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哈爾濱1944》大結局,我無語凝噎,心情複雜,寫下這篇文章

冬雲評娛樂 2024-05-12 03:07:06

請允許我以《哈爾濱1944》中卓文最後對關雪說的兩句台詞,作爲開頭。

“你可能忘了5年前給小武下的一道命令。”

“他曾經救了你,但最終,死在你手裏。”

《哈爾濱1944》這部諜戰大劇,最終還是留下了一個令人無比唏噓感歎的結局。

看完大結局後,我內心感慨萬千。

不吹不黑,雖然這部劇播出過程中,存在很多爭議,但在我心目中,這部劇給我帶來的感動,其實一點不比之前的《追風者》少。劇集在我心中的評分,也遠遠高于豆瓣的6.7分。

在我看來,導演張黎完成了一場諜戰劇新的試驗,劇集不完美,但絕對別有一番味道。

哈爾濱1944年的雪過無痕,但總會在人心裏,留下痕迹。

1:關于大結局

《哈爾濱1944》最後一集,卓文獨自站在彩旗招展的街頭,望著1949年新中國的街道,淚流滿面,那個成天跟他拌嘴給他惹禍讓他擦屁股的卓武,再也惹不著他了。

這個結局,應該是編劇王小槍在大結局給觀衆最猝不及防的內心一擊。

總的來說,這個大結局,分爲兩個部分,一是故事大結局。

二是人物大結局。

先說故事。

最後4集的故事核心,其實就兩個,一是卓文卓武最後一個重要任務,消滅731試驗核心人物小島。

二是潘越和關雪會不會發現兄弟倆的身份秘密。

任務,完成了。

雖然完成的過程出人意料,小島並不是卓文卓武消滅的,而是死于忽然覺醒的僞滿洲官員的手裏。

那麽卓文卓武暴露了嗎?

實際上,在我看來,最後幾集裏,卓文卓武早就暴露了。

但爲什麽潘越他們始終沒有對卓文下手?原因其實劇中交代地非常清楚——曆史背景。

故事大結局所有角色面對的其實是:日本實際已經戰敗,每個反派都在考慮自己的後路。

恰恰是這一點,給了卓文卓武爭取了最後一點時間。

潘越是全劇最沒信仰的人,永遠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的牆頭草,他知道自己雙手沾滿無辜者的鮮血,絕不可能加入我們,那麽國民黨當然是他最好的選擇。

甯先生早已許給他奉天警察局局長的位置,但條件是:哈爾濱地下黨的完整名單。

這就是爲什麽他投鼠忌器,遲遲不敢對卓文下手,因爲放長線才能釣大魚。

結果就這麽一猶豫,影響了戰果。也引出了最後時刻,關雪和卓文卓武兄弟的街頭對峙。

當然最後是卓文卓武贏了。

但這還不是關雪最終的結局。

現在讓我們看一下主要角色的結局——

謝月坐上了離開哈爾濱的火車,最終成爲了一名解放軍戰士。

而關凱有勇氣在雨中手刃甯先生,卻沒有勇氣帶著理想幻滅苟活去日本。

他選擇了自殺。

潘越則帶著他奉天警察局長的春秋大夢,死于狙擊手的槍下。

在全劇中有三個智力天花板,卓文、老錢和潘越,我個人認爲三人難分伯仲,但潘越輸在,歪心思太多。

他早就知道宋卓文和宋卓武是雙胞胎,一個臥底,一部在外邊幹髒活,中了卓文的套後他以退爲進,一個回馬槍險些殺得卓文猝不及防。

但他機關算盡太聰明,最後時刻倉皇倒在雨中。張子賢這場戲的演技可以用出神入化來形容。

最後三個關鍵角色:卓文、卓武、關雪。

三個人物命運一起交代,因爲某種意義上,從當年卓武救下關雪,三人已經命運相連。

卓武犧牲在抗戰勝利後,暗殺他的是全劇另一個戰力天花板:小武。

王小槍這個安排非常巧妙,從戰力來說,就算是暗殺,我也只信小武能讓卓武中招,再加上卓武正扛著孩子磕著小瓜子,放松了警惕。

但爲什麽關雪要殺卓武?實際上她下命令要殺的,是卓文。

而這個消息,她是在被關押五年後才知道的。

活到了解放戰爭勝利後的卓文,已經成爲撫順警局的主管領導,他親自下廚,給仍在被關押的關雪做了他最愛吃的鍋包肉,騎著自行車,來看剪了短發,一身監獄服的關雪。

兩人像老朋友一樣談笑風生,卓文問關雪鍋包肉做得怎麽樣,關雪笑著說,要麽你還是別做了吧。

但即使到了這個時候,關雪依然沒有低下她高傲的頭。

在這段戲中,兩個人都表達了對信仰的不同看法。

關雪說“只有活著的人,才有資格談信仰,你贏了,你活著。”

之前一直有人懷疑,關雪是否爲了給自己留後路,屢屢故意“放水”。從劇情來看,她是監聽到潘和胡的對話後開始自己複盤,確認了卓文的身份。

我認爲沒有故意放水,在關雪心中,最重要的,從來是自己的利益,是活著。

任何妨礙自己活著的人,都要死,所以她才下了殺死卓文的命令。

而她最後的痛哭,也不是真心忏悔,而是錯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卓武。

卓文雖然知道這一切,依然語重心長的勸她回頭:

“希望你像卓武一樣真心相信這個新世界,他可以,你也可以。”

關雪最後看了一眼他們最後那張合照。

此時配樂響起,仿佛帶著無盡的離愁別緒。“卓文,你說如果兩個人,長得一模一樣,印在這張照片上,是不是我覺得他是誰,他就是誰。”

關雪聲音憔悴,感情飽滿,說完最後一句,她送走卓文,走回接待室,大口吃完了卓文給她帶來的炒面和鍋包肉,淚如雨下。

卓文走出監獄,望了一眼天空,這已經是新中國的天空了。

這段劇情一出來,我不知道大家什麽感覺,我當真是感慨萬千,張黎要拍的,從來不只是勝負那麽簡單,他要拍的是人,人的命運,人的情感。

2:關于《哈爾濱1944》

我直說了吧,對我而言,劇集被嚴重低估了。

或者說,我始終認爲,如果說中國觀衆對古偶劇、現偶要求最低,那麽對諜戰劇,則要求最高。

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諜戰劇,比如《潛伏》《黎明之前》《懸崖》《風筝》等,太過經典,觀衆張口就會拿經典去比較。

爲什麽這些年來,諜戰劇一直在多元化?

不是傳統諜戰劇沒人看,而是傳統諜戰劇對于劇本的要求太高、觀衆的容錯率太低。這也是爲什麽《哈爾濱1944》一度遭遇了觀衆各種批評,有些有道理,有些沒道理。

但在我看來,張黎其實拍出了一部前人走過又沒走過的路:曆史諜戰劇。

地點,哈爾濱,時間,1944。

在時間節點上,劇集選擇了近代史中最關鍵、最動蕩的時期之一——抗戰勝利的前夜1944年。在這個關鍵時間節點下的諜戰戲,不僅緊張刺激感加重,人物命運的選擇,也令故事有了不同的味道。

還有地點。

1932年到1945年的東四省處于僞滿洲國統治,地理位置決定了該地的政局敏感,過去多數諜戰劇選擇了上海、北平,最多是南京,只有張黎,選擇了東北。

這塊地界上涉及的勢力有日本軍人、國民黨軍統、僞滿特務科、抗聯戰士,還有我們的地下黨,等,各路勢力暗潮湧動。

還有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從關雪將石醫生、田小江交給日本人,到卓文冒死完成對試驗現場的闖關,再到最後對小島的刺殺,對“731”的表現可以說一氣呵成。

在我看,劇集的創作野心,遠超普通的諜戰劇。

拍過《大明王朝1566》的張黎,某種意義上,就是把劇集當成曆史劇在拍,而不是簡單的諜戰劇。

劇中張黎也把自己的電視劇美學發揮地淋漓盡致,就說大結局,黑白和彩色光影色調不僅絕美,更帶出了強烈的年代感和油畫感質感,過去和現在,抗戰勝利前和新中國建立後,時間往返交織,畫面本身充滿故事張力。

結尾那段近一分鍾的空鏡,雖然沒有一句台詞,但勝過千言萬語。 張黎依然是張黎。

就一部傳統諜戰劇來說,不能說劇集沒有任何瑕疵,但你看進去就會入戲,越看越上瘾,越看越覺得好看。

而且回頭看來,許多之前觀衆以爲的邏輯瑕疵,根本不是瑕疵。

比如一直備受诟病的松鼠密電。

觀衆一直在吐槽關雪處理地太不保密,這個特務科科長怎麽當上的?

直到“松鼠”被老錢揪出來,就是老苗,劇情才交代出關雪的用意:什麽松鼠密電,根本是個故意做給人看的幌子,兩人一直是用信鴿通信。

還有,對宋卓文,她也根本沒有那麽輕信,不然就不會拍身爲股長的常嬸去監視宋卓文。

觀衆更想不到的是,她和老苗竟然是夫妻。

這些細節相互纏繞,被埋在精密的布局、巧妙的對決和精妙的智鬥中,張黎一直在不動聲色地放下“鈎子”。

諜戰之外,劇中還有普通人生于亂世中野草求生的艱辛、有自作孽不可活的下場,有末日將至的各懷鬼胎,有人狠、有人麻木,除了情緒始終保持穩定的老錢和卓文,幾乎所有人都在發癫。

直到大結局音樂響起來的一瞬間,我內心澎湃,難掩激動,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一時間,各種或驚險萬分或波瀾壯闊的劇情畫面,都在腦海中翻湧。

原來諜戰劇可以驚險,也可以令人百感交集。

這一切,應該被人看到。

3:關于演員演技

《哈爾濱1944》整部劇看完,劇中演員選角,在該劇前期雖然有過不少討論。

但是,隨著劇情推進,我認爲演員們用他們的優秀表現征服了觀衆。

如何拆解一段複雜的曆史,將其不動聲色地置入到故事中,人是關鍵。

複雜的曆史背景,意味著人物有著不同的人生選擇,亂世難測,人的命運的無常,這都讓全劇的角色,極有發揮。

我認爲秦昊再次證明了自己是個好演員。

宋卓文、宋卓武這對雙胞胎兄弟,一個冷靜聽指揮的“智多星”,一個無組織無紀律的“羅賓漢”,一文一武,一體兩面,秦昊演得讓觀衆每一幕都能分清,就是功力。

更難的是,對卓武的塑造,

因爲一開始先進入故事的,是卓文,而卓武剛出來,盡給卓文惹禍。我一開始也不喜歡卓武,但越往後看,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漸漸愛上了卓武。

因爲那五大三粗的外表下,卻有一顆柔軟的心,他看著老錢哭那場戲,是真的哭到我心裏。

還有最後犧牲前的笑,回想起來,有那麽令人唏噓。

秦昊演的很好,但這個劇的配角,太搶眼了。

尤其是張子賢。

到了後期,觀衆一看到潘越笑就後背發涼,笑面虎這個賽道,他已經沒有對手。

潘越這個角色好在,一直給人一種盡在掌握的自信感,但一旦事情失控,他就開始發癫。這個表演平衡是精妙到毫厘的藝術,張子賢遊刃有余。

還有栾元晖。

剛開始我以爲他演的胡彬就只是狠,沒想到他演了個反派第一純愛戰神。

看到最後,觀衆都忍不住心疼這個角色,其實心疼的,是演員的角色塑造。

這是表演的魔力。

像這樣的魔法時刻,還有很多。

比如蔣奇明從癫公到抗日義士的轉變時刻。

還有張國強那段痛斥老苗的慷慨陳詞的段落。

太多高光表演了。

但我並不認爲,楊冪就演的有多差。

相反,她演出了一個複雜的關雪。

比如很多博主吐槽的,哪有特務科科長,天天穿著名牌上班的?

但關雪是滿清貴族後人,她不該習慣奢侈嗎?

這個人物,經曆過戰亂,本應能夠理解戰亂之苦,但始終想著承襲“光複夢想”,最後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她穿名牌上班不耽誤發狠,從不相信任何人,除了如師如父的老金,也不輕易把自己內心真正的情感暴露在別人面前,比如她勸卓文和他一起去日本,但卓文裝糊塗,她餵鴿子時,眼圈發紅,那一刻已經做出選擇。

不能說她冷血無情,但所有的感情,高不過她自己先活著,自己先贏。

我認爲至少相對楊冪自己的表演,這絕對是一次突破。

4:關于諜戰

其實理解《哈爾濱1944》,或許可以先看看張黎自己更喜歡的另一個劇名,《層林盡染》。

由此就可以理解,張黎在劇中的很多設計和畫面處理。

很多時刻,他是把劇集當曆史電影在拍的。

在特定的時期,那片土地上發生的曆史細節和彼時人們的生存狀態,都被包裹進來。

比如劇中一個細節,很多人不看劇,可能到現在都不知道,那一時期,日本頒布了《米谷管理法》,漢人沒有資格吃米,所以就算是關雪她們,也最多是吃面包和羅宋湯。潘越跟胡彬喝酒,都是吃日料小火鍋。

曆史並不總是宏大,細節就是曆史。

從這個意義上,我認爲《哈爾濱1944》的突破,被低估了。

換個角度看,它也彰顯了傳統諜戰劇,還有許多新的可能,只要願意挖掘,就不會反反複複拍76號軍統臥底受我方感召棄暗投明的劇情。

這些年的諜戰劇爲什麽不夠好看?

我認爲不是鬥智劇情不夠力,而是許多導演忘記了諜戰劇中信仰的重量。

《哈爾濱1944》中關雪有句話說對了:我們贏不了他們。

那些關雪認爲她們“贏不了”的那些人,真實姓名大都湮沒在漫漫曆史長河中,他們爲這個國家從黑暗走到今天,付出了鮮血甚至生命,但並不爲人所知。

他們是卓武,是老錢,是一個個倒在勝利前的戰士們。

支撐他們始終不曾放棄、爲了一個尚未到來的光明付出所有的,正是從未熄滅的信仰。

就像張黎說的,層林盡染,光明是一步步到來的。這層意思,《哈爾濱1944》把它拍出來了,希望未來更多的諜戰劇,也能拍出來——

“諜戰是人類的鬥智鬥勇,曆史是一個底。”

5 阅读:2302
评论列表
  • 2024-05-13 02:54

    你竟然看完了佩服佩服你的心理素質不是一般的強大

  • 2024-05-13 02:01

    刺殺卓武是敗筆

  • R Z 5
    2024-05-13 19:29

    劇情還可以,沒好多視頻說的差,起碼比去年開播吹上天的歡顔強多了。鏡頭語言也超過80%諜戰劇水准。楊冪的台詞確實不太行,但演技還是有進步,甚至比張某绮、某濤、某百合這種板著臉背台詞的要好點

  • 2024-05-13 12:34

    最怎麽吹都是懶劇,漏洞百出!

  • 2024-05-13 11:34

    奔著秦昊看了幾集,實在是看不下去!這劇情跟鬧著玩兒似的!編導愛怎麽來就怎麽來!絲毫不管不顧觀衆的智商!

    七對 回覆:
    [笑著哭]確實,編劇和導演開始幾集還比較克制自己,到後來徹底放飛自我了!
  • 2024-05-14 06:23

    制片人和導演是一對二貨。選用楊冪,演砸了整部劇!

  • 2024-05-13 11:36

    這個作者很用心,看來也是諜戰迷[點贊]

  • 2024-05-13 13:18

    1944年東北境內還有抗聯嗎?

冬雲評娛樂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