喚。

隨著儀式的臨近,僧侶們手中的經書被緩緩合上,取而代之的是那裝滿竹簽的金瓶。金瓶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供桌的中央,周圍擺放著鮮花、香燭和供品,象征著對神明的敬仰。

當高僧們步入殿堂,全場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他們在金瓶前跪拜,誦經祈福,然後慎重地抽出一根根簽。當最後一根簽被抽出,整個大昭寺仿佛停滯在了時間的縫隙中。

《———【•班禅誕生•】———》

高僧展開簽條,上面的名字如同閃電般刺破了寂靜——堅贊諾布。這一刻,大昭寺內爆發出低沉的歡呼,那是對神聖選擇的認同,是對新班禅的祝福。

1995年11月29日,紮什倫布寺的金色穹頂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廣場上人頭攢動,五彩的經幡隨風飄揚。這一天,紮什倫布寺的廣場變成了世界的焦點,各地的信徒們跨越千山萬水,彙聚在這裏,只爲見證一個時代的啓幕——十一世班禅堅贊諾布的坐床典禮。

典禮的序幕在悠揚的法號聲中拉開,僧侶們身著華麗的法衣,手持法器,步伐穩健,莊嚴地步入廣場。中央政府的代表、國內外的高僧,以及無數的普通民衆,他們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位年幼的班禅身上,期待著他踏上神聖的寶座,接受衆人的祝福。

當堅贊諾布在僧侶們的引導下緩步走向寶座,他的眼神中既有童真的純真,又有超越年齡的堅定。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承載著無數的期待與祝願。他的坐床,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國家與民族對佛法傳承的認可,是古老信仰與現代文明的一次交融。

《———【•現狀•】———》

如今,十一世班禅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已從少年成長爲一位充滿魅力的青年領袖。他年僅34歲,卻已在祖國的大地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在偏遠的山區,他走進簡陋的學校,鼓勵孩子們用知識改變命運。他的眼神充滿熱情,與孩子們親切交談,講述著外面世界的精彩,激發他們對未來的憧憬。

十一世班禅額爾德尼深谙愛國與愛教的雙重責任,他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這一信念。在慶祝祖國的重要節日時,他總是積極參與,表達對國家的熱愛與忠誠。同時,他也積極推動藏傳佛教的現代化,倡導與時俱進,使古老的信仰與現代文明相得益彰。

在寺廟的講經台上,他講解佛法,強調和諧共處,引導信徒以慈悲與智慧面對生活。他深知,作爲一位活佛,不僅要引導信衆的精神世界,也要關心他們的現實生活。因此,他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爲貧困地區的醫療、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用實際行動诠釋著宗教與社會的和諧共生。

在民族團結與宗教和諧的道路上,十一世班禅額爾德尼堅定地邁步,他的每一個行動都在爲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他的故事,是關于成長、奉獻與希望的篇章,激勵著每一個相信愛與和平的人。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他以一個年輕活佛的身份,诠釋著責任與擔當,書寫著屬于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鳳凰網

——鳳凰網

0 阅读:0

菲菲的信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