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秦始皇陵的哭聲:我的度量衡怎麽了?

高社職坊 2024-05-22 23:13:27

秦始皇統一六國,不僅奠定了中華大地版圖的基礎,更通過統一度量衡、推行郡縣制等重大改革,深刻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觀念與集權管理制度。這一系列舉措跨越千年,其影響至今回響,成爲中華文化凝聚力和國家治理智慧的源泉。然而,步入現代社會,我們卻目睹了度量衡體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市場中的缺斤短兩到高科技作弊手段的泛濫,誠信與公正之秤似乎搖搖欲墜。這不禁讓人遐想,若秦始皇目睹當下度量衡之亂,是否會痛心疾首,又將如何以霹雳手段重構信義之基?

01

秦始皇的偉大首先在于滅六國,然後統一度量衡,實行郡縣制,使我們的民族形成大一統的價值觀,至今亘古未變。

統一六國是前提,度量衡統一和實行郡縣制是統一後的創新手段,目的是爲了加強中央集權。其中度量衡的統一系統性地消除了地域間貿易的障礙,有利于商業發展,爲國家統一征稅提供了准確的基礎,增加了國家財政效率。 包括後來實施的書同文、車同軌等政策,加速了各地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增加了民族認同感,爲構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統一度量衡是秦始皇實現國家大一統加強中央集權,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政策之一。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內容主要包括“度”、“量”、“衡”三個方面:

度:指的是長度單位,基本單位爲“尺”。根據資料,秦朝一尺約爲23.1厘米,因此一寸約爲2.31厘米(1尺=10寸)。秦朝的度制還包括引、丈等單位,如1引=10丈=100尺=1000寸。

量:指的是容量單位,基本單位爲“鬥”。秦朝量制中,1斛=10鬥=100升=1000合=2000龠。

衡:指的是重量單位,基本單位爲“斤”。秦朝衡制中,1石=4鈞=120斤,1斤=16兩,1兩=24铢。

至于古代小說中常描述人物身高“八尺”,這主要是文學表達上的誇張或理想化。按照秦朝的度量衡,八尺即約爲184.8厘米(8 × 23.1厘米)。

不過到今天,老祖先留給我們光輝燦爛的先進管理思想,被我們當代的商人進一步的“發揚光大”到了無邊無界的地步了。

這兩天連雲港和南京不是正在鬧騰嗎?

連雲港的鬼秤坑害消費者的視頻在網上被曝光後,結果涉事商戶被罰款3萬,市場的主辦方被罰款35萬,並且多人被刑拘。

5月18日有網友通過抖音平台曝光江甯區某農貿市場一商戶存在缺斤短兩,結果農貿市場的主辦方和涉事商戶也被立案調查了。

早在去年的時候,一位叫“鐵頭懲惡揚善”的消費者, 在三亞市天涯區友誼路下崗職工海鮮加工廣場,用自帶的秤具複稱所購的海鮮,他購買了1.64斤的波士頓大蝦,實際稱重卻只有0.84斤!

其實做生意凡是用到稱重計量器具的,大家都知道,絕大多數不可能足斤實兩的給到你,缺斤短兩現象在全國範圍內都是普遍存在的。

如果秦始皇今天還活著,你說這些商戶會不會被殺頭?

02

自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後,計量體系不僅對當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也對後世計量體系的影響具有示範、引導和標杆作用。

中國古代的計量規則涉及長度、體積(容量)、重量(質量)、面積等多個方面,這些規則隨朝代更叠而有所變化,但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系統。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計量規則概覽:

1. 長度單位:基本單位有尺、寸、分、厘、毫等,其中尺是最基本的長度單位。更細的劃分有忽、秒(絲)、毫、厘、分等,通常是十進制關系,如十忽爲一秒,十秒爲一毫,依此類推。還有些特定的長度單位如丈(十尺)、尋(常指八尺)、常(兩尋)、仞(約等于七尺到八尺)、步(雙步爲五尺)等。

2. 體積(容量)單位:基本單位有升、鬥、斛等,不同地區和時期的具體換算有所不同。例如,秦漢時期,1斛等于10鬥,1鬥等于10升。還有特定的容量單位如豆、區、釜、鍾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也存在差異。

3. 重量(質量)單位:基本單位有兩、斤、铢、鈞、石等。傳統上,十六兩爲一斤,三十斤爲一鈞,四鈞爲一石。最小的單位铢,一般認爲是基于一定數量的黍(谷物)的重量來定義,常見的是二十四铢爲一兩。

4. 面積單位:基本單位有畝、頃等,1頃等于100畝,而1畝的具體大小在不同曆史時期和地區有差異,大致相當于今天的約667平方米。

5. 換算規則:古代計量單位間的換算通常遵循一定的比例關系,但這些關系在不同曆史時期可能有所調整。例如,秦漢之後,隨著度量衡制度的統一,很多單位的換算關系趨于穩定,但在民間和地方實踐中,仍可能存在變體和習慣性差異。

6. 計數規則:古代的計數除了使用具體的數值外,還采用結繩、書契、正字等方法輔助計數。正字計數法,即“正”字計數,每個“正”字代表5,方便快捷地記錄數量。

我國古代的計量規則體現了對自然規律的觀察與應用,雖然不夠精確且隨地域和時代有所變化,但爲當時的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度量基礎。

我國古代計量制度具有嚴謹性和普及性。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在曆史事件、文學作品以及科技發明中留下了許多有趣的案例。

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中,爲了統一度量衡,制作了“商鞅方升”作爲容量的標准器。這件青銅器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古代計量標准化的重要實物證據,體現了秦朝對計量統一的重視。

銅壺滴漏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通過水從一個容器滴入另一個容器的速率來測量時間。如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銅漏壺,證明了早在漢代,古人已利用這種精密的計時裝置,反映了古代對于時間計量的探索與實踐。

據《漢書》記載,西漢時期,漢武帝召集學者在石渠閣討論五經異同,其中包括了對度量衡標准的討論,這次會議對統一學術思想和計量標准具有重要意義。

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了許多關于天文、地理、物理等方面的觀測和計算方法,其中不乏對當時計量技術的描述,如測量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嘗試,體現了中國古代科學對精確計量的追求。

長城的建造過程中,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城磚刻字以追溯質量責任人,實際上還涉及到大量的長度、體積和質量的計量,如何確保建築材料的精准分配和工程的順利進行,顯示了古代在大型工程管理中計量的重要性。

這些案例不僅展現了古代中國在計量領域的智慧與成就,也反映出計量在推動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中的關鍵作用。

03

當前市場中度量衡作弊現象具有多樣性與普遍性,對消費者權益、市場公平、社會信任的造成的損害簡直是罄竹難書。

5月19日,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披漏加油站偷油事件。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一家加油站利用非法軟件控制加油機,加油站經營者可以在這款作弊軟件上任意設置參數控制偷油比例,少付給消費者油量。消費者在正常情況下加油是在40~50升,在這個加油站,他們通過軟件調試,可以少給1.5升,而且被盜取的油量在油表上體現不出來。

現在一升汽油平均價格8塊錢,1.5升就是12塊,一次加100升,加油站的老板就可以多賺24塊錢。假如一個加油站,一天可以給1000輛車加油,每輛車加100升,那麽這個老板,光省下來的油錢就是24,000元,一個月就是72萬,一年就是800多萬!厲害吧!司機朋友們,你們吃過這種虧嗎?

其實這個是普遍現象,內蒙,陝西,廣東,河南,山東,重慶,甘肅,河北,遼甯,廣西都被查出來有加油站違法偷油的行爲。

據中國石化報道,加油站偷油漏稅計量器具作弊行爲多樣化,通過軟件控制,僅僅是其中之一,還有通過手機遠程遙控油罐車偷油,更加令人震驚的是還有偷油芯片!

地磅我們老百姓不經常用,但是,與建築行業物流運輸行業來說,地磅的計量是經常使用的。這些年,從互聯網上新聞媒體當中披露出來的地磅貓膩也是很多的。比如:顯示儀表預留負底數,以進貨的時候減少總重量;地磅下面放置堅硬的物體,利用反作用力達到進貨過磅時減少總重量;車輛故意不完全上秤,導致地磅不能正常計量;用電子地磅增減鍵控制傳感器,使顯示儀器受到控制, 想大就大,想小就小;利用高科技遙控設備,在物料入庫或者産品出庫過磅的時候,運用遙控器改動正常的計量稱重數據。

在裝修行業,普遍使用“誤差卷尺”,網上有人售賣一種非標的“誤差卷尺”,該卷尺的刻度與正常尺子不同,根據定做,可以把80厘米的長度標爲一米,有的卷尺在前3米是正常長度,從第4米開始縮水。

如果你新買了房子,要搞裝修的時候,需要提高警惕哦。你可千萬不要自己不備一個標准的尺子,任由裝修公司自己測量,到時候你吃了虧,可不要認爲我在這個文章裏沒有提醒你哦。

還有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重慶燃氣事件,燃氣表跑的比原來快多了!這個可不是特例,電表也一樣。有一個作家根本就沒有在家燃氣表照跑不誤。在全國範圍內,凡是換了新表以後,跑的都比原來的快!

如果是僅僅缺斤短兩,以少收多,最多你是利益上的損失。但是在眼鏡配制行業,通過驗光儀數據造假,誘導你配制昂貴的眼鏡,或者故意用造假的數據說你是青光眼,那你不僅僅是損失了資金,你的身體不是受到了更大的傷害嗎?

早在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就開展了民生計量專項行動,對加油機、稱重秤和眼鏡配置場所進行專項檢查, 共檢查272家,涉及強檢計量器具737台,商超、農貿市場、小型超市以及小商店一共906家,涉及電子秤2618台,查處違法案件160起,罰款總額835萬元,其中兩起特大違法案件罰沒款均超過了300萬元,成爲全國最大的計量作弊案件!

科學技術進步是一柄雙刃劍。就像核能一樣,正能量的利用,核能來發電可以造福人類,但是,用于造原子彈也可以消滅人類。

不法分子利用自己掌握的高科技手段制作更加隱蔽和難以察覺的作弊設備,不僅僅是消費者在日常消費行爲中受到了嚴重損失,而且給監管機構增加了技術檢測的難度。

另外,消費者對于如何識別作弊行爲的知識不足,也是不乏商家能夠得逞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提高公衆對于防騙知識的了解,可以增加不法行爲被發現的幾率。

04

假如秦始皇活到現在,面對這麽多度量衡失序、造假、商家良心泯滅、百姓受到欺負和損失的屢屢發生的現象,他是感到痛心和失望?還是對不法商家痛下殺手?

秦法嚴苛,對于違反度量衡規定的行爲,會處以重罰,包括但不限于罰金、勞役、笞刑乃至更嚴重的肉刑或死刑。

秦朝實行連坐法,即一人犯罪,其家人、鄰居甚至整個社區都可能受到牽連,這種制度可能會被用于打擊度量衡造假,以增強法律的威懾力。

這體現了秦朝政府對統一度量衡制度嚴肅性和重要性的認識,以及維護該制度的決心。

商戶的缺斤短兩,除了商人的本性以外,可能不排除有成本經營方面的壓力。但是,更多的就是經商的本質目的使然,所謂的奸商就是如此。因此不要說商人的地位低下,古人把商人排在士農工商的最後,是早就看穿了這一切。

在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缺斤短兩現象,已經嚴重侵蝕了中華美德和誠信的力量。

從曆史文化的角度看,由于經濟落後或者監管不嚴,急于致富,存在這些現象,也具有一定的社會合理性。畢竟要先積累資金,目前社會上普遍對有錢人的不滿大概就源于如此。這種現象雖然被譴責,但這也是無數商戶或者衆多創業者的一種生存策略。

從教育倫理的角度看,現代社會雖然教育普及率高,但是並沒有過渡到高度商業化的經濟社會,所以商業倫理與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是不成體系的,全靠自醒或者法律約束,這就給了衆多想賺錢的人一種機會,形成更多的模仿效應。

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工具以及區塊鏈技術,結合創新的硬件設備設計,可以構建一個高效、透明、難以篡改的度量衡監管體系。以下是一個綜合監管思路:

所有度量衡器具內置高精度傳感器和智能芯片,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與監管平台連接,自動上傳每一次測量數據,確保數據的實時性和准確性。

采用物理和數字雙重防篡改技術,例如密封設計、加密算法保護數據傳輸,確保度量衡器具在未授權情況下無法修改參數。

所有度量數據彙總至雲端大數據平台,進行集中管理和分析。

運用機器學習算法識別異常交易模式,比如頻繁出現的特定數值偏差,自動預警潛在的缺斤短兩行爲。

分析數據趨勢,幫助監管部門提前預判問題區域或時段,優化資源配置。

每次度量交易的數據通過區塊鏈技術記錄在分布式賬本中,確保數據一旦寫入便不可更改,爲交易提供可信的曆史記錄。

利用智能合約自動執行交易規則,如當測量數據符合標准時自動確認交易,否則觸發報警或拒絕交易,減少人爲幹預帶來的風險。

消費者可通過移動應用或網頁輕松查詢每一次交易的度量詳情,增強消費透明度和信任感。

建立用戶反饋渠道,收集消費者對度量衡准確性的評價,結合算法分析,對頻繁收到負面反饋的商戶進行重點監管。

對采用先進技術並保持良好記錄的商家給予稅收減免、榮譽認證等激勵措施,促進全行業向更高標准看齊。

通過上述思路,不僅可以有效防止度量衡器具的造假,還能提高監管效率,增強市場透明度,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商業環境的健康發展。

面對當今度量衡失序的現實,我們不應沉溺于對往昔嚴刑峻法的空想,而應積極尋求新時代的解決之道。借鑒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遠見,結合現代科技的力量,我們有能力構建一個更加公正、透明的計量環境。通過區塊鏈、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保障每一次交易的真實無欺,讓消費者重拾信心,讓市場回歸公平競爭的正軌。

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全社會對誠信價值的認識,讓“童叟無欺”的商道再次成爲商業倫理的核心。不僅在技術層面,更在人心深處,重塑對“度量”的敬畏,讓公信力成爲驅動社會前行的強勁動力。

在這樣的願景下,我們不僅能告慰曆史,更能照亮未來,書寫出屬于當代的“統一度量衡”新篇章,讓誠信之光普照每一個角落,照亮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之路。

0 阅读:91

高社職坊

簡介:用數據說話,做理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