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甯艦海試歸來!甲板輪胎印清晰可見,改裝後首次進行殲35起降?

海事先鋒 2024-04-02 12:05:12

就在很多人緊密關注國産首艘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會在何時出海,以及前不久獲得官宣的“中國第4艘航母”之時,身爲人民海軍首艘航空母艦的“遼甯艦”低調歸來,完成了大修和改裝後的首次海試工作。雖說中國的航母發展之路已邁入電磁彈射型“超級航母”的新階段,讓身爲“舶來品”的滑躍起飛型航母“遼甯艦”逐步淪爲了“牛夫人”,但這艘6萬噸級航母的地位、意義和使用價值仍是無比巨大的。在回港後的“遼甯艦”甲板上,我們就能發現新的值得欣喜的蛛絲馬迹。

“遼甯艦”返回大連造船廠

從香港文彙網在相關報道中公開的照片來看,“遼甯艦”結束海試工作後返回了大連造船廠,該艦出海時于飛行甲板後部攜帶的2架艦載機全尺寸模型,即殲-15和殲-35的模型,在回港後“少”了1架,僅剩殲-15還停在甲板上,殲-35可能被移進了艦內機庫。這說明“遼甯艦”在海試過程中進行了艦載機甲板調度測試、升降機工作測試和艦內機庫調度測試等科目。但這些就夠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遼甯艦”阻攔索位置上的輪胎印迹

在“遼甯艦”的飛行甲板、尤其是靠近航母阻攔索的位置上,多道黑色的輪胎印迹清晰可見,這說明有艦載機在“遼甯艦”上進行了降落或觸艦複飛測試。而如果是降落,那自然也會進行相應的放飛測試。于是乎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來了:不僅是已經服役多年的成熟裝備殲-15,艦載型殲-35實機是否也參與了起降測試呢?這種概率恐怕並不爲0。

“遼甯艦”出海時攜帶了殲-35全尺寸模型

雖然殲-35尚未被官宣服役,但該機的項目進度已經極度接近定型,甚至可能啓動了單一批次小批量生産工作,以供解放軍航母艦載機部隊試用。在這種情況下,殲-35以實機的形式參加“遼甯艦”的部分海試科目,如進行觸艦複飛、著艦和放飛等,顯然是有可能的。這有利于相關團隊收集殲-35戰鬥機的部分上艦數據,減少該機在國産首艘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上的測試環節,以及加快“人員與新型艦載機”和“新型艦載機與航母”的磨合,爲盡早生成戰鬥力提供幫助。

殲-35與“福建艦”同框預想圖

如果事情確實如此,那一個值得期待的畫面就出現了,待“福建艦”完成全部海試科目並正式交付部隊之時,其很可能無需在一段時間內僅裝備殲-15T這一款固定翼艦載戰鬥機,而是有望一上來就實現“殲-35+殲-15T”的艦載戰鬥機“滿狀態組合”。不光是這樣,相比起“遼甯艦”花費近6年才“初步形成體系化戰力”,以及“山東艦”花費近2年才“基本形成戰鬥力”,“福建艦”達到相關狀態的時間或將大大縮短。也就是說,“遼甯艦”將爲“福建艦”的“快速成長”起到關鍵的作用。

中國三航母編隊預想圖

待“福建艦”實現“基本形成戰鬥力”和“初步形成體系化戰力”後,中國海軍航母將向著下一個目標前進,那就是“完全形成體系化戰力”。想實現這一點,就不是1艘航母或1個航母戰鬥群的事情了,我們必將開展大規模、高強度的雙航母乃至三航母戰鬥群協同演練,以及借鑒效仿美國海軍的“艦隊問題”系列演習,展開航母戰鬥群之間的對抗演練。唯有在近似實戰環境的狀態下進行演練,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檢驗人員和裝備,並激發出二者的戰鬥力。“遼甯艦”、“山東艦”和“福建艦”這三艘巨艦“同框”之時,已經不再遙遠了。

2 阅读:1137
评论列表
  • 2024-04-02 16:56

    可不可能上和實戰部署是兩回事,差著十萬八千裏那,能上但發揮不出殲35的優勢,還不如不上那,到時讓滑越航母和彈射航母搭檔一直執行任務,各自的艦載機降落到各自的航母消費比不更好嗎?[得瑟]

海事先鋒

簡介:帶您領略一個不一樣的海軍裝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