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會斌:固本清源善作善成——塑造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漫談

銀行家雜志 2024-03-22 14:05:08

中國建設銀行前高管、建信基金管理公司前董事長 許會斌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上指出,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並闡明了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五個方面的實踐要求。這是建設金融強國發出的時代最強音,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那麽,如何培育和塑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文化?本文結合中國優秀文化傳承和筆者親曆銀行業36年大變局的實踐,談一點認識和感想。

模式品牌重塑應當高瞻遠矚,凸顯特色

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文化,是建設金融強國的源頭活水。根據我國國情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狀,必須立足長遠,固本清源,善作善成。

金融文化的培育和塑造,是一幅宏偉的藍圖,更是能夠具體實施的導向,可以說,看得見,摸得著,不虛無缥缈。它是金融業在實踐和未來發展中需要全體員工認可並遵守的,帶有本系統特色的戰略願景、未來使命、價值觀念、經營准則、企業精神、道德規範、發展目標等。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文化體系,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必須有願景。實踐表明,藍圖決定前途,思路決定出路,布局決定結局。有願景,才能讓人振奮。對于金融企業而言,願景就是辦成什麽樣的銀行、公司或企業,帶出一支什麽樣的隊伍,展示出一種什麽樣的戰略藍圖。金融業屬性不同,其模式和品牌效應有所不同。銀行業、保險業、租賃業、信托業、期貨業、基金業、券商和理財公司等都有自己的行業屬性和特點,各自反映了不同的發展目標,體現了不同行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立符合各自行業實際的目標追求,可以爲各自系統業務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在現實中,有的金融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卻能一步步地發展壯大,最終成爲行業的標杆和巨頭,這是與金融企業追求符合自身實際的目標和願景密不可分的。

第二,必須有使命。使命是各行業的一種具體服務對象,更是一種相關聯的社會責任。就金融業講,既包括廣大客戶(含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也包括相關聯的各個股東;既包括業內員工的職業發展和薪酬待遇,也包括對國家和社會應負的責任,也就是說,不能光爲自己所從事的行業著想。比如,建信基金管理公司塑造的“梧桐文化”使命,就是以客戶財富的持久保值增值爲己任,要求誠實信用、審慎合規、勤勉盡責,爲客戶管理財富,成就美好生活。同時,提出“在客戶的不同成長階段始終陪伴左右,回饋股東和社會各方”等,適應了客戶和市場發展的需求。

第三,必須有價值觀。價值觀是金融業做一切決策和行動的基本准則,是全體員工的共同理想和規範,是長期不可改變的價值取向,這也是區別西方國際金融業的顯著標志。比如,建設銀行的核心價值觀,雖然只有八個字,即“誠實、公正、穩健、創造”,但它卻向全體員工和社會展示的是一種“誠信爲本、童叟無欺”“穩中求進、創造卓越”的價值理念。再比如,建信基金管理公司重塑了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提出了“創新、誠信、專業、穩健、共贏”的十字方針,展現的是一種發展之道、立業之基、制勝之本、行事之果,也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等五個方面的特色金融文化要求。毋庸置疑,對金融企業的發展影響極大。

第四,必須有發展理念。發展理念一般包括五個方面:一是經營理念,比如,以客戶爲中心,以市場爲導向;二是服務理念,比如,客戶至上,注重細節;三是風險理念,比如,了解客戶、理解市場、全員參與、抓住關鍵,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穩健審慎”“依法合規”原則的體現;四是人才理念,比如,注重綜合素質、突出業績實效;五是廉潔理念,比如,清正廉潔、風清氣正,這也是有別于西方國家的金融發展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員工有所遵從,推動業務高質量發展。

第五,必須有企業精神。企業精神就是將人文精神和核心價值觀相結合,這是金融業全體員工所共同具有的內心態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例如,工商銀行的企業精神是“工于至誠、行以致遠”,給人一種誠實守信、甯靜致遠的感覺;建設銀行的企業精神是“善建者行”,作風是“勤奮嚴謹,求真務實”,對內對外都給人一種默默奉獻、莊嚴激勵的印象;建信基金管理公司打造的“梧桐文化”,給人一種同心、同行、同創、同享、同贏的崇高精神追求,也是“與我同行、合作共贏”的行動誓言。

第六,必須有標識。金融企業標識,是企業文化的外在集中體現,是一家金融單位區別于另一家的一種形象符號。有標識,才能讓人認清面目,人們往往通過標識來直觀認識一個金融企業的外在形象。因此,金融企業文化一定要有自己的標識。好的標識,能爲金融企業文化錦上添花,這方面許多客戶到不同銀行、不同金融單位辦事都有深刻的體會和感受。形象符號代表著一家金融單位的精神風貌,它應與內容和行爲實現高度的統一。

第七,必須有行爲准則。這個准則應包括金融企業的行爲准則和員工的行爲准則兩部分內容。金融企業的行爲准則,應當是在經營、管理、創新、發展方面的規定和機制;員工的行爲准則,包括上到管理人員、下到經辦人員,以及前後台人員等,都有職業操守和行爲准則,這是禮貌待客、嚴謹工作、規範言行、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更是金融業穩健經營的基礎。需要指出,這樣的行爲准則,許多金融單位尤其是一些中小銀行、券商、基金公司、信托和租賃公司是沒有的,需要結合實際盡快補充、完善和優化。

第八,必須有宣傳口號。每個金融單位的企業文化,對內對外都應有一些激動人心的宣傳廣告和標語口號,每個單位確定的價值觀不同,提出的口號也應不同。目前在社會上叫得響的對外營銷口號,筆者感到四大行的都有一定的沖擊力或感召力。比如,建設銀行的“中國建設銀行,建設現代生活”“善建者行”;工商銀行的“工于至誠,行以致遠”;農業銀行的“大行德廣,伴您成長”“緣結農行,地久天長”;中國銀行的“選擇中國銀行,實現心中理想”等。這些口號已經不同程度地在廣大百姓心目中形成了烙印。

第九,必須有服務品牌。金融業的服務品牌,主要指服務的內容和品質,有品牌,才能讓人滿意。品牌中最重要的是指服務品牌,實際上是企業文化的結晶,包括服務理念、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渠道、服務效果等。在實踐中,現在許多大銀行、保險公司等,都細化了自己的服務內涵,將服務細分爲基本服務、增值服務、成長服務、前瞻服務、感情服務、應急服務等。正是有了這些服務,才形成了一定的服務品牌。現在的問題是,許多服務渠道和工具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數字化貨幣的使用,數字化轉型後的渠道和平台都是開放式的,對金融機構的服務理念等形成很大的沖擊。在此情況下,金融機構必須轉換服務的理念和操作方式,變有形爲無形,變櫃上爲網上,變單功能爲多功能,變多環節服務爲“一站式”服務。同時,要實現義與利、快與穩、守正與創新這三對關系的互動融合,將服務品牌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實現質的飛躍!

全員提升素質需要“從我做起”,修身養性

塑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文化,必須強化和提升全體員工的素質。古人雲:“事業從‘五倫’做起,文章本‘六經’中來。”意思是要做事先做人,要做人先把“五倫”關系(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處理好;要寫好文章,古人的意思是先把“六經”(即《易》《詩》《書》《禮》《樂》《春秋》)弄懂弄通。做一個合格的金融從業人員,需要借鑒傳統優秀儒商文化的實踐,筆者覺得需要“從我做起”,強化“五修五養”。

一是修德養善。明末思想家呂坤在《呻吟語》裏說,“富以能施爲德,貧以無求爲德,貴以下人爲德,賤以忘勢爲德”,對“德”做了全面、准確、系統的闡釋,其含義不言而喻。即在不同情況下,只有厚德才能載物。作爲金融從業者,厚德講的是不能昧著良心做壞事,也不能貪功邀賞追逐名利,這就要求在選人用人上必須堅持德才兼備。無數實踐表明:“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無德是毒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所以,各級組織在選人、用人、育人、管人上,都必須把“德”放在首位。

那麽如何修德?古人講“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很明確。對金融從業人員來說,要踐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和“淡泊名志、甯靜致遠、寬大並覆、正平制斷”的理念,培養高尚的職業操守。

從養“善”的角度看,行善是德的表現,沒有德就不可能行善。俗話說,“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德善是相聯的,是相輔相成的。所以養善,就要像佛教“十善五戒”中所講的,既要身善,又要口善,還得意善。同時還要謹守不偷盜戒、不邪淫戒、不妄語戒等。

金融從業人員之所以要修德養善,就是要傳承老祖宗的優秀文化精神,講求職業道德,以德服人,以德報怨,以德養善,用德治業,使我們金融業在國際國內的舞台上,顯示出巨大的正能量!

二是修言養行。言行是生存生活的基礎,言行是事業成敗的關鍵,言行是個性化特征的反映,言行是綜合素質的體現。

作爲金融從業人員,修言養行極爲重要。一句不經意的話語,一個微小的動作,一次對外的營銷,一場論壇的發言,都有可能造成個人特別是所在單位甚至國家形象的損害。

如何修言養行?筆者認爲,要根據不同環境、不同情況、不同類型的人區別對待,但前提都是以誠相待。比如,在國際論壇上或與涉外投資者的交往中,要使用規範的語言、科學的觀點、極具說服力的案例、精准的數據。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什麽話都對外說、什麽數字都對外抖露、對什麽人都稱兄道弟。同時,在對內的業務交往中,語言要誠懇,經營執行要規範,一句話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使自身言行既符合職業操守,又能貼近市場和客戶,專業專注,令人佩服。

三是修業養才。明代的鄭心材在《鄭敬中摘語》中說,“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意思是遠大的志向沒有才能就不能實現,卓越的才能不通過學習就不能獲得。所以修業養才,是一個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由內到外的長期奮鬥過程。

作爲金融從業人員,不斷努力學習,牢固掌握業務知識,成爲業務骨幹和專家,不僅是職業生涯的需要,更是對個人成長和家庭、社會的一種責任和使命。金融工作非同一般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既要精通銀行等金融業務知識,又要掌握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經濟科學領域的許多要義,有如面對一部學之不完、用之不竭、既專業又深奧的辭海,特別要成爲專家或大家,可謂難上加難。因爲形勢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金融業務在不同時期也是與時俱進的,尤其在變幻莫測的風險市場環境下,如何進行科學管理、精准經營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是金融從業者職業生涯孜孜不倦的追求。

筆者曾經寫過一本書叫《說商道幫》,主要描述了曆史上的晉商、徽商、魯商、閩商、甬商等十大優秀商幫。中國十大商幫的發迹史表明,每個商幫的形成,都是一部艱苦創業的曆史;每個成功的商人,都有一段辛酸的奮鬥經曆;每個成才人物的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比如,海鹽襯衫廠廠長步鑫生、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華爲集團董事長任正非等,無不是艱苦創業、修業養才才取得了成功和創造了奇迹。所以,強化對業務的精准把握和紮實運用,是金融從業人員的重要目標。

四是修規養習。所謂“規”,就是規矩和制度;所謂“習”,就是習慣和實踐。清代日升昌票號創始人雷履泰,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根據多年的實踐,逐步創立和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號規和經營法則,並要求全體員工嚴格遵循。比如,“人有站相,貨有擺樣”“快在櫃前,忙在櫃後”“忙時心不亂,閑時心不散”等。執行中若有違者,立刻淘汰出號。筆者覺得這些號規對現代金融從業者來說仍不過時。中華老字號瑞蚨祥規定:無論酷暑還是嚴冬,所有售貨員一律穿長衫;上店期間,不准吃會發出異味的食物(如大蔥、大蒜);不准在顧客面前搖扇子;不得與顧客吵架,不准聊天吃零食,不准吸煙喝酒。這些規定對現代金融業的櫃面服務人員來說,仍然適用且非常重要。

幾十年銀行工作的實踐表明,執行國家和行業的法律法規要養成習慣,不能隨意變通,這樣才能不犯錯誤或者少犯錯誤,自然也就獲益頗豐。

五是修勤養廉。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意味著萬物不缺,懶惰意味著一無所有;吏廉方安,廉則吏安;官貪則政危,官廉則政舉。這些格言警句,精准描繪了勤儉廉潔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意義。對與錢打交道的金融從業人員來說,更爲重要。

有一則格律講:“人,什麽時候最清醒?天災降臨後,東窗事發後,大禍臨頭後,重病纏身後,遭受挫折後。人,什麽時候最糊塗?春風得意時,來錢容易時,得權專橫時,迷戀女色時,想占便宜時。”金融蛀蟲賴小民,貪得無厭,最後走向了不歸之路,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害國害家害自己。毋庸置疑,人一貪,就沒有尊嚴可言,過去擁有的一切,都將前功盡棄,毀于一旦。

如何修勤養廉?筆者的看法是“以勤治家則無憂,以儉治身則無求”。明代的薛瑄在《從政錄》中講的“爲官七要”,值得金融從業人員借鑒,即“正以處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長,信以接物,寬以待下,敬以處事。”意思是以正直修身養性,以廉潔要求自己,以忠誠侍奉君主,以恭敬服從上級,以誠信待人接物,以寬容對待下屬,以謹慎處理公事。這些原則對各行各業的人員至今仍然值得借鑒。作爲金融從業人員,要常修爲政之德,常除非分之想,常懷律己之心,常鳴廉潔之鍾。這樣,才能在利益或誘惑面前不做俘虜。

領導幹部律己,必須始終一致,修煉“五氣”

金融管理幹部即便位高權重,也並不代表著自己就有多麽高的理論素養和領導水平,也不代表自己什麽都比別人強,所以有必要修煉“五氣”。

第一,修正氣。正者,正也,即正派、正經、正常、正直。正氣,就是光明正大的風氣。宋代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氣;明末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正氣;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不畏惡意告狀,依然帶領蘭考人民治鹽堿、擋風沙、栽泡桐,與大自然做不懈的鬥爭,正氣。這方面的人物不勝枚舉,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一身正氣,身正不怕影子斜,受到人們的敬重!

中醫上講,“氣聚則生,氣散則亡”,說明了聚生正氣的重要性。領導幹部如何修煉正氣?與中醫講的方法並不矛盾,就是要修煉光明正大的作風或風氣,包括甘于奉獻,不圖回報,善于團結,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多做少說;銳意進取,永不懈怠;廉潔自律,辦事公道。這樣就會深受系統內外群衆的擁戴!

第二,修骨氣。骨者,骨頭、骨架、骨骼、骨髓。骨氣,指人的品質、品行和品氣。三國時期的祢衡,凜然正氣擊鼓罵曹操;北宋的忠烈名將楊業,碰死在李陵碑也不投降;現代的劉胡蘭,面對國民黨鍘刀大義凜然,“怕死就不當共産黨員”。相反,“紅小鬼”劉青山、張子善,沒被槍林彈雨所嚇倒,卻倒在了裹著糖衣的炮彈裏。

金融領導幹部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力,包括項目審批、人事調整、財務審核、經營管理等權限,系統內外的利益輸送或誘惑不可能不滲透和浸蝕。爲此,一定要嚴格執行紀律和規範,遵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千古名訓,拒腐蝕,讓浩然正氣蔚然成風。

第三,修才氣。才者,才幹、才華、才智。才氣,就是指有才能、有本領。曆史上東漢的張松,過目能誦,才也;三國時期的龐統,“眼觀千行字,耳聽萬人言”,才也;現代的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摘得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才也。

金融系統的領導幹部,要管理業務的運營,特別是對重大問題作出決策,就得成爲該領域的行家裏手,絕不能做甩手掌櫃,也不能是業務工作上的“二把刀”,否則,如何引領業務發展的方向?如何能夠使團隊齊心協力?

專業才能的造就並非輕而易舉、一蹴而就的事,深鑽細學,撲下身子,不恥下問,苦幹、實幹和大幹,才能真正成爲行業的“領頭羊”,使大家心服口服。

第四,修大氣。大氣,指大本事、大氣度、大志向、大境界。領導幹部一定要有胸懷和氣魄,不能對一些雞毛蒜皮的瑣碎事糾纏不休,斤斤計較,以致影響團結,影響士氣,影響在行業中的信譽。曆史上清朝禁煙領袖林則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大氣;建設銀行離休幹部、特等功臣張富清,隱姓埋名60年,從不居功自傲向黨伸手要官要權,大氣。相反,三國東吳大都督周瑜,肚量之小,被諸葛亮“三氣”而死;西楚霸王項羽,心胸狹窄,因人廢事,最後丟了霸業。因此,領導幹部要學會“宰相肚裏能撐船”。

俗話說:思想支配行動,境界決定發展。理想追求是一個人思想和行爲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也是一種人生境界。領導幹部如何修煉大氣?筆者的看法是:一要振奮精神,帶頭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始終保持蓬勃朝氣、磅礴大氣、浩然正氣的良好心態和旺盛幹勁。二要重大局,抓大事,“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謀勢就要謀大局,以寬闊的眼界審時度勢,把握現在,透視未來。三要確立大藍圖、大思路,樹立科學發展的世界觀,理清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機制,破解發展難題,減少經營管理和發展轉型的盲動性。

第五,修人氣。古人講“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氣,指的就是滿意度、景氣度和受人尊敬的程度。三國時期的大將關羽,後世曆代敬重他爲“武聖人”“武財神”,靠的就是他的義氣和人氣;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爲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受到國內外特別是中國人民的擁戴,靠的就是他的個人魅力!

領導幹部如何修煉人氣?筆者認爲最重要的有三點:一是立德,也就是德性要好,對上對下一視同仁,秉公辦事,不以個人好惡判斷是非曲直;二是立行,立言立行,善作善成,注重用行爲帶領隊伍,付諸實施,不說大話、空話和假話;三是立信,即講誠信、辦實事、樹權威,不負組織重托,不負廣大員工厚望!

優秀管理團隊打造,

需要黨建引領,同舟共濟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100周年講話中精辟地總結了“偉大的建黨精神”。筆者認爲,各級黨組織包括金融系統廣大員工,都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並嚴格遵照執行。結合行業管理和市場發展變化的形勢特點,金融系統各個團隊應以強化黨建引領爲中心,推動團隊企業文化建設,努力形成現代化的“五型團隊”。

第一,學習型團隊。何謂學習?古人講,“爲學之道,必本于思,思則得知,不思則不得也”,實際上是對“學”作了精准闡釋,“學”就是思考的過程;而“習”則是實習、學習、實踐的過程。學習就是兩個過程的緊密結合,而不能把學習庸俗化、簡單化、虛無化。打造學習型團隊,就是要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和市場,結合中央的要求,一方面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熟練掌握理論政策導向,提高政治素養和政治站位;另一方面,根據新時期、新情況、新變化,更新知識,提升團隊的專業素養。總之,通過不斷地學習,強化團隊的前瞻意識、大局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風險意識和投入産出意識,從而能夠胸有成竹地及時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挑戰。

第二,創新型團隊。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對于金融企業來說極爲重要。何謂創新?業內一般都引用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的概念,即指産品的創新、技術的創新和制度的創新。創新要有“三量”:一是膽量,不怕失敗,有奉獻精神;二是科技含量,能夠引領市場,持續發展;三是正能量,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經得起監督檢查。打造創新型團隊,一定要深刻理解創新的含義,明確創新的目標和方向,建立創新的機制,注重創新的質量,強化創新的考核與評比,使創新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三,和諧型團隊。和諧,不是一團和氣,而是能夠發揚民主,敢講真話;和諧,要發揮每個人的特點和優勢,形成互補;和諧,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團結拼搏,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俗話說,上下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就是這個道理。

第四,實幹型團隊。團隊及其成員,謀事要實,說話要實,幹事要實。實幹型團隊,必須做到“五不”:不耍嘴皮子,不發號施令,不賣弄官腔,不推诿扯皮,不達目的不罷休。

第五,清廉型團隊。筆者認爲,具體應把握“兩條線”:守住底線,不碰高壓線;淨化“三個圈”: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牢記“四件事”:不痛不癢的話不說,不三不四的友不交,不幹不淨的飯不吃,不明不白的財不要;做到“三不拿”:不拿“帽子”爲小團體和個人謀私,不拿位子爲小團體和個人謀利,不拿票子爲小團體和個人謀名。一定要形成風清氣正、嚴格有序的管理團隊。

作者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高級經濟師、中國建設銀行前高管、建信基金管理公司前董事長

0 阅读:0

銀行家雜志

簡介:金融智慧 全球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