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賀炳炎上將英年早逝,陳毅父母扶棺痛哭大喊:我的好兒子

曆史小書生短視頻 2024-01-31 09:52:54

您可以點擊關注,並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寶貴的評論和意見。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會激勵我更加努力地創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夠給我這個機會,同時也是對我文章的一種認可。

1901年8月26日,陳毅出生在四川樂至的一個農村家庭,上學期間,受革命思潮影響,陳毅樹立了救國救民的偉大志向。

1919年,爲了尋求救國之道,陳毅遠赴法國勤工儉學,後因參加愛國運動被送回國內,此後,陳毅便正式開始了自己作爲職業革命家的道路,並于1923年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自從參加革命後,陳毅幾乎沒有怎麽回過家鄉,更不用提跟父母見面了。當然,即使自身難保、身處危險的環境中,他心中也十分牽挂著家中的父母。只要有空,他便會給父母寫信。

1939年,陳毅指揮新四軍蘇南部隊與日本侵略軍開展鬥爭,雖然有力阻擊了敵人,但前方戰事還是吃緊。在繁忙的工作間隙,陳毅還不忘提筆給父母寫信。

信中,陳毅向父母介紹了新四軍目前的局面和自己對未來必將獲勝的決心,同時,他還向父母表達了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正因爲有像陳毅這樣的無數將領,中國革命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在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不少有著共同革命理想和信仰的年輕男女同志們走到了一起,他們結爲革命伴侶,並繼續爲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而奮鬥。

1940年,調往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政治部工作的張茜,與時任司令員的陳毅結合。實際上,爲了這樁婚事,張茜還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思想鬥爭。

張茜跟陳毅相差21歲,難免會引起一些議論的聲音,或者會說陳毅淪陷在美貌中,或者又說張茜是在利用自己的樣貌。

除了年齡相差較大外,兩人在黨內的地位也有較大差距。陳毅當時已經是司令員了,而張茜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戰士。

以上種種,都讓張茜心中有所顧慮。但後來,在感受到陳毅的真心後,張茜也鼓起勇氣接受了他。兩人的愛情終于開出了花。

同年,張茜和陳毅在茅山根據地結婚。不久,陳毅便再次上了前線指揮戰爭。這一時期,雖是新婚,但兩人聚少離多,只能靠著書信傳達愛意和擔憂。

幸運的是,兩人都平安無事地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新中國成立後,陳毅的工作更忙了,但每天晚上,他都要擠出一些時間跟妻子交流思想。爲了縮小自己與陳毅之間的差距,張茜更加努力地學習毛澤東思想,廣泛閱讀馬列主義書籍。

除了在努力提升思想外,在生活方面,張茜更是支持陳毅勤儉節約、不搞特殊的作風。

1949年,上海解放後,陳毅出任上海市首任市長。嶽父一家來上海做客,並提出長住。陳毅聽後,先找到妻子張茜,對她說道:“現在,我們的國家還很貧困,實行的是供給制,吃穿用都是國家分配的。嶽父住時間長了會給國家增加開支。我們要以身作則,還是請他回去吧。”

張茜十分理解丈夫的用心,她當即表示支持,緊接著便跟陳毅一起做父母的思想工作。

最後,嶽父聽到女兒女婿的話後,也被他們說服了,不久便回到了老家。

對待嶽父嶽母這樣,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陳毅更是嚴格,甚至還兩次跟父母“約法三章”。

1950年春,多年不見兒子的陳父陳母來到了上海,陳毅見到二老後也十分高興,但由于工作太忙,他只抽出了一個周日陪著父母在市裏轉了一圈後便再沒時間作陪了。

陳父在家待不住,但他也知道兒子沒時間。于是,陳父便給自己找了一個“搭子”。一到周六下午,陳父便給正在上海工作的侄子陳仁農打電話,讓他陪自己出去逛逛。

陳仁農則請上半天假,再秘密給陳父安排了陳毅的專車,兩人便一起外出了。後來,陳毅還是知道了。

一天吃過晚飯後,陳毅提出要開家庭會議,陳父隱隱覺得跟自己有關。果不其然,陳毅提出要跟他們“約法三章”:

“一、不得隨意動用公車;二、不要借用我這個市長的名義外出辦事;三、沒有特別的事,不要外出。”

陳父聽後,笑著搖搖頭,說道:“前兩條沒問題,就是這第三條,太嚴格了。”不過,爲了支持兒子的工作,陳父雖然嘴上說著嚴格,外出的次數卻越來越少。

三個多月後,陳父陳母還是不習慣在上海的生活,他向兒子提出回老家,陳毅表示同意。不過,臨行前,他又跟父母強調“之前的‘約法三章’不作廢”。

陳父點點頭,表示“一定支持你的工作。”

1954年,陳毅調至北京,出任國務院副總理。許久不見父母,陳毅便將父母接到北京來住了一段時間。在北京期間,陳父陳母始終遵循著當年上海定下的“約法三章”,深居簡出,不利用兒子的身份搞特殊。

住了一段時間後,陳父陳母再次跟兒子告別回到老家,這一次,陳毅雖然沒有再強調之前的約定,但他又跟父母進行了第二次“約法三章”:

“一是回川後衣食住行自理,不驚動當地政府;二是做一個普通公民,不驚動鄰裏;三是堅持原則,不爲親友的無理要求牽線搭橋。”

父母連連點頭,連聲說道:“應該,應該這樣……”

陳父陳母住在成都興隆巷的一個普通宅院中,他們生活十分低調,從不向人說起自己的兒子的身份,左鄰右舍只知道這裏住著一對老人,卻不知道他們的兒子竟然就是陳毅。

此外,面對上門請求陳毅幫忙的親朋好友,兩位老人也是堅持跟兒子的約定,幾乎從不牽線搭橋。

1959年,陳毅隨周總理出國訪問,經過成都時,他才趁此機會回家探望了一下父母。時任成都軍區司令員的賀炳炎驚訝地問道:“伯父、伯父什麽時候來的成都,他們住在哪裏?”

陳毅說道:“我自己去看看二老就行了,跟你們沒關系。”

賀炳炎跟陳毅在革命戰爭中結下了深情厚誼,當他得知老戰友的父母就住在成都時,無論如何也要上門看望。

最終,賀炳炎找到了陳父陳母的住處,他對兩位老人說道:“我是成都軍區的司令員,陳老總的老戰友。你們有困難一定要告訴我,我一定得幫。”說罷,他還不忘叮囑兩人“不能告訴陳老總。”

賀炳炎說到做到,見兩位老人居住的房子過于破舊,他便帶著兩人搬到了一處帶著小院的普通民宅裏,還給他們裝上了電話,方便有突發情況能夠直接跟自己聯系。

一天,陳父陳母發起高燒,還是賀炳炎幫忙送去醫院救治的。陳毅得知後,當即表示要將看病住院的錢還給他。賀炳炎怎麽可能要呢?他一個勁兒解釋用的都是我自己的錢,沒有用公家的一分錢。

此後,陳家二老在成都的生活受到了賀炳炎無微不至的關懷,在相處中,陳父陳母也漸漸地將賀炳炎當作了自己的兒子。

1960年7月1日,年僅47歲的賀炳炎因病逝世,陳毅父母得知後,不顧虛弱的身體親自來到了追悼會現場。期間,二老扶著棺椁看著裏面躺著的“兒子”痛哭不已,他們哭喊著:“我的兒子,我的好兒子……”

這一幕讓現場所有人無不淚目。

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1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