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水花生”,在我國水域泛濫成災,卻被一只蟲子輕松消滅

蟬說春秋 2024-05-26 06:17:04

20世紀80年代,水花生在中國22個省份蔓延且嚴重泛濫,其中江蘇、安徽、四川、湖南尤爲嚴重。

水花生的長勢極快,並且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氣,導致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嚴重降低。

此外,水花生在光照不足的情況下,例如陰雨天或夜間,它們也會大量消耗氧氣,導致泛濫的水花生,不僅擠壓了當地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間,也在嚴重破壞水氧平衡,大量水生動物因缺氧紛紛死亡。

例如2013年9月,鹹陽湖水域爆發“水花生災害”,超過2000斤蟹苗以及6萬多斤魚死亡,經濟損失總計超過5000萬人民幣。

爲什麽水花生會在中國泛濫成災?

水花生學名叫“喜旱蓮子草”,屬于苋科蓮子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産地爲南美洲。

至于爲什麽會傳入我國,還得從日軍說起。

在日軍向我國發動侵略戰爭後,由于食物跟不上補給,他們選擇在中國圈養牲畜,但同樣的問題是飼料也跟不上,于是日軍開始搜羅環境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的植物,最後鎖定了原産于南美洲的喜旱蓮子草。

水花生進入中國後,由于中國氣候穩定且沒有相關克制物種,水花生很快繁衍擴張。

20世紀80年代,中國人口數量迅速上升,再加上經濟騰飛,導致對肉類的需求量也是一路飙升,飼料價格更是水漲船高。

但很多地方買不起昂貴的飼料,那怎麽辦?

于是有人種起了水花生,收割後餵給家禽吃,但要是如此,水花生也不至于在中國泛濫成災,畢竟家禽牲畜可以吃。

水花生強大的地方在于,它並不會被家禽牲畜完全消化,水花生被動物吃掉排出體外後,只要環境差不多,它就能再次生根發芽,一大片連綿不絕,船只都難以航行。

該如何治理泛濫成災的水花生?

最初的治理手段就是直接人工打撈清理,撈到岸上後集中銷毀,但大家發現沒過多久,河裏又長滿了水花生,頗有點“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意思。

有專家提議,實在不行咱就投放點化學藥劑,直接毒死水花生算了,但這樣做的後果是汙染整片水域,

除了水花生之外,魚蝦蟹和其他水生植物也會遭殃,並且水源被汙染後還會波及人類社會,破壞環境容易,修複起來可就難了,不僅投入資金較大,環境恢複期也長。

那怎麽辦?

有人想到了吃,中國美食享譽全球,烹饪手法層出不窮,能不能開發出一道水花生美食,正如同樣是外來侵略物種的小龍蝦,在其他國家泛濫成災,可一旦被我們發現,後果也就“美滋滋”了。

要知道,西北地區就有62種野菜,如果放眼全國,野菜種類起碼超過300種,例如蕨菜、蒲公英、馬齒苋、魚腥草、米蒿、蕹菜等。

如果能將水花生烹饪成一道菜,那麽水花生的泛濫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可即便華夏美食源遠流長,並且有大量老師傅嘗試開發烹饪吃法,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畢竟這玩意連家禽牲畜都不想吃。

入侵物種泛濫一直是個頭疼的問題,例如兔子爲什麽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

因爲澳大利亞生態鏈不完整,缺失大量食肉動物,同理,爲什麽水花生在南美洲沒有泛濫,或許我們可以從自然生態鏈角度出發,有時候“一物降一物”真的很有道理。

隨著科學家的深入了解,發現自然界有一種昆蟲是水花生的克星,它就是水花生葉甲,看這名字就知道對水花生的克制有多麽明顯。

水花生葉甲蟲體長3~4毫米,通體呈黑褐色,有明顯斑點,原産地是南美洲,主要以水花生爲食。

引入中國後,水花生葉甲蟲對其他植物沒興趣,也不破壞農田,甚至連野草都懶得啃,就盯著水花生吃,它們暢快的吸食著水花生的汁液,導致水花生葉片枯萎凋落。

值得一提的是,水花生葉甲蟲的繁衍周期短,産卵量高,30天內就能生育出15~30只幼蟲,當水花生泛濫時,葉甲蟲的數量也會跟著水漲船高,反之亦然。

2012~2015年,中國湖北一地成功用水花生葉甲蟲治理了173.8萬畝水花生泛濫區域,咱們不用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也不用擔心破壞生態環境就解決了此難題,像極了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經過幾個地區的試點後,科學家發現水花生葉甲蟲的耐寒性一般,在高緯度地區治理效果不太行。

可如今是什麽時代,咱們完全可以用科技來解決,科學家對水花生葉甲蟲進行多代培育後,成功提高了它們的抗寒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就能徹底解決水花生泛濫難題。

1 阅读:105

蟬說春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