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薦讀|西南林業大學範方宇教授團隊:改性甘蔗渣微晶纖維素特性及其對明膠膜性能的影響

論文薦讀

改性甘蔗渣微晶纖維素特性及其對明膠膜性能的影響

作者:

孫雪1 李新萍1 陳成2 範方宇1,3*

單位:

1 西南林業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

2 西南林業大學 林學院

3 西南林業大學 西南山地森林資源保育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760470);雲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專項資助(YNWR-QNBJ-2018-046)

摘要&關鍵詞

摘要:該研究以甘蔗渣微晶纖維素爲原料,制備了醚化微晶纖維素和乙酰化微晶纖維素,利用掃描電鏡、X-射線衍射、傅裏葉變換紅外光譜及差示掃描量熱分析了2種改性甘蔗渣微晶纖維素性質。同時以明膠爲成膜基質,研究了2種改性甘蔗渣微晶纖維素對複合膜性能的影響,結合上述分析方法分析複合膜的結構及熱穩定性。結果表明,甘蔗渣微晶纖維素改性後,形貌未發生明顯變化,改性基團成功被接入,結晶度、熔融溫度均有降低。明膠與甘蔗渣微晶纖維素、醚化微晶纖維素、乙酰化微晶纖維素的複合膜透水透氣性及機械性能均低于明膠膜,乙酰化微晶纖維素的相關性能最好,3種微晶纖維素均與明膠有良好的相容性,結構致密,穩定性增強。

關鍵詞:甘蔗渣;微晶纖維素;明膠;改性;複合膜

主要結論

1、改性SMCC特性分析

1.1    SEM分析

圖1爲SMCC、ESMCC及ASMCC的SEM圖。3種樣品粒徑未發生明顯變化,均在10 μm左右,且改性後SMCC表面變得光滑。說明對其進行醚化或乙酰化處理並未使SMCC出現水解且不會破壞其結構,改性反應只在表面進行,使SMCC表面的少量絲狀纖維結構被去除。

圖1 SMCC、ESMCC及ASMCC的SEM圖

Fig.1 SEM of SMCC、ESMCC and ASMCC

1.2 FTIR分析

圖2爲SMCC、ESMCC、ASMCC紅外圖。ESMCC在1 620 cm-1處吸收峰增強,這種差異表明ESMCC中存在C=O,證明醚化反應的發生,SMCC被成功改性。ASMCC圖譜在1 730和1 260 cm-1處的特征吸收峰對應乙酰基中C=O和C-O伸縮振動峰,說明乙酰基已經成功接入微晶纖維素,此外,在1 840 ~1 760 cm-1處沒有出現新的吸收峰,說明未反應的醋酸酐已被洗滌去除。

圖2 SMCC、ESMCC及ASMCC的FTIR圖

Fig.2 FTIR of SMCC、ESMCC and ASMCC

1.3 XRD分析

圖3爲SMCC、ESMCC、ASMCC的XRD圖。改性並沒有改變SMCC的晶型,所有樣品均在15.9°、22.3°附近出現吸收峰,屬于纖維素Ⅰ型結構。與SMCC相比,ESMCC、ASMCC結晶峰明顯降低。

圖3 SMCC、ESMCC及ASMCC的XRD圖

Fig.3 XRD of SMCC、ESMCC and ASMCC

1.4 DSC分析

圖4爲SMCC、ESMCC、ASMCC的DSC圖。3種樣品均發生放熱反應,SMCC、ESMCC、ASMCC的熔融溫度分別爲169.6、146.9、153.7 ℃。ESMCC、ASMCC熔融溫度分別比SMCC降低了21.7和15.9 ℃。ASMCC熔融溫度高于ESMCC,說明ASMCC比ESMCC熱穩定性更好。

圖4 SMCC、ESMCC及ASMCC的DSC圖

Fig.4 DSC of SMCC, ESMCC and ASMCC

2、複合膜性能分析

2.1 複合膜的基本特性

由表1可知,與純GE膜相比,添加SMCC與改性SMCC的GE膜,WVP、QCO2及OP值均有下降,ASMCC與純GE膜相比,QCO2、OP分別顯著下降37.73%和56.72%,2種改性SMCC/明膠差異不顯著,但ASMCC/明膠膜的WVP、QCO2及OP值更小,說明2種複合膜均能增強明膠膜的阻隔性能。添加3種SMCC後與GE膜相比,TS均顯著下降,EB無顯著差異。

表1 GE膜、SMCC/GE膜、ESMCC/GE膜及ASMCC/GE膜基本特性

Table 1. GE film, SMCC/GE film, ESMCC/GE film and ASMCC/GE film performance test sheet

2.2 SEM分析

圖5爲純GE膜、SMCC/GE膜、ESMCC/GE膜及ASMCC/GE膜的SEM圖。GE膜表面不平整,存在凸起,截面局部光滑,出現褶皺,紋理粗糙,具有液氮脆斷的特征。與純GE膜相比,添加SMCC、改性SMCC的明膠膜表面更光滑。圖5-b~圖5-d可見,SMCC/GE膜及改性SMCC/GE膜截面與純GE膜明顯不同。SMCC/GE膜截面褶皺較多,ESMCC/GE膜,截面更爲光滑,沒有明顯的褶皺和紋理,ASMCC/GE膜截面出現褶皺和裂痕。

GE

膜表面

SMCC/GE

膜表面

ESMCC/GE膜表面

ASMCC/GE膜表面

GE

膜截面

SMCC/GE

膜截面

ESMCC/GE膜截面

ASMCC/GE膜截面

圖5 GE膜、SMCC/GE膜、ESMCC/GE膜及ASMCC/GE膜的SEM圖

Fig.5 SEM of GE film, SMCC/GE film, ESMCC/GE film and ASMCC/GE film

2.3 DSC分析

圖6爲純GE膜、SMCC/GE膜、ESMCC/GE膜及ASMCC/GE膜的DSC圖。4種樣品熔融溫度分別爲191.9、177.3、175.2及185.1 ℃。其中,ESMCC/GE複合膜熔融溫度最低。與純GE膜相比,添加SMCC、ESMCC、ASMCC的熔融溫度分別下降了14.6、16.7、6.8 ℃,熱穩定性更好。綜上,ASMCC在各方面性能最佳,與GE膜相容性更好。

圖6 GE膜、SMCC/GE膜、ESMCC/GE膜及ASMCC/GE膜的DSC圖

Fig.6 DSC of GE film, SMCC/GE film, ESMCC/GE film and ASMCC/GE film

結論:

(1)以甘蔗渣爲原料制備SMCC,並通過不同方法對其進行改性制備ESMCC、ASMCC,利用SEM、FTIR、XRD、DSC等研究其微觀結構和性質。結果表明:ESMCC、ASMCC粒徑約爲10 μm,改性並未改變SMCC尺寸;FTIR、XRD分析顯示改性基團成功被接入,結晶區域被破壞,結晶度降低;DSC分析顯示熔融溫度分別爲147.9、153.7 ℃,常溫下穩定性較好。

(2)以GE爲成膜基材,分別添加SMCC、ESMCC、ASMCC制備複合膜,探究3種MCC對GE膜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與純GE膜相比,3種複合膜阻隔性能均有提高,其中ASMCC/GE膜透水透氣性最好,但機械性能略有下降。SEM、FTIR、XRD、DSC分析表明ESMCC、ASMCC與GE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複合膜結構緊密,穩定性較好,可爲食品包裝提供參考。

團隊介紹

通信作者

範方宇,男,1979年3月生,中共黨員,四川隆昌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林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師。入選雲南省首批“興滇英人支持計劃”青年人才專項,昆明市“中青年學術與技術後備人選”,食品工業科技青年編委。長期從事農林食品加工、農林廢棄物資源高值化利用方向的科學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以納米技術改性材料制備高品質生物複合膜,食品智能包裝材料,農林食品活性物質研究等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各類省部級項目15余項,目前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雲南省農業聯合專項面上項目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各類文章100余篇,其中SCI、EI論文40余篇,授權軟件著作權5項,申請專利20項,授權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雲南省科技廳等評審專家;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Food Chemistry、食品工業科技等國內外15余種期刊受邀審稿。

第一作者

孫雪,女,漢族,1998年1月生,共青團員,吉林白城人。本科就讀于通化師範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2020年獲得工學學士學位。碩士就讀于西南林業大學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爲農産品貯藏、食品加工與檢測。具體研究內容包括纖維素提取、可食性複合膜制備與研究、澱粉酯化、Pickering乳液性質研究等。榮獲2020校級二等學業獎學金、2021、2022年校級一等學業獎學金、2022年碩士研究生雲南省政府獎學金。

本文圖片來源于文章原文及作者團隊。

0 阅读:0

全國食品與發酵工業信息中心

簡介:《食品與發酵工業》期刊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