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男子莫名成公司股東負債百萬元,法院:確認不具備公司的股東資格

九派新聞 2024-03-05 20:50:43

八十多歲的張某

莫名其妙成了某公司股東

還要承擔債務

這是怎麽回事?

2023年3月的一天,黑龍江省某市居民張某去銀行辦理業務,發現賬戶被凍結。經核實,他才知道自己被登記爲新疆某公司股東。該公司作爲被執行人,其財産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一百多萬元債務,張某被四川省某法院追加爲被執行人,其銀行賬戶被凍結。

自己與這家公司從無瓜葛,怎麽突然成了股東,還欠債100多萬元?張某于2023年7月到該公司注冊地司法管轄權單位霍城墾區法院起訴,以該公司爲被告、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爲第三人,請求確認自己不是該公司股東。

法官說法

法院調查發現,案涉公司注冊成立于2017年,法定代表人爲李某,股東發起人是張某、王某,其中張某認繳出資2000萬元。2019年4月,該公司住所地從乙市變更至甲市。

張某稱,他長期居住在黑龍江省某市,曾在外地辦事時丟失過身份證。他與該公司高管無任何關系,未參與過該公司設立登記、經營管理、修改章程等事宜,該公司在市場監督管理局備案登記的授權委托書、章程、股東會決議上的其個人簽名均屬僞造。

庭審期間,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表示,他不認識張某,也不清楚自己是怎麽成爲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更未出資也未參與過公司經營管理。不過李某說,他的身份證曾被朋友胡某借用。

第三人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稱,案涉公司于2017年在乙市原工商管理局注冊登記。2019年10月,因管轄問題,該公司檔案轉移至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張某主張的事實發生在檔案轉移之前,該局對此不知情,且當時公司辦理手續僅進行形式審查,不需要本人到場和提供身份證原件。

該案審理期間,張某向法院申請對公司檔案中其簽名真僞進行司法鑒定,鑒定意見爲:署名字迹非張某書寫。

霍城墾區法院經審理認爲,本案系股東資格消極確認之訴。當事人主張系被冒名、不具有股東資格的,應綜合考慮當事人是否具備成立公司的意思表示以及有無實際出資、參與公司管理、利潤分配等衆多因素綜合分析。本案中,結合被告公司成立時間以及登記資料中張某簽名綜合分析,張某並無成立公司的意思表示,沒有提供身份證用以成立該公司,不知曉他人用其身份證複印件成立公司之事,沒有參加被告公司股東會議和實際出資,現有證據無法證明其參與被告公司的經營管理、享有股東權利或者履行股東義務。

綜上,法院對張某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依法作出判決:確認張某不具備被告公司的股東資格。

延伸閱讀

被冒名後可通過以下4種途徑進行救濟:

01申請行政撤銷

直接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反映情況,提交撤銷登記申請書及身份信息證明、筆迹鑒定報告等,要求撤銷冒名登記。

02提起民事訴訟

被冒名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股東資格確認之訴或者侵權之訴,再持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請求登記機關撤銷登記。

03提起行政訴訟

以登記機關爲被告,請求人民法院判決登記機關撤銷虛假登記。

04向公安機關報案

如果冒名行爲已經構成刑事犯罪的,被冒名者可以通過追究冒名者刑事責任,再借助刑事案件的判決結果,請求登記機關撤銷登記。

【來源:新疆法治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3 阅读: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