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晚一幕:嶽雲鵬說對卻被孫越誤糾,讀音錯誤引發熱議!

溫暖的種子 2024-02-11 18:01:25

在最近的一次春晚中,我注意到了一個有趣的細節。在嶽雲鵬和孫越的相聲《我要不一樣》中,他們討論了“即興”這個詞語的讀音。孫越試圖使用“西江月”和“闌尾炎”的諧音來制造笑料,雖然這個梗並不十分出色,但它還算過得去。

然而,接下來的情節讓我大跌眼鏡。孫越試圖糾正“即興”一詞的讀音,他堅稱應該讀作“jì興”,並特別強調了這一點。不幸的是,他的糾正反而導致了錯誤。實際上,“即興”的“即”字只有一個讀音,即“jí”。那麽,爲什麽這個字經常被誤讀爲四聲呢?

這主要是因爲“既然”這個詞的影響。“既然”的“既”字確實讀作“jì”,它也是一個單音字,只有一個讀音。這兩個字不僅在讀音上相似,在意思上也常常被混淆。前者通常表示“將要發生”,而後者表示“已經完成”。

要記住這兩個字的意思區別,最好的方法是了解它們的字源。在甲骨文中,“即”字右半部分像一個跪坐著面向食物的人形,表示靠近食物去吃東西。而“既”字右半部分則像一個人吃罷而掉轉身體將要離開的樣子,表示吃罷,吃過。

還有一個包含“即”和“既”部件的字是“卿”。在甲骨文中,“卿”字表示兩個人相對而坐,頭碰頭吃飯。這個詞出自《世說新語》,用來形容夫妻或男女間相親相愛的狀態。

最後,讓我們回到春晚相聲中的“即興”一詞。所謂“即興”,是指事先沒有准備,僅根據當時的感受進行創作、表演或演講等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嶽雲鵬的《西江月•春晚》顯然不是即興之作,而是經過了精心的准備。

在古代,有一種“即事詩”,它以當前的事物爲題材進行創作。在一定程度上,這種詩可以被視爲觸景生情、睹物感懷的即興之作。

正值新春佳節,我想分享一首《新春即事》給大家。

新春即事二首(其一)

【宋】胡寅

竹爆臘寒盡,桃符春事來。

和風已披拂,暖日便徘徊。

曳杖閒挑菜,攀枝齼摘梅。

太牢雖有味,豈必勝登台。

簡單解釋一下這首詩的含義:隨著爆竹聲響,冬天過去,新年到來。春風吹拂,陽光溫暖。在田野裏挖野菜,爬到樹上摘梅子。詩人感慨:“太牢雖有味,豈必勝登台。”以此來表達對自然的向往和對簡單生活的熱愛。

1 阅读:311
评论列表
  • 2024-02-11 19:31

    嶽雲鵬的相聲就是個屁

溫暖的種子

簡介:時間不語,卻回答了你所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