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非將共同努力,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我叫小凡 2024-04-16 22:37:35

自入侵以來,關于即將到來的世界大戰的故事充斥著互聯網。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故事中的大多數都是英文的。事實證明,這些故事大多來自美國和其他英語國家,以及歐洲盟國。

您將很難找到非洲和亞洲即將發生的世界大戰的故事。兩大洲的大多數國家在烏克蘭危機中都保持中立。

即使是那些譴責俄羅斯侵略的國家,如土耳其和以色列,也反對對俄羅斯實施制裁。

日本是唯一一個與俄羅斯有邊界問題的亞洲國家,有反對俄羅斯和支持制裁的曆史。但日本在現實生活中從不實施禁運。

對于美國人或歐洲人來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可能被視爲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前奏。但亞洲和非洲國家認爲這是一場爭奪爭議領土的鬥爭。

爲什麽非洲國家將俄羅斯的侵略視爲局部爭端?

從邏輯上講,任何入侵另一個國家的行爲都應該受到全世界的譴責。相反,許多國家保持中立或傾向于莫斯科。

以色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美國在中東的其他盟友都包括在這份名單中。

歐洲和北美的人們可能不相信烏克蘭危機不會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區。但非洲和亞洲國家將確保沒有第三次世界大戰。

要理解爲什麽,我們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以前的世界大戰是歐洲戰爭,他們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別無選擇,只能戰鬥。

前殖民地現在是獨立的國家,強調他們的國家利益。

一個國家如何看待另一個國家並不取決于其意識形態,而是取決于該國領導人的行動。

1996 年 5 月 12 日,萊斯利·斯塔爾在 60 分鍾的節目中采訪了美國國務卿瑪德琳·奧爾布賴特。他們談到了對伊拉克的制裁。

斯塔爾在采訪中說,由于美國對伊拉克的制裁,超過五十萬兒童死亡,這比廣島核襲擊期間喪生的人數還要多。

記者問奧爾布賴特這個價格是否值得。國務卿隨口回答說:“我認爲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但價格——我們認爲這個價格是值得的”。

簡而言之,該評論總結了美國的外交政策。如果美國及其盟國認爲他們正在爲“正義事業”而戰,那麽人員傷亡就不重要了。

同樣的道理也被用于轟炸或入侵南斯拉夫、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和敘利亞。西方媒體消息人士稱美國和北約的行動是公正和道德的。

無論誰掌權,美國的外交政策都是一致的:比爾·克林頓、喬治·W·布什、巴拉克·奧巴馬或唐納德·特朗普。亞洲和非洲國家注意到美國及其盟國的行動。

美國和北約犯下的罪行並沒有像普京的行爲那樣引起同樣程度的憤怒。從西方的角度來看,這可能是有道理的,但對亞洲和非洲國家來說卻不是這樣。

美國掌握的情報表明,除了塞爾維亞人之外,波斯尼亞人和克羅地亞人在 1990 年代南斯拉夫內戰期間對其他民族犯下了戰爭罪。

然而,在避免種族滅絕的幌子下,美國幫助了一方。不出所料,靠近俄羅斯的塞爾維亞遭到轟炸。

防止種族滅絕的道德似乎並不適用于盧旺達。在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期間,西方國家樂于拯救他們的公民,並視而不見。

薩達姆·侯賽因在與伊朗作戰時是個好人,但當他入侵科威特時卻變成了一個危險的人?

爲什麽虛僞?

自1990年代以來,美國及其盟國對非洲和亞洲的危機采取了“不是我的馬戲團,不是我的猴子”的方法。

美國及其盟國采取行動保護他們在世界各地的國家利益,即使這意味著數百萬平民的死亡。

非洲和亞洲國家現在正在奉行同樣的外交政策,但缺乏直接參與。烏克蘭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這是俄羅斯和歐洲的問題。

在之前的世界大戰中,非洲和亞洲別無選擇。巴爾幹半島的沖突意味著印度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伊拉克作戰。

現在情況不同了。

在亞非國家眼中,烏克蘭是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代理人戰爭。僅此而已。

所有國家都希望結束戰爭,但他們不會因爲采取立場而危及國際關系。

現在每個國家都關心自己的利益。

當各國著眼于自己的利益時,我們可以預期敵對行動將在世界各地肆虐,但它們不太可能升級爲世界大戰。烏克蘭人民正在遭受苦難,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危機發生在其他地方,西方國家的反應會有所不同。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一名記者稱烏克蘭爲一個“文明”國家,與阿富汗和伊拉克相比,這總結了西方世界許多人的態度。

因此,亞洲和非洲國家拒絕對烏克蘭感到憤怒。亞洲和非洲不會與歐美的沖突作鬥爭。

沒有世界上最大的兩大洲,就不會有世界大戰。

0 阅读:4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