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水星:不斷縮小的行星,太陽系最小也最神秘的行星

朝宗驚鳴 2024-02-18 23:22:42

隨著冥王星降低成了矮行星之後,水星就變成了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小的行星。小到什麽程度呢?它的直徑只有4880公裏,這個長度還沒有中國東西方向的跨度長,比木衛三和土衛六兩個衛星都要小,只比月球大一些。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不過雖然大小不如木衛三和土衛六,但是水星的質量比它們倆加起來還要重,因爲水星的密度很大,爲5.4克每立方厘米,是太陽系中密度第二大的行星,僅次于地球。相比之下,木衛三的密度只有1.9克每立方厘米,土衛六的密度只有1.88克每立方厘米。這也充分說明了受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我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但質量也不是你衛星能比的。而且我說的這個縮小,是水星真的經曆過的階段,所以它才會這麽小。具體是因爲什麽縮小,我們一會再說。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水星的結構

與地球一樣,水星也屬于類地行星,主要有三層結構:核心、地幔和地殼。只是水星的地殼並沒有板塊結構,像地球的板塊運動,可以産生地震、火山爆發、形成山脈等等。這種板塊運動是地球獨有的特征,那麽相比之下呢,水星的地質活動就非常不明顯了,或者說它已經沒有地質活動了。但是它的鐵核特別大,直徑大約在3600公裏到3700公裏之間,占它整個行星直徑的75%。相比之下,地球的鐵核就小很多,地球內核的直徑大約是2400公裏,占地球直徑的19%左右。這就遠低于水星的比例了。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水星與太陽

水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是5800萬公裏,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也正是因爲離太陽太近了,導致水星幾乎沒有大氣層。而且它的質量和體積相對于其他行星來說也比較小,質量小引力就小,引力小就沒辦法維持穩定的大氣層。還有我們剛剛說的,它近幾億年來幾乎沒有什麽地質活動,沒有火山噴發給它補充大氣,所以它的大氣很快就被太陽輻射和太陽風吹到外太空了。它只有一個薄薄的外氣層,相當于地球大氣層的最外層,裏面的成分啊,主要是氫、氦、氧、鈉、鈣、鉀和一些其他元素。雖然它也有磁場,但是磁場太弱了,磁場強度只有地球的1%,沒有辦法像地球磁場一樣提供保護。以上這些原因呢,也讓水星變成了一個環境非常極端的行星。它的晝夜溫差極大,白天的溫度可以高達430攝氏度,到了晚上呢,會降到零下180攝氏度。這個溫差比月球還要高很多。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水星上的“一天”等于兩年--神奇的自轉軌道共振

水星這個名字來源于羅馬神話中的敏捷之神墨丘利,因爲水星是太陽系中公轉速度最快的行星。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離太陽越近的行星,它的公轉周期就越短,公轉速度也就越快。它繞太陽一圈只需要88天,地球是365天,離太陽最遠的海王星的公轉周期是165年。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雖然它的公轉周期很短,但是它的自轉周期很長,大約59天才能自轉一圈。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之間存在一個比例,大約是3:2,就是說59乘以3,大約等于88乘以2,就差了一天。也就是水星繞太陽轉兩圈的時間裏,也正好自轉了三次。這個比例導致了一個非常罕見的現象,叫做自轉軌道共振。就是說在水星表面看的話,從一個日出到下一個日出,大約需要兩個水星年的時間。因爲水星的自轉方向和它繞太陽公轉的方向是一致的,並且自轉速度相對較慢,所以我們在水星上,要經過兩個水星年的時間,才能從一個日出看到下一個日出。所以才有了水星的一天等于兩年的說法。

水星的自轉軸幾乎沒有傾斜角

水星自轉軸的傾斜角度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小的,約爲0.034度,你也可以說它是零度,幾乎跟它的軌道平面垂直了。這也是水星沒有季節變化的原因。地球之所以有四季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當初忒伊亞撞出了一個23.5度的傾斜角。據說一個完美的行星應該是自轉軸沒有傾斜,也沒有季節的。這麽看的話,水星就趨近于完美了。這麽完美的行星,一定得是非常完美的生物,才有資格生活在上面。那麽回過頭來再想,人類會不會本身就是失敗品,然後被放在地球上了呢?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人類到訪過水星的探測器

大家別看我剛剛說了很多水星的信息,但水星仍然是太陽系中人類了解最少的一顆行星之一,因爲它離太陽實在是太近了,探測器必須要克服太陽強大的引力,還要能扛得住高強度的太陽輻射,這是非常困難的。到目前爲止,人類只有兩艘航天器到訪過水星,分別是水手十號和信使號。我們如今所知道的大部分水星信息,都是這兩艘航天器帶來的。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首先,人類第一個到訪水星的探測器是水手十號,這個探測器是NASA在1973年10月3日發射的。它也是第一個飛越多個行星的探測器,因爲它的任務不僅是探測水星,還要去探測金星。水星表面的第一批圖片,就是水手十號拍攝的。人們第一次知道,原來水星的表面跟月球差不多,也是坑坑窪窪的。它一共拍攝了2700多張照片,而且它還發現了水星的磁場和巨大的內核。它的工作呢,一直持續到1975年3月,燃料耗盡之後,地球就再也聯系不上它了。據推測,它現在還在繞著太陽運行,只是上面的電子設備可能已經被太陽風破壞了。繼水手十號之後,第二艘到訪水星的探測器是信使號,是NASA在2004年8月3日發射的,也是第一艘專門繞水星軌道運行的探測器。它繞水星運行了四年多,繪制了整個水星的地圖,確定了水星早期存在火山活動,還在水星的北極發現了冰。最終在2015年4月30號任務結束之後呢,由于燃料耗盡,它按計劃墜落在水星表面。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除了這兩艘探測器以外,在2018年10月20日,歐洲航天局和日本航天局聯合發射了一個水星探測器,叫貝皮哥倫布號。不過這個探測器目前還沒有到水星,還在路上,預計在2025年到達水星軌道。要走七年的路,相當漫長了。由此可見,人類往水星發射探測器真的是比其他行星要困難的。我們之前說的JUICE去木星需要八年,但是大家知道,木星離地球要比水星遠得多。距離相差如此多的情況下,需要的時間居然差不多,水星探測的難度可想而知。

水星表面--神秘的“水星蜘蛛”

水星的表面跟月球很像,到處都是隕石坑。其中最著名的隕石坑叫卡洛裏盆地,也有叫卡路裏盆地的。這個隕石坑是人類研究水星乃至整個太陽系早期曆史的一個重要地點。它大約形成于39億年前,直徑超過1500公裏,是水星上最大的一個隕石坑。這張照片的顔色並不是水星實際表面的顔色,只是爲了表示不同的地質特征,做了顔色處理。像周圍藍色的這一圈,都是山脈,高度大約都在2000米左右,比珠穆朗瑪峰要矮很多。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中間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形,這塊大約800米高的高地周圍有上百條向外輻射的裂紋,這樣看上去就像一只張牙舞爪的蜘蛛,所以它也叫做水星蜘蛛。在這之前,人們從來沒見過太陽系哪個行星上有這種地形。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科學家認爲,卡洛裏盆地應該是小行星撞擊形成的。那按理說,盆地裏面應該是一馬平川的才對,或者是凹進去的。但是它這裏突出了一座山,跟正常我們看到的隕石坑不太一樣。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有科學家認爲,它就是一座火山殘垣。還有些科學家認爲,它是後期撞擊形成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車的擋風玻璃被石頭打碎之後,形成的圖案跟這個差不多。至于這些裂紋,其實就是水星上比較常見的山脊。水星表面有很多這種峽谷和裂縫,其中最大的一個峽谷是在2016年發現的。它在水星的南半球,這個峽谷總長大約1000公裏,寬400公裏,深三公裏,比我們之前說的火星的水手峽谷略小一些。火星的水手峽谷目前還是太陽系最大的峽谷,不過它要比北美洲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更大,比東非大裂谷更寬更深。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水星凹洞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這張圖片是信使號拍攝的水星表面圖像,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個凹洞。這種凹洞在水星上有數千個,坑坑窪窪,凹凸不平。跟隕石坑不同,這些凹洞都很亮,而且比隕石坑要小很多,大小從18米到1600米不等,最深可達37米。而且也比隕石坑要年輕很多,平均只有約10萬年的曆史,可能至今仍然在演變。但是隕石坑的年齡基本都是上億年,甚至有些隕石坑在水星形成之初,它就存在了。不過至今沒有人知道這些凹洞是怎麽形成的,因爲水星幾乎沒有大氣層,風吹不到,雨淋不到,所以這些凹洞應該不是風雨侵蝕而成的。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據推測,可能跟水星表面的冰或者其他易揮發物質有關。這些易揮發物質呢,在太陽輻射下會迅速升華,導致表面物質迅速消失,形成凹洞。綜上所述,無論是水星的山脊,還是這些峽谷和裂縫,都在說明一件事,就是水星正在縮小。根據目前的研究發現,自水星形成以來,它的半徑已經縮小了14公裏到20公裏。主要是因爲它內部的熱量一直在散失,核心逐漸冷卻並收縮。這種收縮對水星表面産生了很大壓力,地殼在這種壓力下呢,就會出現褶皺和斷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蘋果在老化的過程中,隨著水分的流失,也會出現褶皺。只不過蘋果是因爲變幹而縮小,水星是因爲核心冷卻而縮小的。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感謝地球位于宜居帶內

根據行星遷移理論,太陽系行星目前所在的位置,並不是它們形成時的原始位置。水星最初,可能是在金星和地球之間,並且靠近地球。如果真是這樣,那水星跟太陽之間的距離就很舒服了,不遠不近的,也就是我們說的適居帶。那它的命運也會完全不同,可能它就不會經曆如此極端的溫度變化了,也可能會擁有更厚的大氣層,甚至是液態水和生命。但這也都只是現代人的猜想,如今的事實,它就是一顆被烤幹了的行星。

不過無論水星有多麽荒涼,它都是我們宇宙探索的重要一環。人們對水星的了解還是太少了,還有很多秘密等著人類去探索。每一次新的發現,都可能改變我們對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的認知。所以讓我們繼續探索,繼續好奇。

7 阅读:1669
评论列表
  • 2024-05-09 05:37

    內核比地球大,聽說水星在形成之初被砸碎了,失去了地殼和大部分地幔,被推向了太陽系中心,這才有了後來的地球,而不是向其他星系一樣,一個恒星系統內有超級地球,也就是體積質量都比地球大很多的類地行星,而非木星土星這樣的氣態行星。

  • 2024-04-23 09:07

    水星不是中文名?怎麽和羅馬神話扯上了?

    刹那⊙永恒 回覆:
    翻譯文
  • 水星,太陽最晚分離出的行星,由氣態超導體H3向多原子轉化

朝宗驚鳴

簡介:熱愛體育,探索未知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