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采訪仰融:與iAuto是何關系?如何拯救高合?

新汽車 2024-05-21 09:56:25

作者|葛幫甯

編輯|李國政

出品|幫甯工作室(gbngzs)

“搞電動車,不是它(iAuto)的初衷,也不是它的使命。”

“iAuto掌握的黑科技是,拿出替代燃油的燃料,徹底根治汽車排放問題,跨越式達到歐洲ESG法規要求。”

“iAuto在美國成立,全部以年輕人爲主。一是金融人才,投行跟基金出來的。二是黑科技人才。我在裏邊沒有任何行政職務,不擔任董事,也不是股東,而且不拿一分工資,但整個規劃我參與,而且參與成分比較大。”

“10個億(美元)解決不了高合長期發展問題,正在安排第二輪融資。今年底前還要進行兩輪融資,每輪10億美元……正式合約還要走流程,正在進行法律盡(職)調(查),看30天內能不能完成。沒簽署最終合約之前,可能都有變數,最近一個星期比較敏感……”

5月20日,上午8時30分,幫甯工作室電話連線身在中國香港的仰融,他就業界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回應,包括正道集團與iAuto(iAuto Group Inc.)之間的關系;iAuto爲何看好華人運通及旗下高合汽車;雙方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後,目前項目推進情況如何;iAuto更長遠的規劃和目標等。

事情起因是華人運通一紙公告。

5月17日,據多家媒體報道,高合汽車母公司華人運通(控股有限公司)對內發布關于公司重組期間工作組的公告,決定成立重組工作組和聯合運營工作組。前者負責從股權到所有運營相關活動的重組,後者負責公司日常決策與運營。

同一天,華人運通與iAuto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後者擬投入超過10億美元首輪專項資金,支援華人運通高合汽車重組及複工複産。

華人運通是高合汽車的母公司。今年2月18日,即春節後開工首日,高合汽車突然宣布停工停産6個月。寒意襲來,高合汽車遭遇破産倒閉的傳言甚囂塵上。

現在,高合汽車終于等來了救星——此時離高合汽車創始人、董事長丁磊判斷公司只有3個月的自救窗口期,只剩下5天。

此前名不見經傳的iAuto進入輿論視野。經過媒體抽絲剝繭,仰融——當年叱咤江湖的金融枭雄、正道集團(01188.HK)主席兼單一大股東——的身影浮出水面。

在接受幫甯工作室獨家采訪中,仰融首先澄清,iAuto跟正道集團沒有股權關系,是“正道集團想使用iAuto的技術”,但他隨即補充,“股權上沒有,影子會存在”。

他認爲,現在的投資者基本不會再投電動車,必須得有黑科技才能融到資。他說,電動車在中國首先是能源結構下的産物,煤多油少,其次是不擁有發動機、變速箱等先進技術,然後是IT人發現造車不賺錢也可以融資,以各種方式加入造車隊伍,“最後造成大量産能過剩成爲國際話題”。

至于iAuto擁有的黑科技,可以從正道集團2023年9月29日發布的公告中看出端倪:iAuto擬授予正道集團在亞洲的獨家經營權,使用iAuto的①低溫可控核聚變模組(氘氘燃氣)于微型渦輪發電機,以取代汽車汽油和其它燃料;②超級驅動系統(具備比傳統驅動系統提升5倍以上的效能);③用于汽車出行業務的金融科技的專有技術。

公告進一步解釋,低溫可控核聚變技術是一種真正的清潔能源,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基本實現零汙染;與傳統電機相比,超級驅動系統的能源損耗更低,續航裏程可能是傳統電機的5倍;汽車出行業務中的金融科技技術,有助于創造一個對電動汽車有可持續需求的生態系統。

對iAuto,公告稱其“是一家在美國特拉華洲注冊成立的清潔能源汽車公司”,核心業務爲清潔能源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生産、集成銷售及營運,在清潔能源汽車底盤及電機領域,具備強大的技術儲備及多個國際專利。

仰融提醒道,投資人不是投資iAuto的電動車,也不是投資高合的電動車,而是投資iAuto掌握的黑科技在高合汽車上嫁接,這樣iAuto就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70%、80%開始,可以少走研發之路。

原因不難理解。iAuto有金融人才,也有黑科技人才,但鏈條上還缺少熟悉工廠的管理人才,而且這類人才一定要懂産品戰略、懂産品規劃。如果從頭開始搭建一支團隊,一來不及,二又等不起,最好的辦法是“借雞生蛋”。

爲何選擇高合汽車?仰融表示原因有三:其一,高合汽車是目前全球電動汽車中“最好的之一”。就電驅結構而言,iAuto電驅結構非常優秀,高合汽車可以承載這樣的黑科技。

其二,有一支不錯的技術團隊。

其三,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外界忽略的是,丁磊本科畢業于複旦大學原子核工程專業、碩士畢業于複旦大學固體物理學專業,這在中國汽車制造公司掌門人或者創始人中幾乎是唯一的存在,而iAuto掌握的黑科技燃料就與這些專業相關,雙方容易互相理解。

“就好像寶藏一樣,本來找到一塊鑽石,他(丁磊)原來被沙埋沒了,沒發光,等挖出來後,向投資人介紹情況時,這碰上天賜良機。”仰融說。

將iAuto掌握的黑科技使用到高合汽車上,條件是後者在相對保密的前提下,在18個月內做出工程樣車。但在工程樣車出來前,高合汽車的當務之急是恢複生産,且産量達到一定規模才有出路。

但iAuto也沒有把寶全押在高合汽車上,畢竟就産品定位而言,高合汽車的賽道較小。“它還得爬樓梯,爬5萬輛、10萬輛的樓梯,要培養這個賽道裏的忠誠消費者,需要一定時間。”

仰融表示,“高合的産能並不是我的終極菜,我的菜就是iAuto的規劃,iAuto在IPO之前,必須完成100萬輛産能的整合能力。”此中,高合汽車至多占比10%~20%,更多是其它不同定位的汽車,比如在跟高合汽車談判之前已在進行的項目,“正在跟內地一家年産能30萬輛的工廠談,其産品處于中端”。

“您爲什麽花這麽大力氣,幫他們(iAuto)運作這件事情呢?”幫甯工作室向仰融端出疑惑。“我認爲先把事情做起來……可能是我太熱愛這個行業了,想在最後一班崗上推一波年輕人出來。”電話那端,仰融的聲音一如數年前洪亮。

他表示,待雙方簽署正式協議、對外公告時,會第一時間告知(幫甯工作室)。頓了頓,他接著說,最近應該還有一個重大事項,但正在談判,沒有定型之前不好講。“定好以後,我會力所能及第一時間告訴你。”

一個多小時的連線結束後,應幫甯工作室之邀,仰融發來一張上個月他在中國台灣地區考察時的留影。照片上,他站在一輛黑色納智捷SUV旁,身穿白色豎條襯衣,外配一件深色西服,下著淺色長褲,右手拿著墨鏡,笑望著鏡頭。

依稀還是那個記憶中的仰融——招牌式大背頭,兩道濃眉,一雙招風耳。

似乎一切沒變,又似乎一切都變了。

0 阅读:11

新汽車

簡介:有品質的汽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