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羅斯戰役大敗,只因高仙芝用兵出現問題,但卻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

文舉說史 2023-07-22 16:43:18

唐朝在公元751年,遇到了一場慘敗,還是敗在了大食的手中。什麽是大食?也就是阿拔斯王朝。這個時候,唐朝已經成爲了李隆基的囊中之物,而且國力已經提升到了巅峰,但是唐朝兵馬進入怛羅斯和大食交手的時候,卻被打得沒有招架之力,甚至全軍覆沒了。首先看一下戰役的真實情況,在750年,唐朝將領高仙芝親自率領兵馬戰勝了車師國,沒過多久,又戰勝了石國。

但高仙芝是非常沒有道義的,石國的君王明明都投降了,但是高仙芝卻采取了誘敵之策,導致當地的人們非常不開心,主動讓大食幫助自己。高仙芝帶領兵馬繼續追擊,跑到怛羅斯的時候,就遇到了大食的兵馬,沒想到根本不是對方的一合之敵。在曆史記載中,高仙芝的兵馬僅僅三萬人左右,也有曆史描述是兩萬人左右,但是在阿拉伯的曆史記載中,唐朝兵馬被斬殺了四萬五千人,同時還抓住了兩萬五千人,只能說,曆史記載也未必是屬實的。

當時唐朝肯定沒有安排這麽多的兵馬,那麽大食當初安排了多少兵馬呢?有曆史迷表示,大食的兵馬數量應該是在20萬上下。身爲唐朝的大將軍,高仙芝的戰略部署肯定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唐朝兵馬已經經曆了不少戰役了,不管是征戰車師,又是征戰石國,所以兵馬早就變得很疲憊了,士氣也沒有當初那麽高漲了,必須要進行調整。同時,高仙芝也沒有選擇以逸待勞,反倒是不斷的進攻。

一直走了七百裏,才算是遇到了大食。換種說法,在雙方沒有交手的時候,唐朝兵馬一路上不是在征戰,就是在行軍,所以兵馬早就很疲憊了,後勤也完全跟不上。唐朝兵馬進入怛羅斯的時候,雙方征戰了五天,好巧不巧的是,一直和唐朝聯手的藩蜀國葛羅祿選擇了背叛,直接開始幫大食夾擊唐朝。導致高仙芝一時間舉步維艱,最後一敗塗地,可以說,唐朝之所以會迎來這一次大敗,就是因爲葛羅祿的叛亂。

但高仙芝也必須要承擔很大的責任,曾經在進攻石國的時候,高仙芝選擇的是兵不厭詐的方式,首先是答應了石國的投降,其次卻自己親自進攻石國。當摧毀了石國後,高仙芝甚至揮起了屠刀,開始屠城。高仙芝這種背信棄義的做法,導致西域的各個部落大發雷霆,于是都決定聯手大食了,所以唐朝在這個地方就失去了援助,可以說,四面八方都是自己的敵人。

怛羅斯戰役告一段落後,唐朝並沒有選擇進攻大食,雙方反而末期的保持了和平,也越來越友好。安史之亂出現的時候,大食都專門調遣兵馬去支援唐朝,去處理這次的叛亂。甚至怛羅斯戰役的發生,也讓東方和西方的經濟和文法,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戰役的失敗,反而讓唐朝變得愈發強勢,只能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0 阅读:1