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開早餐店”這麽真誠的建議,也被罵!

盧松松 2024-04-27 21:45:13

關注盧松松,會經常給你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和觀點。

這麽真誠的建議也被罵,上哪說理去?

前天我把視頻號會員的提問發到了公衆號上,緊接著問題就來了……

我只是隨口回答的一個問題,竟然獲得了這麽高的關注。雖然閱讀7萬多,平均停留時長1.48分鍾,完讀率36%,也就是說其實大部分人只看了個標題和第一段就劃走了。

隨著內容的破圈,各種負面的聲音也過來了。尤其是後2天,罵我的人越來越多,當然有些罵的太難聽了就沒好意思放出來。

寫這個文章的本意只是在回答我視頻號會員粉絲的問題,而我的粉絲群體大多是互聯網人。我建議一個互聯網人不要擺攤、不要開早餐店應該沒毛病吧,而且這幾年我知道了太多互聯網人轉型做餐飲了日子都不好過。

當然也有朋友建議我不要亂給人建議,因爲方向是摸索出來的,不是推論出來的。沒有人知道別人適合做什麽,連自己都不知道。只有經過多年摸爬滾打,才知道自己適合幹什麽。

2020年初,我認識的一個一朋友投資50萬開了個飯店,日子過的緊巴巴,因爲房租、員工工資是支出的大頭,雇了10個人,每月工資發5萬,其他的如房租、水電費、材料費亂七八糟下來平均每個月也是4萬塊,這是事實;解決了十個人的就業,給國家創造了一點稅收,這也是事實。

開飯店難道不雇人?只做夫妻店嗎?洗盤子、算賬、上菜、進貨都自己做嗎?飯店月入6萬,但支出9萬,每個月倒貼3萬,不也是很常見的行爲嗎?尤其是飯店開的越大的就越容易賠本。

當然評論區也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下面這位大哥,只幹了4年,餐飲店就從4個人幹到現在20人,9張桌子到現在45張桌子,現在每月工資加其它費用超25萬一個月支出。也是開餐飲店成功案例的典範。

我寫這篇文章的本意是:希望這位會員朋友不要從互聯網轉型開早餐店,建議他多做一點有積累的事情。

是做有積累的事、有積累的事、有積累的事!!!這才是我寫文章的核心思想。

開早餐店是沒積累的,一是他沒有經驗,二是餐飲店入門門檻低,競爭積累,三是早餐店做的最多的事是算賬、送餐,沒時間停下來思考。這個很關鍵。就好像做外賣一樣,風光時期,雖然外賣員一個月能掙1-2萬,但我仍不建議送外賣,因爲外賣和開早餐店一樣,每天只有無盡的算賬、送餐。無法停下來思考學習。

什麽叫“有積累的事”呢?

盧松松認爲,做些長期價值、能讓人持續進步的事情就是。多學習一點,提高點認知也是積累,這叫學習積累;多認識像我這樣的中小創業者也叫積累,這叫人脈積累。

如果你沒關注我,如果你沒看到這篇文章,估計下個月就開早餐店去了。是不是?非要等店倒閉後發個朋友圈:時也命也?

在舉個例子:比如你今年剛剛畢業,有兩份工作擺在你面前:一份是賣保險工資5000,另一份是做短視頻工資3000,收入差了2000呢,你該怎麽選?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短視頻運營工作,因爲這份工作是有積累的,雖然暫時賺不到什麽錢,但能學會什麽是自媒體、什麽是拍攝、內容、剪輯、投流等內容,隨著行業的蓬勃發展,5年後你的這些技能就很吃香。但賣保險的工作就不同了,當你把親朋好友的保險都賣完,要麽你就升官到領導,要麽就是你離職換行業的時候了,你需要不斷開發新客戶的,很多客戶都是一錘子買賣,無法積累客戶資源的。

所以,相比于賣保險做短視頻就是有積累的事。

再比如我,雖然我寫的文章、拍的視頻99%都是無用功,都是公益分享 ,但爲什麽我還會持續做下去呢?因爲這是件有積累的事,因爲我知道早晚有一天你會選擇我的服務或産品。

這是我的理解,這也是爲什麽我建議他:如果你40歲以下千萬別去擺攤做早餐,甯可暫時困難一點,也不要爲了蠅頭小利丟掉長遠的事業,要學會做有積累的事情。

盧松松是一位自媒體人、短視頻博主。也是創業者必看的賬號,關注草根創業圈、科技互聯網、自媒體和短視頻行業。感謝您的關注!

1 阅读:49
评论列表
  • 2024-05-01 05:49

    互聯網時代,寫文章不要拐太多彎,沒人仔細看,很多人看幾眼就走,留下來評論的很多也沒看完就開始噴,前連天看到一個寫俄烏戰爭的,所有人都在噴他,就因爲他寫的太含蓄,開頭還像是在挺烏克蘭的,我替作者說兩句也被一頓毒打[捂臉哭]

盧松松

簡介:草根創業者經常關注的帳號 關注互聯網、自媒體和副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