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幾千塊錢路費損失上萬回去掃墓,年輕人不幹了

媽媽智囊團 2024-04-07 13:06:52

清明節剛剛過去,大家都回家掃墓了嗎?對于一些背井離鄉在外的年輕人來說,專門爲了掃墓回一趟老家確實有點勞民傷財了。

清明節也就放三天,三天假期有兩天是借的,多放一天都不行,跟著就要連續工作6天。要是回去掃墓,兩天都浪費在路上,來回顛簸還要頂著黑眼圈上班,實在是傷不起。

不過也有年輕人開始不買賬了,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對話,大概也顯露了一部分年輕人的心聲。老年人看了可能會感到不適,提前警示一下。

起因是老爹讓兒子回家掃墓,兒子很幹脆地回了一句“沒空,不回”。父親表示活是幹不完的,掃墓是必須的,忘了啥也不能忘了老祖宗。

兒子反駁:人活著的時候對對方好一點就算了,人不在了掃墓沒意義。父親一聽,這意思是自己百年之後也沒有香火供奉啦?

兒子反駁,現在父親有吃有穿有住的就行了,還要什麽自行車。父親不認同:掃墓是傳承,怎麽能不掃呢。

然後兒子開始嘴炮輸出了:回家那麽遠,車費來回就幾千塊,還耽誤工作,回去一趟起碼花上萬,老祖宗也不給出路費啊!

父親就怒了:錢重要還是祖宗重要,你給我搞搞清楚。

兒子說:第一、錢重要,雖然回去這幾天我賺不到多少錢,但是能花掉一個月的工資啊。第二、不是不認祖宗,而是真的和祖宗不熟,祖宗一個都沒見過,莫得感情,給爹媽養老就行了。

打嘴炮顯然老爹不在行,只能以三個字“白眼狼”概括之。

然而兒子依然不買賬,這家父母大概沒什麽收入,也沒退休工資,衣食住行外加生病住院得費用,全靠兒子給。

看得出來,父母的很條件一般,也沒給孩子提供啥資源,結婚,成家,找工作都是孩子自己來。所以老爹的“白眼狼”攻擊,“良心被狗吃了”魔咒,基本都被反彈了。

這個事吧,確實雙方各有立場。作爲老一輩人來說,掃墓是一種傳承,是對祖先的懷念。堅持要孩子回來掃墓,除了傳承之外,其實更反映了父母的恐懼。

第一、兒子現在不給祖先掃墓,將來恐怕也不會給自己上墳。有些地方的人,特別重視這一點。生前事未必比身後事重要。這輩子受苦受累受窮過來,祭祀好一點說不定下輩子能投個好胎,這就需要兒子給力一點。

事實上,這甚至是重男輕女的理論基礎之一。很多地方祭祀掃墓都指定要兒子上,哪怕領養的兒子都比親生的女兒管用。

第二、要求兒子回來掃墓,本質上也是一種服從性測試。很多父母年紀大了,會比較“作”,因爲接受不了以前孩子服從管教,現在“翅膀硬了”,“不聽話”了,甚至父母要倒過來跟孩子要錢了。

地位顛倒,父母接受不了,于是跟孩子提出各種要求,不答應就各種甩臉色。只有當孩子答應父母要求的時候,父母才有過去那種可以支配孩子的感覺。越是感到自己威信不再,無能爲力的父母,越要通過“作”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有個朋友,經常跟我抱怨,她媽媽也是每次到她家,都要親自動手,把家裏的東西重新擺放一遍,諸如鍋碗瓢盆,甚至小板凳,椅子什麽的。她每次找不到東西就很抓狂,跟她媽媽講:東西是我在用,又不是你在用。你老動我東西幹什麽呀?

她媽每次都委屈:你放的不合理,我幫你擺好你還不領情,白眼狼。再說哪有你的東西,你人還是我的呢。

這就是服從性測試,雖然東西是你在用,但是得先受到父母支配。同樣的,逼孩子掃墓也是服從性測試。雖然你工作忙,路費貴,但是我要你回來你就得回。我是老子,你是兒子,你不聽我的,你就是白眼狼,沒良心。

而對兒子來說,理由也很充分。回去三天,一個月白幹,還要搭上請假以及幾千公裏長途奔波,只爲了給不熟的祖宗掃墓,屬實勞民又傷財。

這個年輕人負擔還很重,有父母要養,自己的小家庭也要背負,一個月估計也就一萬多收入,要應付各種花銷,萬一父母再生病了,可怎麽辦。再說了,清明回去了,春節要不要回?回去一次就花一個月工資,確實吃不消啊!

講道理,年輕人也不是排斥傳統文化,人家說了,如果自己在老家,那麽去一下也無妨。現在隔著幾千裏,還非要他回去,就顯得不近人情。

說到底,這屆年輕人還是壓力太大,要加班,要奔前途,要養家,還要應付爹媽的無理取鬧。家裏有礦也罷了,關鍵家裏也沒礦,顧得了小家就顧不上大家,顧得了祖宗就顧不上爸媽。

還是彼此多一些寬容和體諒吧。

0 阅读:0

媽媽智囊團

簡介:專注育兒領域,兒童發展心理學,幼兒英語啓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