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一“中和節”,今年“強金破中和,就怕木不出”,啥意思?

小衆說史 2024-03-06 08:47:58

驚蟄之後入卯月,卯月是木氣最強旺的月份。木爲少陽,少陽生發,則地氣升騰,帶動萬物冒地而出。所以卯爲茂也,萬物冒地而出,乃發生之象。陽氣出,則春雷響,萬物長。震爲雷,于是萬物出乎震,是以雷聲驚醒萬物之意。

陽氣生發的根源在太陽,因此萬物生長靠太陽。卯月木旺,正是萬物茁壯成長之時。驚蟄節氣是卯月的開始,二月建卯,開始于初一。于是農曆的二月初一就爲中和節,是人們祭拜太陽的日子,爲太陽升殿之辰。

太陽是陽氣的根源,中和節就是祭拜太陽,中和陽氣,以祈求萬物生長的節日。上巳節拜高禖,爲祈子之日。重陽節爲火庫,也就是老陽之庫,是陽氣的盡頭。所以中和節,上巳節和重陽節,就被稱爲“三令節”,反映著萬物從始至終的過程。

在所有的節日名稱中,中和節是最大氣的一個。中爲“天圓地方”的中間點,位于天地之中,五行之中,方位之中。在天爲應龍,在地生萬物,五行爲土。土生木火金水爲四象,木火金水合而爲一就是土,爲四象歸一到太極。

有了這個太極點,才有了東南西北的方位概念。太極點移動,其方位也會跟著變化。然而這個中間點可大可小,爲天之應龍。于是應龍的特點就是可大可小,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應龍飛,則群星跟隨。

書雲:應龍,頭枕星張,尾挂柳井,體映三台,司四季,司中嶽,司中土,司江、河、淮、漢、濟之水,司黃帝,司倮蟲三百六十。此處之司,就是掌管之意,所以應龍在天,掌管四象,掌管萬物。其力量爲土,是萬物之母,也是萬物之庫。

因此“中”爲萬物之始,是天之應龍,也是大地之土,是方位的太極點,也是一切力量的標准。萬物在四季之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其實是在地球大氣的變化之中,生長與歸藏。所以氣爲萬物生長的根源,中是衡量氣場強弱的標准。

中者不上不下,不強不弱,不大也不小,一切都剛剛好。氣場中和,則風調雨順,生活在大氣中的萬物皆順。人也是生活在地球表面的大氣之中,有什麽樣的氣,就有什麽樣的人。于是《內經》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氣。

無論是治萬物,還是治人,都是中和氣場的過程。氣分五行,所以中醫,也就是中和人身五行之氣的過程,以脈搏跳動的沉浮和氣色,來判斷內在之氣場,強者抑制,弱者補充。這也是判斷生辰的標准之一,正所謂醫易同源。

正如白居易在詩中所說:中者搖三陽之中,和者酌二氣之和。陽氣上升,陰氣下沉,兩氣交感,以生萬物。所以中和節就是中和陽氣,中和萬物生長的力量。萬物生長靠太陽,于是中和節祭拜太陽,使天地交泰,氣至中和,萬物生長。

如今的龍擡頭,就來源于這個節日,所謂龍擡頭,也就是角宿東升,陽氣擡頭。陽氣擡頭,則萬物擡頭,陽氣的根源在太陽。于是人們在中和節這一天,祭春神,吃太陽糕,飲中和酒,以祈求氣場順暢,萬物生長。

今年二月初一,是甲辰年,丁卯月的癸酉日。辰年卯月爲刑月,此時月建在卯,天體之力在卯位,卯酉相對,于是卯月的酉日就爲破日。是以日子之力撞破了月建之位,從而導致月建之力破損而消耗,因此破日也被稱爲大耗。

卯月是木氣的頂點,大氣中的卯木之力即將旺極,就像氣球被吹到了最大一樣。此時月建破,則木氣散,就像被天體之力偷走了一樣,于是卯月的破日也是天賊之日。天賊偷走了月建之力,破日損耗了月建之力。

卯爲春門,是木氣的頂點,代表著萬物生長的強旺之力。酉在正西,爲日落之象,此時萬物已入,乃關門之象。其力量專門壓制卯木,壓制了萬物生長的力量。此時太陽在戌,卯戌相合而化火,正是陽氣上升的強旺階段,最怕溫度大降。

戌前爲酉,于是卯月酉日就爲月厭之日,也是天火地火之日。此時少陽之氣被破耗,被偷走,則萬物生長的力量減緩,所以今年中和節不出財,不嫁娶,宜晴不宜雨。要祈求陽氣趕快上升。若溫度大降,不僅萬物不長,也是大地多動的表現。

#傳統文化#

“丁卯”之象:自坐偏印鹹池位,又愛繁華又愛丹,是啥意思?

命理到底是什麽?命理就是天理,也是道理,是與時間對抗的過程

1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