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想做自媒體賺錢,已經沒有機會了

程序員晚楓 2024-05-26 17:19:54

我一直是一個樂觀的人,寫文章也從不渲染悲觀、焦慮的情緒,但今天這篇文章,可能有點悲觀的氣氛了。

我們都以爲疫情之後生活會好起來,結果發現掙錢越來越難了。

自媒體也不例外,我最近本職工作在瘋狂加班,自媒體也在努力的想出路。

我的親身感受是2016-2019自媒體是躺賺,我現在的幾十萬粉絲,完全是踏上了2019年流量的末班車;2019-2022疫情期間,因爲大家都不得不在家裏上網,這股巨大的流量讓自媒體有了回光返照的一段好時光;2023年至今,普通人做自媒體這條路走向了隕落。

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聊一聊爲什麽?

蛋糕不夠分了

狼想吃肉吃飽,需要2個條件:肉很多、狼很少。

自媒體也是媒體的一部分,本身的價值更多需要依靠背後值得宣傳的公司/産品。

但大批公司因沒有發展而裁員,裁員的人很多拾起了自媒體。這就導致值得推廣的公司少了,而幹自媒體的人多了。

想賺錢變得更難了。

監管嚴格了

看過法外狂徒的都知道:一夜暴富的辦法都寫在刑法典裏了,而流量密碼也在大部分互聯網管理條例裏。

自媒體剛誕生時,發一個沒有許可證的神藥有人看,鼓動一下女性情緒能成爲千萬粉絲的大V。

隨著社會對自媒體監管的加強,普通人想從事自媒體變得越來越簡單,但想賺到錢越來越難了。因爲內容質量、變現渠道都變得更加規範,規範也就意味著門檻。

AI替代了沒有天賦的自媒體人

天天挂在嘴邊的數字化、智能化,也是自媒體不再能躺賺的原因。

看起來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但其實這是數字化、智能化的多米諾骨牌來到了我們生活中。

數字化的前提條件是收集現實世界的數據。

如果把數字化看成是一個有意識的大腦。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它從辦公文檔電子化(Word/Excel/PPT),到後來的工業/企業數據存檔(數據庫),再到後來涉及到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數據(智能手環、手表)在線化。

現在數字化已經不滿足于收納物理世界的數字形態,它開始試圖收納物理世界中包含的靈魂:人的所思所想。而人的所思所想需要通過人自己寫文章、拍視頻,表達自己來實現。這些行爲也就是所謂的自媒體工作。

到了2023年底,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收集都有了一定的存量,智能化的GPT出現了。它通過在網絡上收集的信息,達到了和普通人一樣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

所以現在每個人做自媒體都太簡單了,學一學怎麽用GPT就可以,因爲它有遠超人類大腦容量的自媒體記錄,任何爆款內容都可以脫口而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一看,👉

也正是因爲人人都可以用GPT創造自媒體,所以大家的作品沒有了差異化,而差異化是流量的來源。

現在想把自媒體做好,還有一種可能:自帶自媒體天賦。這也是人唯一能打敗GPT的方法。

而天賦這個東西是和勤奮無關的,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大V,個個都看似毫不費力的成爲了網紅,這種毫不費力就成功的感覺又激勵了更多人從事自媒體,更多人從事自媒體就讓自媒體更難賺錢,如此惡性循環。

看完上面的內容,你覺得普通人做自媒體還有機會嗎?在評論區和大家討論一下吧~

0 阅读:3

程序員晚楓

簡介:開源項目:python-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