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正在推進,加征關稅即將啓動

羅sir職話 2024-05-09 19:36:14

一樣的貿易摩擦,不一樣的時代背景。

隨著兩方在一些問題上的根本性分歧,這種分歧所導致的後果也正在顯現。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專員瓦爾迪斯在接受美國網絡媒體采訪時表示,歐盟針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正在“向前推進”,瓦爾迪斯還暗示,布魯塞爾有可能在今年暑假之前就對我國電動車加征關稅。

該媒體5月2日報道說,自從歐盟去年10月啓動針對進口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以來,外界預期布魯塞爾將會很快對進口的中國電動車加征臨時關稅。

而歐盟之所以會對我國電動車實施反補貼調查,是因爲收到了來自歐盟企業的投訴,這些企業抱怨我國電動車拿到巨額補貼,因此得以壓低車價在歐洲競爭,從而對歐洲的車企造成了傷害。

根據歐盟的法律,在歐盟啓動調查九個月之後的7月4日,將是歐盟出台包括關稅或配額在內臨時措施的最後期限。

換句話說,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去年9月發表“盟情咨文”時首次提到我國廉價電動車在全球市場的“泛濫”。隨後歐盟就在法國的強力推動下開始對我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

這是開始,但還不是結束。

歐盟的這個舉動自然引起了我國的強烈不滿,從而也引發了人們對中歐之間爆發大規模貿易戰的擔憂。

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會否進一步擴大,如今我們還不得而知,但從歐盟已經啓動的反補貼調查來看,一些措施可能已經成爲“既定事實”。

正如歐盟貿易專員瓦爾迪斯所說:“法律框架設定了我們必須尊重的時限。”

由于今年6月歐洲議會將舉行改選,這也導致接下來的問題變成了:對華電動車加征關稅,究竟是在歐洲議會選前還是選後出台。

獨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在本周一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歐盟即將對中國電動車加征的臨時關稅可能在15%至30%之間。

該報告指出,像比亞迪這樣的大型電動車公司去年已經擊敗特斯拉成爲全球銷量最大的電動車企,即使向歐盟支付10%的關稅,仍然可以在歐洲市場大量售車並賺取利潤,這是因爲中國國內市場上電動車之間的價格戰打得更爲激烈。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確是這樣,考慮到國內的電動車價格戰競爭更爲激烈,因此哪怕是歐盟加征10%的關稅,也不太會影響到我國産電動車在歐洲的銷售。

但問題在于,如果歐盟加征30%的關稅呢?

榮鼎集團在該報告中說,即使面對歐盟30%的關稅,比亞迪仍可能在歐洲市場“所向披靡”。

“更爲高企的關稅,例如45%或甚至55%左右的關稅才可能讓比亞迪這樣競爭性極強的車企向歐洲市場出口電動車生意無利可圖。”該報告說。

榮鼎集團的這份報告其心可誅,分明是慫恿歐盟給出更高的對華電動車關稅,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雙方分歧明顯的情況下,一切可能都會發生。

這也是最近高層訪歐的其中一個原因,意在溝通。

中歐之間的貿易糾紛會是這次訪歐的主要議題,歐盟對我國電動車進行的反補貼調查背後,得到了法國的強力支持,作爲報複,我們也啓動了對歐洲白蘭地展開反傾銷調查,調查的主要目標也是法國。

這場分歧最終要如何收場,目前我們還不得而知,但經濟的持續增長,其實就是不斷解決問題。

從過去解決計劃經濟的問題,到今天解決産能和對外貿易的問題,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不同,解題的方法和答案也不盡相同。

外部的貿易問題,最終還是要到內部去尋找答案。

爲什麽歐美市場對我們來說如此重要?

答案可能顯而易見,因爲內部的消費很疲軟。

今年五一,盡管我們的消費創下了兩位數的增長,但具體到人均消費上,和2019年同期相比,依然有著11%的下跌,這意味著哪怕是過去了五年時間,每個人在五一出去旅遊這件事上,依然花得比五年前還要少。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

今年五一期間,國人人均消費565元左右,比五年前的2019年下跌了11%,這說明人們的消費變得更爲理性了,消費的降級,一方面是房地産下行導致的,由于地産和家庭財富深度綁定,當房價開始下跌,人們的財富縮水,自然消費變得更少。

另一方面,宏觀經濟增長的放緩,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們對消費升級的預期,在收入放緩的情況下,不確定增大,消費變得保守,這也在情理之中。

內部的消費不足,這就有可能引發産能過剩的風險,尤其是涉及到房子和汽車這樣的大宗商品,而歐美市場的消費力是毋容置疑的,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這一波的轉型,我國未來的汽車産能還有提升的空間。

當內需越來越疲軟的時候,商品産能卻越來越高,這個時候向外走成了近乎唯一的解法。

而歐美市場人均收入更高,消費自然也就更高,它們能夠很好解決我國産能過剩的問題。

這個時候雙方的分歧就體現出來了,我國龐大的産能運往歐洲消化,必然會侵蝕到當地車企的利益,而隨著西方保守主義勢力的進一步崛起,過去的全球化,在今天就變成了以價值觀爲整體的“友岸外包”。

這是耶倫提出的戰略,即從過去的市場原則,轉變爲價值觀一體的原則,簡單來說就是美國過去以哪裏價格便宜買哪裏商品爲原則,變成和美國價值觀一致的“夥伴”做生意。

歐盟其實也是類似的做法,最先提出供應鏈去風險的就是歐盟主席馮德萊恩。

這樣一位相對傳統的保守主義代表性人物,她在某種程度上,對華也更爲強硬,這是整個歐美態度的根本性轉變。

如果歐盟針對對我國電動車加征進一步的關稅,那麽接下來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可能就會發生。

從曆史上來看,曾經的日本也面臨過類似的情況,但日本當時的主要對象還是美國,而我們今天不僅僅要應付美國的貿易關稅,還要應付歐盟、墨西哥乃至印度。

挑戰比上個世紀的日本顯然難度還要更大。

面對多重競爭對手的貿易關稅圍剿,我們需要應對的策略不僅僅需要隨機應變,拉攏和分化有時候也是智者的智慧。

end.

作者:羅sir,關心經濟、社會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0 阅读:36

羅sir職話

簡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