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擁兵三十萬,爲何不堪一擊?杜:解放軍的打法太折磨人

曆史龍元閣 2024-04-16 17:57:27

1948年12月,淮海戰役進入第三階段:圍剿杜聿明兵團。此時,杜聿明擁兵三十萬,嚴陣以待。

粟裕當機立斷,率大軍包圍杜聿明,准備殊死一搏。不料,中央方面突然來了急電:

“停止進攻,圍而不打。”

中央爲什麽這麽做?

原來,中央當時在整個北方布局,既想拿下杜聿明,又想拿下平津。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此時重兵圍剿杜聿明,平津守軍會得到喘息,後患無窮。

因此,中央決定對杜聿明圍而不打,慢慢消耗,集中兵力對付平津守軍。

雖然“圍而不達”,但這“圍”可比“打”要厲害得多。

當時正值嚴冬,國軍將士被圍困在一片荒地,要吃的沒吃的,要穿的沒穿的。

老蔣雖然時不時空投物資,但這些東西根本不夠用。因爲生活用品發生火並,在國軍中是家常便飯。

杜聿明回憶:騎兵營後來變成步兵營,因爲大家把馬吃了;晚上沒有可以住的房子,因爲大家把房子拆了,當柴火燒。

反觀解放軍這邊:數萬民工支前,要吃的有吃的,要穿的有穿的,最奢侈時,還能吃上豬肉炖粉條,讓對面的國軍嫉妒壞了。

國軍士兵也是窮人出身,很多都是身不由己爲老蔣賣命。正所謂“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既然日本人都走了,自家兄弟又何必自相殘殺?

于是,解放軍展開政治攻勢,勸國軍士兵投誠,回家和親人團圓。

“國軍兄弟,咱們都是中國人,沒必要打來打去。你們替老蔣打天下,最後還得受地主欺負。

要我說,還不如跟共産黨走,齊心協力搞土改,鬥地主分土地,養活一家老小。”

聽完這些忠告,許多國軍士兵流下眼淚,心想:

替老蔣賣命這麽多年,家裏還是忍饑挨餓。既然這樣,不如跟共産黨走。

人既要有理想,又不能舍棄現在。光給國軍描繪美好明天,不解決實際困難,是不行的。于是,大喇叭裏開始喊話:

“國軍兄弟,我們這邊有饅頭和大鍋菜,只要你們投誠,頓頓管飽。

國軍兄弟,你們冷不冷?我們有的是棉衣棉褲,你們只要過來,再也不會挨凍!”

國軍士兵本來就不想替老蔣賣命,聽說對面有吃有穿,許多人果斷跑路,棄暗投明。就這樣,越來越多的士兵離開陣地,加入解放軍。

除了士兵外,解放軍還對杜聿明這些高官展開攻勢。

有一天,杜聿明收到勸降信:

“杜將軍,你抗日有功,算得上民族功臣。只要現在放下武器,立即投誠,一定會受到優待。”

杜聿明看完信後,試探性遞給邱清泉,想看對方反應。邱清泉接過信,只看了一眼,便將其撕得粉碎。

“國軍只有戰死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解放軍俘虜。

關進戰俘營後,有人問他:

“你手下三十萬大軍,怎麽這麽不堪一擊?”

對此,杜聿明回答:

“解放軍圍而不打,殺人誅心,我實在頂不住。”

謹以此文,不忘曆史。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