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廣告,僅限“i人”?

萬能的大叔 2024-04-23 16:23:54

“你是i人,還是e人?”

過去,剛認識不久的年輕人,寒暄的方式是:“你是哪裏人?”

現在,則變成了開頭這句。

社交平台在給用戶打標簽,而網友自己呢,也在給自己打標簽。

“標簽營銷”已經成爲互聯網當下最熱的方法論之一。

大叔今天的朋友圈,就被一條「i人買iPhone指引手冊」廣告,吸引了。

開場一上來,就是一個略顯羞澀的眼神,在努力躲開一個熱情洋溢的眼神。

原來,“i人”姑娘在蘋果店,想買iPhone,但遲遲不好意思麻煩店員……

怎麽辦?

“i人買iPhone就上美團外賣”!

15秒,完成一個新場景構建,新“i人”故事,最後植入上面那句話。

“i人”的诠釋,也從“i人”拓展到了“有idea的人”、“不有趣(interesting)的人、“總是挨(i)著的愛(i)人”。

廣告的風格,在後半部分甚至腦洞大開,竟然cue到了“Italy人”和CatGPT……

還玩了一把“劇中劇”,在“important人”的標簽劇情中,cue出了給這條廣告錄音的老師,他手裏舉著“配音稿”,一邊忙著配音,一邊接過了美團外賣小哥送來的iPhone。

廣告結尾,則強調,不止買iPhone,買所有Apple産品,都能美團外賣!

看完這條廣告,你可能和我有一樣的疑問:

美團外賣,是如何把“i人”這個熱門標簽,通過什麽制作成廣告內容呢?又借助去中心傳播的什麽特性?再實現對什麽人群的觸達?幫助業務實現增長呢?

大叔做個拆解,試著回答這三個“什麽”。

1“標簽營銷”本質上是”圈層營銷”。

同一標簽的人,就是同一個圈層的人。

過去,我們做用戶分類,“年齡”是一個很重要的維度,現在不是說不重要了,而是“你說什麽話就是什麽圈層”,比如,今年某小成本電影逆襲,“對齊顆粒度”就成爲“互聯網圈層”的“通行證”,這是跨越了年輕層。

其實性格測試也類似,因此,“i人e人”才能成爲當下社交網絡中最流行的標簽。

貼了標簽的內容,就會自動找到有這個標簽的人。

美團外賣借“i人”標簽,並將“i人”做了延展,每一種“i人”,都展示了對當代互聯網用戶的“懂”,可以迅速借助去中心化傳播中“內容找人”的邏輯,觸發每個圈層的人群。

2“創意+重複”搶“美團外賣送萬物”心智。

創意有效,人群有效,不代表有效果。

核心就是:你的創意背後的服務,是不是能真正解決人群的痛點,而不是撓癢癢。

大叔覺得,美團外賣通過從買數碼到買萬物,確實有效解決了一部分“內向”人士的“痛點”,避免尴尬,提高效率。

其實,這已經不是美團外賣第一次結合iPhone做話題了。

在去年9月,iPhone15新機發布後,美團外賣就找到林俊傑這個大IP,借助#識15者爲俊傑#一個諧音梗,成功搶占了買最新款的、正版的iPhone手機,用美團外賣的心智,最快30分鍾就能送到家!

時隔7個月,美團外賣繼續綁定iPhone,大叔覺得,雖然不是iPhone新機發布最高光的時刻,但也借助前段時間庫克來中國持續刷屏的熱度,最關鍵以“i人”這樣的流行標簽做內容切入,核心就是持續種下美團外賣可以“送數碼”到“送萬物”的用戶心智。最關鍵吧,美團外賣還有優惠呢。

大叔認爲,這樣有節奏、有創意的“重複”,是非常重要的策略。這也可能是美團外賣兩次選擇iPhone的原因之一。

3“i人”的多種诠釋巧妙避開“尴尬”。

這個點非常妙。如果只有1和2,拍出來的廣告可能會非常尴尬。

因此,短片只是以“社恐”作爲切入點,對“i人”進行了多種新诠釋,這就非常重要。觀衆看完的感受可能是:“哦,原來我們都是‘i人’呀”。

不僅化解“尴尬”,更拓展了更多人群,比如:小情侶、萌寵圈、老板圈等,繼續強化了美團外賣“送得快、啥都能送”的心智。

大叔經常說,創意不是爲了創意而創意,創意應該真正能促進業務才有價值。

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個短片的“適度玩梗”,既通過MBTI概念拉近了與用戶的距離,又將這個概念“i人”延展,正好與美團外賣可以服務的各類人群保持了一致性,並滿足了這群人的“痛點”,最終實現了“創意服務生意”。

最後,你是“i人”還是“e人”呢?你有什麽有趣或者尴尬的購物經曆嗎?歡迎你在留言區聊聊。

0 阅读:4

萬能的大叔

簡介:《刷屏》作者,22萬公關品牌市場從業者關注的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