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八零後再出大招!朝鮮再度試射“火星炮-16B”新型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魚雷看車 2024-04-04 09:25:22

年初的時候,朝鮮和韓國就起了一些沖突,當時筆者就認爲這對于雙方而言都屬于正常摩擦,不會有什麽實質性的進展,果不其然,最後就是不了了之,原因就是朝鮮真有超大“原木”支撐其戰略需求,而就在前兩日,朝鮮再度試射了“火星炮-16B”新型中遠程固體燃料高超音速彈道導彈,這可是全球第四個掌握乘波體彈頭技術的國家,這要是在歐洲可就橫掃一切了,可惜生在了東亞怪物房內,而且其接近東風-17的外形也讓大家見怪不怪。

按照朝方說法,導彈發射後,第一次頂點高度達101.1公裏,第二次頂點高度達72.3公裏,最後落在射程1000公裏界限的朝鮮半島東部水域。

據韓國、日本的說法,這枚導彈飛行大約600或650公裏,比朝鮮所說的短;最高飛行高度約100公裏,與朝鮮所說相當。其飛行速度基本達到高超音速武器水平。是朝鮮繼1月14日以來今年第二次試射中遠程固體燃料高超音速導彈。兩次測試的彈頭明顯不是同一個類型;其實在之前,朝鮮展示過兩種不同類型的高超音速導彈,一種采用圓錐形彈頭,如“火星-11”型,另一種采用楔形彈頭(乘波體外形),如“火星-8”型。

這次曝光的“火星炮-16B”在一開始超高彈頭處于包裹狀態,因此看不出太多的彈體信息,唯一的感覺就是尺寸真的不小,當然沒什麽感覺的話,可以看看下面的視頻,帶來的那種視覺壓迫之感。

而在彈頭包裹的外殼打開之後,突然發現和此前展示的火星-8非常接近,當然運載車輛顯然有了一些差異,明顯感覺此次火星炮-16B的運載發射車輛尺寸更長。

▲     朝鮮展示的火星-8

仔細對比了一下,早期參加朝鮮閱兵儀式上的火星-8是六軸的運載車輛,而此次試射的則是七軸版的,不過注意一個細節,這次稱之爲“火星炮-16B”,而非“火星-16B”,多了一個“炮”字,很明顯這是有意區分開的,不出意外“火星炮-16B”就是基于“火星-8”改進而來的。

新型導彈的彈頭采用了獨特的面對稱乘波體氣動外形設計(火星-8的乘波體彈頭下端是平直過渡的,火星炮-16B下端明顯有曲面過渡),這種設計能夠在高超音速飛行時,利用超音速激波和彈頭的高速飛行,實現低阻力、高升力、大升阻比等優勢,顯著提升導彈的突防能力和打擊射程。

只是挺好奇沒有風洞測試(更別提高超風洞)的朝鮮是如何實現的,要知道目前全球只有三個國家有這種乘波體構型的導彈,分別是中國的東風-17/27、美國空軍的AGM-183A和俄羅斯的“先鋒”高超聲速導彈,朝鮮這可是破天荒的成爲了全球第四個掌握該構型的國家。

雖說不是超遠程導彈,但在制導系統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通過采用INS+GNSS+CNS的複合制導方式和主動雷達、紅外成像等末制導方式,確保導彈能夠精確命中遠距離外的預定目標。

當然這距離對于韓國而言反而是沒什麽影響,原因此前提及過,漢城距離38線就三四十公裏的距離,對于最強80後而言,火炮這種低廉方式就能解決的問題,不會浪費昂貴的彈道導彈,甚至連巡航導彈都沒必要,火箭炮和各類火炮就能管夠。

0 阅读:64

魚雷看車

簡介:與車友們分享新車諜照、新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