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這幾種領導盡快辭職,付出再多也難有回報,年輕人可別太天真

可可教育日記 2023-01-15 10:08:25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工作是一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獲得收入的最普遍途徑。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常常強調勤奮、認真和服從等品質。

但很多人發現,現實的職場中,可能跟我們過往的認知完全相反。有時候,不是所有工作都值得我們那麽拼命的。這要看是否“跟對人”。

青春揮灑在工作上,有娃後上司卻原形畢露,後悔曾經的努力

網友小劉分享了自己工作數年的心得,叫人感到既無奈又真實。她從小被教育成一個很正派的人物,雖說不至于那麽出類拔萃。

但上學時盡量學好功課,畢業後認真對待工作,是她堅信的“正確態度”。讀完大學,她來到老家的某個民企,成爲市場部辦公室的職員。

這種崗位要看業績說話,屬于“高端”一點的銷售,經常跟其他企業的采購人員談業務。雖然辛苦又操心,有時還要跟著客戶吃飯,但小劉從未抱怨或者想過離職。

她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人,就連那些喜歡說教年輕人的“前輩”,也覺得像小劉這麽熱愛工作的畢業生非常難得。而且,上司對她態度也很好,說是要重點培養。

(網絡圖片)

小劉的業績水平在部門裏數一數二,也給企業帶來很多價值。誰知工作四五年,當她懷孕後,上司很快就露出本性。客觀地說,雖然這期間她的精力確實不如之前旺盛。

但是整體來說工作完成的情況依然優于多數員工。只是稍有退步,上司就非常苛刻,無論開會還是日常都在挑剔,有種想逼她主動離職的感覺。畢業生這才後悔。

遇到這幾種領導盡快辭職,付出再多也難有回報

年底是辭職旺季,但現實來說,很多畢業生考慮到生活的問題,就算工作不舒心,離職也是需要慎重考慮的。畢竟放棄很容易,但需要承擔風險。

不過,遇到這幾種情況,建議早點離職。留在不值得爲之奮鬥的公司裏,等于在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別等撞了南牆再知道後悔。畢業生的青春有限,擇良木而棲才更明智。

首先是沒有長遠眼光,稍有失誤就全盤否定你的領導。畢業生就算學曆再高、能力再強,精力也是有限的。工作狀態和業績存在周期波動,這是很正常的。倘若對方無視下屬合理的退步,曾經的貢獻和未來的潛力都否定,那麽30歲之後精力下降,很可能直接被擠走。

只強調貢獻,不落實回報的領導。越是受過教育的員工,初期越容易被這種管理方式灌輸。增加任務時要求畢業生任勞任怨,把公司當“家”來維護。

然而畢業生卻體會不到“家”的溫暖,加班靠情懷、遲到扣錢卻不客氣。經常說“等企業壯大,福利不是問題”,往往真有輝煌的時刻,也很難記得兌現。

缺乏基本的人情味,將畢業生完全當成“工具”的領導。遇到這種基本可以毫無留戀地離職了。任何工作都講究效率,請假可能對團隊和業績有影響。

但凡事都有底線,有的同學請喪假也不給,對方還理直氣壯地認爲,即使家裏有人去世也不該耽誤工作。甚至有人因爲照顧家庭而提離職,上司竟勸“離婚”?真是不可思議。

最後,還有面對位高權重者過度殷勤的人。這類領導對上級、客戶的態度,跟對下屬完全是差異極大的狀態。“媚上”則“欺下”,他們會認爲畢業生再怎麽辛苦都是應該的。

年輕人別太天真,尤其是初入職場的大學生,要認清本質

總之,遇到以上表現的領導,畢業生的認真、勤奮往往很難換來理想的回報。甚至恰恰因爲自己受過高等教育,比較有責任心,倒被對方更肆無忌憚地壓榨。

初入職場的畢業生別太天真,認真對待工作是沒錯的,但是過度努力既容易累壞身體,又難以得到認可。

有位名人說得很直接:鼓吹勤奮有時只是偏離現實的教育方式,工作太拼命反而是一種“自我貶低”的表現。

這跟很多同學從兒童時期就接受的培養思維不一樣。但是有工作經驗的畢業生,往往更認同這樣的道理。本質上,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只是合作,因利而聚、因利而散。

如果遇到管理人性化、重視畢業生的單位,值得用心經營自己的職業生涯。但多數普通同學,可能沒有這麽幸運。不確定是否跟對人的時候,需要量力而行。

1 阅读:635

可可教育日記

簡介: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去營造快樂鼓勵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