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墅、豪車、“童男童女”,尊重習俗還是推動文明?

閑蛋黃 2024-04-04 11:33:33

近日,江蘇南通市發布通告,禁止全市範圍內任何單位和個人制造、銷售冥幣紙錢、紙紮實物等封建迷信殡葬用品。這一通告迅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許多網友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有的支持,有的質疑。

“禁産銷封建迷信喪葬用品”根本不是什麽新規定。我們國家殡葬業管理自始就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殡葬管理的暫行規定》,其中第七條規定:嚴禁生産、出售和使用喪葬迷信用品。該暫行規定于1997年被國務院發布的《殡葬管理條例》取代。《殡葬管理條例》其中第十七條規定:禁止制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這裏有個很微妙的修改,生産和銷售仍然被禁止,但使用不再被禁止(政策上留了一扇窗)。

所以,南通從精神文明建設、環境保護的角度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來推進這個事情肯定是沒問題的,只是選擇在清明時節這個時間點,沒解釋明白,容易引起老百姓的一些誤解。重點是從市場行爲,強調禁止制造和銷售,沒說(禁止)使用這個環節。

清明節前,多地迎來祭掃高峰,殡葬祭品熱銷。盡管文明祭掃、綠色祭祀觀念越來越多被提及,但仍有商家利用燒紙祭奠的傳統習俗牟利。農村小賣部已不滿足“金元寶”、黃紙、“金磚”等紙質祭品銷售了,各種面值的冥幣,甚至做成美元、英鎊、玉皇通寶錢的樣式;各種紙紮新祭品更是讓人眼花缭亂,紙紮電飯煲、飲水機、冰箱、空調等“家具”祭品只是“入門”配置,筆記本電腦、保險櫃、整體浴室等一應俱全,甚至小到洗漱用品、訂書機、台燈,可謂涵蓋了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祭品多爲紙制品,制作門檻低,一些簡單的印刷設備就能生産,生産成本也非常低廉。因爲利潤高、耐儲藏、不易腐爛,如果當年賣不完,還可以來年再賣。那利潤能有多高呢?僅以“紙錢”爲例,廠家按每噸黃紙4500元的價格賣出,銷售商家拆裝零賣,以2斤一捆就能分裝打包成1000捆,每捆賣20元到30元,這個過程就能獲得3到4倍的利潤。黃紙僅是售價最低的,也是利潤最薄的。像紙紮冰箱、洗衣機、豪車、麻將桌等大件祭祀用品,批發價從幾元到十幾元不等,商家出售時一般可10倍高價賣出。

在南通當地紙房子(“紙紮”),殡葬公司一般會根據客戶需求去定制,價格大致在1000元到2000元,規格一般爲兩層共24平方米。視頻圖片中的規格35平方米,價格高達6800元的“紙紮”別墅,至少需要提前20天預訂(還供不應求),內部設施豪華,宛如真實別墅一般。

祭祀的核心,是遵循傳統公序良俗,表達對親人先輩的悼念和追思。但‘花式祭品’折射出的祭掃陋習,是對傳統習俗的一種誤讀。“白色經濟”的背後,還潛藏著空氣汙染、火災風險等問題,埋下了環境、安全隱患。從社會治理的角度看,推行文明祭祖、移風易俗這個工作方向是沒問題的。關鍵點是要因地制宜,既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同時也要照顧不同文化層次、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比如,在城市裏面,可能很多人會選擇鮮花祭祖,而農村裏面可能會選擇偏向傳統的祭祀方式。

城區公墓內專門設有香紙燃燒爐,提倡鮮花祭奠、植樹寄思、家庭追思等綠色低碳祭祀,效果立竿見影。但在一些地區,尤其是農村,由于墓地分散,要改變祭奠方式,仍需要拿出一套可施行的替代方案,讓老百姓更易接受,減少抵觸情緒。

殡葬包括“殡”和“葬”兩部分,前者一般指逝者下葬前的各種悼念儀式及活動,後者則指逝者入葬過程及後繼的祭祀活動。中國殡葬業協會在2014年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能夠統計到的殡葬行業消費是2000億元。過快增長的殡葬行業目前還是處在灰色狀態,信息的不對稱和忌諱死亡的心態也使得殡葬服務頻現高價。

曾有媒體報道,“以二、三十元招標買入的骨灰盒,放在殡儀館的貨架上,售價就到了三四百元;材質較好的、成本不超過100元的骨灰盒,賣到一二千元;至于一些所謂特殊高端材料的骨灰盒,更是能輕松賣到五位數。”

殡葬改革,就是要革除一切以迷信的、鋪張浪費的方式處理死者遺體和辦理喪事的習俗,代之以科學、儉樸的殡葬方法和哀悼形式的一項社會風俗改造工作。所有的努力,就是爲了讓逝者體面離去,讓生者心理得到安慰。促進殡葬業回歸理性,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相得益彰,才能共同推動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