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政治上改革失敗,文學藝術上流芳百世,世事從來不能遂人願

穆小易的微世界 2024-04-24 09:08:26

牆角數枝梅,迎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上學時背誦這些詩詞佳句,並不理解其中的意義。

隨著年歲的增長漸漸領悟到了詩詞中的意境,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學家,寫這首詩時,他已進入暮年。

曾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兩次拜相、罷相後,這位力主“熙甯變法”的改革家最後以失敗告終,獨居鍾山,郁郁而亡。

也許,王安石在文學方面的成就遠遠高于其政治上的成就,其散文雄健峭拔,被列爲“唐宋八大家”;又因其詩風含蓄深沉、意境獨特,被世人稱爲“王荊公體”。

這首《詠梅》明裏寫是梅花品格高潔,不懼嚴寒,在冰雪大地上獨自綻放,實際上是寫的作者自己,在嚴酷、冷漠的環境中、在不爲人知的角落裏,默默的耕耘、蓄力待發。

在這首詩裏,王安石將自己比喻爲角落裏的梅花,不與周圍的嚴冬冰雪混爲一體,自诩清高,默默地散發著芬芳,等待著春天的來臨,能有人賞識自己,重新出山。

可惜,君王看不到他的忠心,也不敢用他的能力,因爲他的改革會造成社會動蕩、人心不穩,他怕自己的江山做不牢靠,甯願“百足之蟲、僵而不死。”

其實,曆朝曆代的改革者都不會受到歡迎、甚至沒有好下場,從春秋時期的“商鞅變法”到清代的“戊戌變法”,變法者有被五馬分屍的、有被亂箭射死的、也有被集體砍頭的。

王安石的命運算是變法者中最好的,只是被罷了官、流放江甯而已。所以,王安石才能在鍾山這個牆角,獨自默默綻放,雖無人聞香識才華,但最後也得以善終。

人生就是這樣,人年輕時意氣風發,總想憑一己之力改變世界,人到中年,才發現“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世界上大多數事情,並不能遂自己心願。

比起文學方面的成就,王安石也許更看重政治方面的有所作爲,因爲被賦予權力的人,更有能力改變世界,配享廟宇。

但是在政治鬥爭中,“成者爲王、敗者爲寇”,變革者往往成爲君王的棋子和時代的犧牲品,被保守派圍追堵截,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成爲犧牲品。

在文學藝術的聖壇上,人們看中的是才華,王安石的詩篇、文章,被後人代代相傳,得以流芳百世,成爲文學世界中真正的王者。

0 阅读:1

穆小易的微世界

簡介:解讀影視故事、分析娛樂資訊、享受成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